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江山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風景如畫,讓無數(shù)文人墨客感慨。岳陽樓上,我們能聽到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吟唱;醉翁亭前,我們可以感受到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愿望……巍巍中華,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名山大川,抒寫著自然和諧的樂章;宏偉建筑,見證了人類文明的輝煌;名人墓碑,積淀著多少文化的底蘊……同學們,你曾經(jīng)踏訪過幾處文化古跡?你曾經(jīng)到過幾座名山大川?即使在你的身邊,你可曾注意到,也有無限風景。
請以“八方覽勝”為話題,選擇你熟悉的一處風景名勝,寫一篇文章。要求:借助風景抒情言志,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引】
既然是“覽勝”,首先就要抓住“勝”,“勝”即名勝或古跡,我們要選擇一處我們比較熟悉的、便于抒情言志的風景來寫。
可以寫成游記,以行蹤為序,對自然景物或人文景觀加以描繪,在記敘、描寫中抒發(fā)感情。當然,“覽”并非指只可以用眼看,你也可以像《聽潮》《鼎湖山聽泉》一樣從聽覺角度寫。
可以寫成一篇懷古散文,通過對風景名勝、歷史古跡的懷想,在追述往事中展現(xiàn)名勝的特點,抒發(fā)情懷。
可以寫成一篇介紹風景的說明文,抓住景物特點,介紹風景名勝的地理環(huán)境、布局特點、人文價值等,借以抒發(fā)情感。
覽勝并不是目的,要有所感才能體現(xiàn)覽勝的意義。感想源于景物,或觸景生情,或寄情山水,或聯(lián)想感嘆,或談古說今,或因人說事,在記敘、描寫中結合議論抒情,從而達到情感的自然體現(xiàn)。
【佳作欣賞一】
浙西之行
□丁 丁
浙西之行的第一站是浙西大峽谷,下了大巴后需換乘當?shù)氐男“筒拍艿竭_景點。據(jù)說小巴也是當?shù)鬲毦咛厣娘L景之一。果不其然,上車后,順著蜿蜒山路行駛的小巴魅力突顯。一路顛簸,車子都要散架了,氣兒還沒舒緩過來,忽見前面路沒了,感覺要沖下懸崖,只見小巴陡然一個180度的拐彎又柳暗花明了。我們的心也不停地跟著懸起、放下,只嘆司機那個開車水平實在是望塵莫及。
也許是景區(qū)正在開發(fā)吧,大峽谷里到處是開山的痕跡。好在還有一些尚算原始的風貌,多少讓大家開心了一下,比如那水中獨立的一塊巨石,溪邊的一片蘆葦?shù)?,大峽谷里清清的一條溪水溝……沿著溪水我們漸入佳境,等看到大峽谷深處的拓林瀑布,大家愈發(fā)興奮起來,個個拍照去了。
我們七拐八繞終于來到白水澗,白水澗與大峽谷有明顯的區(qū)別,這里的原始風貌保留完好。山上全是竹林,抬眼望去,一片竹海;山谷里到處是澗水,飛瀑淺潭此起彼伏。特別是那條澗水讓人無法不親近它,我們便在澗水里歡跳雀躍,在原石上攀爬。陽光透過竹林的縫隙,在澗水里、在石塊上投下我們歡快的身影。澗水清澈透明,濤聲清新悅耳,天堂仙境也不過如此吧。循著濤聲,在竹林深處,白水澗最壯觀的一條純天然瀑布從天而降,湍急的水流在飛瀉過程中已然晶瑩雪白,白水之名是否由此而來呢?瀑下一汪潭水清澈見底,潭底卵石歷歷可數(shù),空氣中夾雜著飛瀑的濕潤氣息,讓人久久不愿離開。
白水澗是此行最大的亮點,以至于后來游玩的青山湖、八百里風情島都遜色了。的確,青山湖是人工形成的,難奪天工;風情島是比較著名的千畝水上森林,但因維護不當,湖水面積已經(jīng)嚴重縮水,只有幾棵古樹孤零零地在水里掙扎,已出現(xiàn)明顯的頹敗之勢,讓人扼腕嘆息。島的名字雖然不錯,不過沒想象中的那樣有風情。
特別點擊
這是一篇游記,以行蹤為序,展現(xiàn)了浙西的自然風光,條理清晰。作者描寫景物詳略得當,大峽谷里的蘆葦?shù)?、溪水溝、拓林瀑布,以及后來游玩的青山湖、八百里風情島都以簡筆描寫,重點描寫白水澗,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角度描寫景物,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作者結合親身感受,字里行間飽含著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對人為破壞自然景觀行為的譴責。如果景物描寫能夠結合比喻等修辭手法,進一步錘煉描寫的語句,觀賞時多一些聯(lián)想、想象,適當抒發(fā)情感,也許更能展現(xiàn)文章的美感。文末收尾倉促,不是很好。
【佳作欣賞二】
斯人獨憔悴
□吳慧敏
走進趵突泉,我沒有為那不斷冒出串串珍珠的泉水所驚奇。抬眼處,一座青瓦起脊歇山飛檐的殿堂出現(xiàn)眼前,匾額曰“漱玉堂”。步入殿堂,端莊秀美的你款款向我走來,眉宇間緊鎖著無盡的哀怨、纏綿和思念。你是誰,竟如此憔悴?
