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我國的稅收腐敗和稅收流失非常嚴重,已經(jīng)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稅收理論界和稅務部門一般且保守地分析認為,全國稅收流失率在25%以上,稅收流失額達3000億元。隨著各型各色的行業(yè)的開發(fā),我國近年來稅收成本率已接近8%,一般發(fā)達國家的稅收征收成本率基本維持在1%左右。
委托征收是我國稅收征收方式中的一種。按照我國現(xiàn)行的稅收征收管理體制,我國的稅收征收主要有兩種方式,即直接征收和委托征收。直接征收是由稅務機關(guān)及其工作人員代表國家直接進行稅款征收工作。而委托征收是由稅務機關(guān)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委托有關(guān)單位和個人進行的稅款征收?!耙詫崿F(xiàn)國家稅收利益為核心”和“行政性”是稅收委托征收的兩個首要特點。
委托代理問題指的就是代理人不按照最符合委托人利益的方式行動,從而引起對委托人利益的損害這樣一類問題。委托代理問題的發(fā)生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交易雙方是理性的,存在利益沖突;二是存在信息不對稱。由此,激勵機制的設(shè)計也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協(xié)調(diào)雙方的利益,使其一致,如實行某種分享原則;二是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即采取措施使委托人知情。首先要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剛化稅收政策法規(guī)。在此基礎(chǔ)上,針對稅收委托代理問題設(shè)計的新的激勵機制才能正常運轉(zhuǎn),最終實現(xiàn)減少和避免敗德行為的目標。
建立數(shù)理模型。首先考慮政府對企業(yè)征稅的情況。政府委托征稅人向納稅人的收入征稅。征稅人可能會腐敗,在征稅過程中接受納稅人的賄賂。以收入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yè)作為納稅人,對其收入有私人信息,會試圖逃稅?;炯僭O(shè):N:納稅人數(shù);Yi:每個納稅人的真實收入水平;Zi:納稅人向征稅人上報的收入水平;M:征稅人數(shù),對納稅人上報的收入進行核查;p:核查的概率??衫斫鉃檎鞫悰]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所有的納稅人進行核查,只能在其能力限度內(nèi),對一部分納稅人核查。與M正相關(guān),與N負相關(guān),這里設(shè)p=■。其中Zi≤Yi,i=1,2,…,N。其中M≤N。征稅人中有k(0 考慮納稅人被腐敗的征稅人核查的情況。納稅人若要征稅人幫其隱瞞其真實收入,就得賄賂征稅代理人,賄賂是基于納稅人未上報的那部分真是收入。假設(shè)賄賂率是b。納稅人從賄賂談判成功中獲得的收益時,納稅人需受的懲罰與支付給征稅人的賄賂之間的差額,也即:f(Yi-Zi)-b(Yi-Zi)。征稅代理人從賄賂談判成功中獲得的收益時,納稅人從征稅人哪里得到的賄賂與本應政府那里得到的獎金之差,也即:b(Yi-Zi)-λ(Yi-Zi)。納什談判解給出成功賄賂征稅人的賄賂率,也即最大化納稅人與征稅人從談判成功中獲得的收益乘積的賄賂率。也就是解如下優(yōu)化問題:R=■f(Y■-Z■)-b(Y■-Z■)b(Y■-Z■)-λ(Y■-Z■),解得:b*=■。為防止稅收征收代理人在此過程中接受賄賂的情況發(fā)生,稅務機關(guān)可以考慮根據(jù)稅收征收代理人實際征收的稅收額,以其上一次的稅收征收額為基準,對稅收征收代理人給予適當?shù)莫剟?,以鼓舞其積極征收稅收。于是,我們可以在以上基本模型稍微做些改動,即引入:Si=■,其中Si為當前稅務機關(guān)給予稅收征收代理人的額外獎勵,α為不超過上一期稅收代理人所征收的那部分稅收的獎勵系數(shù),β為超過上一期稅收代理人所征收的那部分稅收的獎勵系數(shù),Ti為當前稅收代理人所征收的稅收總額,T為上一期稅收代理人所征收的稅收總額(是個外生變量,但不是固定不變的)。對稅務機關(guān)來說,無論采取什么政策,他都希望其凈稅收額最大化,而且還得使稅收的總額大于給予代理人額外的那些獎勵。此時,稅務機關(guān)的凈稅收可表示為:R′=max[t■Zi+p(1-k)(■Yi-■Zi)-Mw0-■Si]。若R′>■Si,則稅務機關(guān)會給予獎勵以鼓勵代理人多勞。而對每個稅收代理人來說,只要政府所給予的獎勵大于納稅人給的賄賂,那么稅收代理人便會全力協(xié)作稅務機關(guān)征稅,即要求:Si>b(Yi-Zi)即可。如果以上兩個條件都得到滿足,那么稅務機關(guān)與征稅代理人都能獲取盡可能多的利益。 通過以上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稅收機制下,盡管征稅代理人還是有腐敗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建立激勵和監(jiān)督機制,有助于現(xiàn)階段國家稅收大量流失現(xiàn)象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