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似乎特別容易被一些悲傷的故事打動。
兒子割肝救母、妻子對重病丈夫不離不棄、母親為找到失蹤的孩子四處奔走……每每聽到這樣的故事,很多人會感動得熱淚盈眶。故事里的付出、辛勞和堅持,成為一種美德被傳頌。
然而仔細想想,這些親人間的付出與扶助原本天經(jīng)地義?;橐?、家庭、親人,這些關系從締結的第一天開始,所有成員都背負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基于人類延續(xù)生命和文明的本能,也源自于長時間文化積累的道德要求。在這樣的社會價值取向下,父母哺育、愛護自己的后代,兒女成年后反哺父母,夫妻間相濡以沫,兄弟姐妹互相扶助,是一個人責無旁貸的任務和義務。不能因為親人生病了、有難了,履行責任的難度增加了,正常的行為就變成了美德。
那些事跡之所以令人感動落淚,或許是因為稀少。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的遭際不會那么極端,愛和責任的表現(xiàn)也很平常,這些故事才格外令人動容。也因為我們能夠感同身受他們面對困難的無力,和不言放棄的難能可貴,這些的確令人感動。但底線不是美德,如果把最基本的底線和至高的美德混淆,只會降低我們對自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