你不是西施,西施有美貌卻沒有你的才華;你不是昭君,昭君能夠出塞和親,你卻只能忍看家園被胡人蹂躪;你也不是楊貴妃,楊貴妃美如牡丹傾國傾城,你卻瘦比黃花獨立西風。
你是李清照,最讓我敬佩的女詞人呀。在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你一個弱女子,竟能夠以才名世,并且千百年來能得到世人如此長久的紀念,你是怎樣的一個奇女子呀?
你生于亂世,卻飽覽詩書,精于詩詞;你原是一個小家碧玉,有著像春天一樣的童年。漂亮的小院,花兒盛開,鳥兒歡唱,這兒留下了你多少童年的歡樂呀,“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還記得夏日的溪亭嗎?你和幾個伙伴駕一只輕快的小船游玩,映日的荷花、接天的蓮葉讓你陶醉在自然里,直到日暮才知回去。撐一支長篙,向荷花深處漫溯,有一群鷗鷺被驚起。
然而,歡樂總是太短,寂寞總是太長,那只曾經(jīng)載滿童年歡樂的小舟,再也載不動你許多愁了。國土淪喪,家園被毀,你被迫離開了家鄉(xiāng),你在不停地“尋尋覓覓”中感受著生活的冷冷清清、凄凄慘慘、雨疏風驟、綠肥紅瘦……長期的顛沛流離,斯人已憔悴矣,何時才能過上安定的日子呀?你借酒消愁,借詞抒情,離別之愁、亡國之恨、生活之悲使得活潑開朗的你不斷吟詠出名垂千古、感人至深、纏綿婉約的詞句。
重陽佳節(jié),颯颯西風乍起,吹落了一院梧桐樹葉。破舊的竹籬旁,金黃的菊花已然盛開,在西風中瑟瑟發(fā)抖。夕陽西下,薄霧濃云彌漫了四野,寂寞孤獨籠罩著整個院落。你就坐在院中的東籬旁,淚眼問花花不語,把酒遙寄相思情?!皾M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自從南遷之后,一家人分居兩處,秋閨的寂寞與離人的惆悵使你觸景生情,于是一闋《醉花陰》便在你的筆下誕生?!澳啦讳N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透過歷史的塵埃,我仿佛看到憔悴如斯的你像一枝黃花獨立西風,翹首企盼著……
嗚呼,斯人已逝,芳魂永在。當我一次次誦讀宋詞時,我的面前總會出現(xiàn)你端莊秀美的奇女子形象。當我游覽趵突泉時,我不禁在你的塑像前久久駐足。趵突泉水永在,易安之魂長存。
特別點擊
這是一篇記敘游覽的所見所感,抒發(fā)對歷史人物歌頌贊美之情的情感類美文。作者游覽趵突泉,打破原來描寫景物的手法,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回眸人物的生活遭遇;結合有關詞句對人物的生活情景進行描繪,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形象的比喻,整齊的句式,為文章增添了文采;第二人稱的寫法使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情感,簡短的評論深化了主題。這樣的文章出自一個初中生之手,真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佳作欣賞三】
雉水情韻
□張 晶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家鄉(xiāng)的河,蜿蜒在小城之中,名字叫雉水。
彎曲修長的河道,平靜無瀾的河面。河水淺處過膝,深處過頸,像剛流出的山泉一樣,清澈見底。兩岸的垂柳婀娜嬌媚,伴著清風扭著纖細的酥腰。一幢幢樓房小舍散布在河道旁,臨清流而居,就像無數(shù)塊精美的綠寶石串聯(lián)在一條閃光的銀鏈上。每天,晚霞余暉盡灑的時候,輕風吹皺的水面輕搖著略帶紅暈的夕陽倒影,層層朦朧的光暈籠罩在河面上,久久不散。多么溫柔,多么迷離,像一位多情的少女,癡戀著這片土地。
