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治國必先齊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毙恼\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yǎng)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币似浼胰耍罂梢越虈?。《詩》云:“宜兄宜弟?!币诵忠说?,而后可以教國人?!对姟吩疲骸捌鋬x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選自《大學》,有刪改)
上面的選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論述“治國必先齊家”的觀點的?請簡要回答。
解析:議論性文言文是作者針對某種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表明觀點、闡述道理的文言文。這類文言文一般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作者圍繞該論點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論證,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使觀點具有說服力。這則選文的觀點是“治國必先齊家”,圍繞此觀點,作者先談了“齊家”對于“治國”的重要性,然后擺明“齊家”的態(tài)度,進而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齊家”的重要意義以及“齊家”的好處。這樣,文章觀點明確,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參考答案:作者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論述“治國必先齊家”的觀點的:①齊家與治國的關系,即闡釋了“孝”“弟”“慈”的含義。②“齊家”的態(tài)度,即“心誠求之”。③“齊家”的重要意義以及“齊家”的具體做法。④“齊家”的好處,即家人和睦了,國家才能和睦。
【閱讀指導】
議論性文言文具有觀點鮮明,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的特點。因此,閱讀此類文言文需要做到:
一、整體閱讀,明確信息
整體閱讀了解文章的內容與層次,明確基本信息。如: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運用了哪些論據,是事實論據,還是名言論據,采用何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的等。將這些基本信息弄清之后,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或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就非常容易了。如上面的選文,開篇就點明了中心論點,圍繞中心論點,作者用例證法、引證法闡釋了“齊家”對于“治國”的重要意義,分析得很透徹,觀點很有說服力。
二、分段理清,概括要點
若一篇文言文在篇首即亮明觀點,讀者在閱讀時便不用再下大工夫進行分析,只需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采用何種方法來論證觀點的即可??捎行┪难晕脑诔踝x時,很難一下子抓住全篇的中心或主旨。換句話說,有些文言文的中心論點隱含在字里行間,不很明顯,需要讀者認真分析才能得知,這就需要采用分段理清、各個擊破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先概括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出每一段論述的中心,然后進行分析歸納,看其與全文的中心論點有何關系。從而準確把握文章層次。如上面的選文,共分三段,第一自然段主要是亮明觀點以及“齊家”與“治國”的關系;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講“齊家”的重要意義及具體做法;第三自然段主要談的是“齊家”的好處。三個段落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后,“齊家”的重要意義便不言自明。
三、抓住關鍵,分清層次
議論性文言文,一般都有中心句或關鍵句。因此,在閱讀此類文章時,要特別關注中心句、關鍵句,這樣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關鍵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或結尾。上面的選文,其中心論點就在文章的開頭,即“治國必先齊其家”。另外,文章的層次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它具體展現作者記敘、議論的思路。因此,理清文章層次,一方面基于每一段的大意,另一方面基于對其內容的分析。
【閱讀思考】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盈 虛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變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圣,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p>
文王曰:“古之圣賢,可得聞乎?”
太公曰:“昔者帝堯之王天下,上世所謂賢君也?!?/p>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佚之樂不聽,宮垣屋宇不堊,甍桷椽楹不斫。茅茨遍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糲粱之飯,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績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德,表其門閭。平心正節(jié),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養(yǎng)天下鰥寡孤獨,賑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p>
文王曰:“大哉!賢君之德也?!?/p>
(選自《六韜》)
1.本文闡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
答:
2.請概述帝堯被文王稱為“賢德之君”的原因。
答: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觀 行
古之人目短于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惡。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已;董安于之心緩,故弦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補不足,以長績短之謂明主。
天下有信數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有所有不能勝。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有賁、育之強而無法術,不得長勝。故勢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烏獲輕千鈞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鈞也,勢不便也。離朱易百步而難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遠也,道不可也。故明主不窮烏獲以其不能自舉,不困離朱以其不能自見。因可勢,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為三者發(fā)喜怒之色,則金石之士離心焉。圣賢之樸深矣。故明主觀人,不使人觀己。明于堯不能獨成,烏獲之不能自舉,賁、育之不能自勝,以法術則觀行之道畢矣。
(選自《韓非子》)
1.作者是怎樣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的?請簡要分析。
答:
2.文章是怎樣論述“天下有信數三”的?請簡要概括。
答: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四國為一
四國為一,將以攻秦。秦王召群臣賓客六十人而問焉,曰:“四國為一,將以圖秦,寡人屈于內,而百姓靡于外,為之奈何?”群臣莫對。姚賈對曰:“賈愿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蹦速Y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以其冠。姚賈辭行,絕其謀,止其兵,與之為交以報秦。秦王大悅。賈封千戶,以為上卿。
韓非知之,曰:“賈以珍珠重寶南使荊、吳,北使燕、代之間三年,四國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寶盡于內。是賈以王之權、國之寶,外自交于諸侯,愿王察之。且梁監(jiān)門子,嘗盜于梁,臣于趙而逐。取世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
王召姚賈而問曰:“吾聞子以寡人財交于諸侯,有諸?”對曰:“有?!蓖踉唬骸坝泻蚊婺繌鸵姽讶耍俊睂υ唬骸霸鴧⑿⑵溆H,天下愿以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為臣;貞女工巧,天下愿以為妃;今賈忠王而王不知也。賈不歸四國,尚焉之?使賈不忠于君,四國之王尚焉用賈之身?桀聽讒而誅其良將,紂聞讒而殺其忠臣,至身死國亡。今王聽讒則無忠臣矣?!?/p>
王曰:“子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币Z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文工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賈人也,南陽之弊幽,魯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傳賣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盜,而勝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詬丑,大誹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與立功。使若卞隨、務光、申屠狄,人主豈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而無咫尺之功者不賞。是以群臣莫敢以虛愿望于上?!?/p>
秦王曰:“然?!蹦藦褪挂Z而誅韓非。
(選自《戰(zhàn)國策》)
面對韓非的誹謗,姚賈是怎樣辯駁從而獲得秦王信任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