我是一個身高不足1.6米,操著一口濃重的山東口音,其貌不揚的小老頭兒。但我靠著一股敢試、敢闖,勇于開拓、永不服輸?shù)木?,和一名共產黨員的公仆情懷,在一窮二白,且有27萬元外債的情況下,硬是帶著“光腚屯”的村民們走上了生活富足、精神充實、充滿希望的陽光大道。
我們元寶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小說《暴風驟雨》中元茂屯的創(chuàng)作原型,因此,元寶村被譽為全國“土改第一村”,也是遠近聞名的“光腚屯”。直到1980年代,元寶村年人均收入還不過40多元,依然沒有擺脫“光腚屯”的貧困形象。
1980年,我被村里的黨員選舉為元寶村黨支部書記。那時我才30多歲,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帶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接下了這個擔子。不久,農村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中國大地。我深刻地認識到,元寶村人均只有3畝地,雖然在我的帶領下,用了5年時間,使年人均收入增長到400元,可在耕地上的勁兒都用足了,單靠種地誰也富不起來。于是,我開始跳出農業(yè)想道道。
1980年代,“村辦企業(yè)”這個詞兒在我們這個位于大山深處的封閉村屯,大家連聽都沒聽說過,可我卻決定“摸著石頭過河”,一定要試一試。
1985年正月初八一大早,我就帶著人稱“于萬能”的鉗工于萬河、“窯把式”陳明亮和“鐵算盤”村會計亓炳昌等幾名黨員外出取經(jīng)。
北京、山東等地知名的村辦企業(yè)我們幾乎看了個遍,特別是天津市靜??h大邱莊的發(fā)展讓我們激動不已?;氐酱謇铮伊⒓凑匍_黨員干部大會,我說:“南方很多企業(yè)都在搞木制品加工,他們從我們這兒買木材花上大筆運費,加工后能獲得那么高的利潤,這說明我們的市場觀念和人家比太落后了。我們村緊鄰林區(qū),如果打定靠山吃山的主意,想不富都不中?!?/p>
就在這次會上,我提出了元寶村“立足于農、取利于工,以工養(yǎng)農、工農并舉”的發(fā)展戰(zhàn)略,直到現(xiàn)在也從未動搖。
創(chuàng)辦木材加工廠需要錢,而當時的元寶村什么都沒有,只有外債。要想辦企業(yè),只能黨員、干部帶頭籌錢。
我立馬想到家里的一筆“巨款”,可那是媳婦省吃儉用,連生病都不舍得買藥給孩子們攢的呀。而自己從當上村黨支部書記,就沒往家里交過錢,更沒幫她分擔過家里的活兒,我怎么能張開這個口呢?;氐郊依?,我第一次像孩子一樣處處討好媳婦,終于做通了她的工作。召開第二次集資會議時,我媳婦拎著一個包袱走進來,她對會計說:“我連買油鹽醬醋的錢都沒留,把昨天夜里磨米的收入加進來,才湊夠1.3萬元,你們可得好好干啊!如果你們胡干賠了,我罵你們一輩子!”
就這樣,在我的帶動下,黨員們開始想盡一切辦法“找”錢。近1個月的時間,有的把自家的牲口賣了,有的把家里的口糧賣了一半,老陳從外地親戚處借了3000元,謝福明不但把兒子結婚要用的3000元拿出來,還從哥哥家借了7000元,湊了一個“整數(shù)”。
拿著大家東挪西湊的3.7萬元集資款,我感覺無比沉重。我拍著胸脯對大家說:“就是把這百十斤拆碎了,賣骨頭賣肉,我也不能讓大家的錢打了水漂。炒豆大家吃,砸鍋一人擔,如果賠了,由我張寶金一人擔著?!?/p>
很快,我們元寶村用這筆集資款建起了小木農具加工廠,2年純收入6萬元,差點翻番。就這樣,一窮二白的元寶村,在我的帶領下,一步一個腳印地闖出了工業(yè)致富的道路。
到如今,我們積極探索“以村帶鎮(zhèn)、鎮(zhèn)村共建”模式,已興辦各類以鉛筆為主導產品的企業(yè)28家。2010年,全村工農總產值3.06億元,戶均存款18萬元。
到2015年,我們鉛筆工業(yè)園區(qū)內鉛筆產量將占全國生產總量的80%以上。到2020年,要建成中國鉛筆工業(yè)集團和中國鉛筆產業(yè)物流中心,成為亞洲鉛筆之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