城無水不活,地有山則名。有了山則可以建廟,有了水則可以植柳。家鄉(xiāng)的小城有水卻無山,同樣有名的也是廟。定慧禪寺這個古老的廟宇由雉水環(huán)抱,又給小城這古老的護城河增添了幾多情韻。定慧禪寺七級浮屠靜靜地矗立著,觀音塔上傳來一陣一陣的鐘聲,雄渾低沉,伴著塔尖鈴鐺的歌聲,繚繞在河道上空,好一處醉人之景。
雉水曲折蜿蜒,河水清且漣漪,座座小橋各具特色。瞧瞧那冒家橋,羞答答地臥在那兒。乳黃色的欄桿被歲月?lián)崮Φ霉饬?,腳下的青石板也放出了幽光。鮮嫩的青苔挨挨擠擠地睡在了石板中間的小縫兒中,做著甜美的夢。涓細的河水緩緩流過,哦,那是小河母親的搖籃曲吧。還有健康橋、育賢橋、百歲橋……一座小橋不就是一首詩嗎?
雉水如練,蜿蜒環(huán)繞,她的另一端連著水繪園。雉水河畔的水繪園不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園林嗎?雕樓玉砌,巧奪天工,古色古香。小巧精致的樓宇疏散地點綴在樹林花草中間,清澈的河面上掩映著荷塘之色。青石小巷,記載著幽幽古韻;簇簇繁花,綻放出桃李芬芳。
看見否?董小婉的溫柔賢淑,冒辟疆的意氣風發(fā)、詩畫漫天。
看見否?古典木具的文化底蘊,遒勁書法的歷史沉淀。
小橋流水,柔情婉約,這是如皋雉水,這是幽美如皋。
特別點擊
故鄉(xiāng)的美總在不經(jīng)意間被人遺忘,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被人注意,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只有愛故鄉(xiāng)的人才能觀察并寫出故鄉(xiāng)的美,只因美在心中?!扒魄颇敲凹覙?,羞答答地臥在那兒”,一個“羞答答”令多少如皋人凝神、品析;“涓細的河水緩緩流過,哦,那是小河母親的搖籃曲吧”,站在護城河邊,仿佛躺在母親的身邊,傾聽她的音韻,好一個“如皋雉水,幽美如皋”。
本文以抒情的筆法贊美家鄉(xiāng),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之中,以抒情的筆法巧妙介紹了家鄉(xiāng)的文化,定慧禪寺、水繪園這兩個具有文化價值的勝跡,展現(xiàn)了家鄉(xiāng)的文化底蘊。全文語言流暢清麗,情節(jié)發(fā)展巧妙自然,描寫、抒情、議論恰到好處,可見作者寫作功力匪淺。
●語文廣角
曹操與音樂
我國古代的政治家曹操,不但在政治、軍事上有雄才大略,而且還是一位能歌善樂的歌詞創(chuàng)作家。據(jù)史書記載,他每逢出游,必要賦詩,詩成加上伴奏,便成為供歌唱的音樂作品。他曾高筑銅雀臺,組織了一支龐大的樂舞班子,他自己常常帶頭領唱。曹操現(xiàn)成的二十幾首詩歌,全部按樂府歌曲的規(guī)格寫成。
曹操對人生懷著奮發(fā)進取的精神,他明知“神龜”之類也會死亡,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但他主張奮發(fā)有為,老當益壯。他著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龜雖壽》,已被譜入樂府“相和歌”中的《瑟調(diào)曲》。所謂“相和歌”,按《晉書·樂志》的記載是“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意思是歌唱者自己擊“節(jié)”(一種古代節(jié)奏樂器),其他伴奏樂器相應和的歌唱形式。
曹操的《瑟調(diào)曲》是“相和歌”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秀作品之一。曹操積極進取的精神,給后人以莫大的鼓舞。晉代的王敦每天敲著鐵壺唱曹操的音樂作品《瑟調(diào)曲》,甚至連壺口都敲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