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訓練一】
香格里拉的蝴蝶
□趙文漢
進入香格里拉后,風景確實有了異樣的感覺。天是“凈”的,藍色的天空一塵不染,那種藍,藍得有一種失真的感覺。攝入鏡頭,兒子看了后說,這太漂亮了,漂亮得讓人覺得有些假,拿回去放在空間里,人家一定會說是偽造的。時而有朵云,云是“白”的,白得如雪,一堆一堆地堆在天空中,一動不動,像列隊迎接遠方客人的儀仗,你從她的面前走過,她目送著你的遠行。草是“闊”的,就那樣一望無際地平攤在了你的面前,8月份的草地幾乎沒有花,就是一個“綠”字,地勢平緩,沒有多少起伏。藏家的居舍和柵欄散落在草地上,不多,就那么一兩處。而這恰是到了好處,是草地不可缺少的點綴,使草地在寧靜怡然中而又不缺少生機和活潑。山是“遠”的,遠得只剩下了一抹黛色,朦朦朧朧的,只有一些山的大致樣子……
正當我和兒子沉浸在一片美景之中的時候,車突然停了,停得我們毫無心理準備,差一點撞到了前面的椅背上?;剡^神來一看,車前有一頭牦牛正在緩緩地過馬路,實際上,我們的車停的時候,牦牛還沒有開始過馬路,只是有了過馬路的意思,旅客中就有人埋怨開車師傅不該停下來等,不等是完全可以沖過去的。開車師傅是一個藏族小伙,聽到埋怨,頭都沒有回,只是靜靜地等著牦牛過馬路,連“笛”都沒鳴,就是靜靜地等。后面等的車排成了長龍,沒有一個人鳴笛,都在那兒靜靜地等,一直等到牦牛安然過了馬路,長龍才蜿蜒前去……這時導游撂下了一句:“這就是香格里拉?!蹦切┬纳裨沟穆每屠Щ蟛唤獾乜粗?/p>
第二站到了普達措著名的碧塔海。如果說碩都湖的美是一種圣潔,美得與人拉開了距離,讓人不敢去親近她,那么,碧塔海的美則是一種平俗,美得可親可近,可觸可摸。碧青的湖面,搖蕩的水草,湖里游動的各色各樣的小魚,岸邊碧綠的草甸,草地上低頭吃草的牛羊,流淌在草地上蜿蜒遠去的溪流,遠處逶迤的高山,草甸邊沿上茂密的森林……哪一樣美你都覺得就在你的身邊。
沿著湖邊散步,邊說邊笑邊拍照,一路行來,人人喜笑顏開。突然前面的一位小姑娘說:“媽媽,別動!”“咔嚓”,小姑娘為她的媽媽拍了一張照,我們定睛一看,她媽媽的肩頭上落了一只蝴蝶,還不停地閃動著翅膀。拍完照的媽媽繼續(xù)往前走,而蝴蝶絲毫沒有飛走的意思,繼續(xù)站在媽媽的肩頭上,這樣的一道風景,吸引住了在場所有旅客的眼球。兒子悄悄地問我,這兒的蝴蝶怎么不知道怕人呢?我意味深長地說,這兒的蝴蝶不知道怕人??!
離開香格里拉的時候,一位游客問導游:“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導游眼睛望著前方說:“這個問題我已經(jīng)被N遍地問過了。其實,香格里拉就在你的心里?!?/p>
我心里的香格里拉就是“那兒的蝴蝶不知道怕人”。
(選自《潁州晚報》2011年9月4日,有刪改 )
思考練習
1.整體感知全文,你認為香格里拉為什么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
答:
2.閱讀第一段,歸納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答:
3.第二段中導游說“這就是香格里拉”中“這”指什么?
答:
4.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文章結尾的理解。
答:
【閱讀訓練二】
杭州感悟
□任定偉
時斷時續(xù)的江南冷雨,終于無奈地帶走了長長的冬日,也悄悄地把初春的萌動喚醒。轉(zhuǎn)眼間,又見桃紅柳綠梨花白,大地再現(xiàn)一片盎然春意。此刻,最憶的是杭州“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那詩意般的美景和那些經(jīng)典菜肴。
杭州的美在于西湖,西湖的美在于山水。在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jié),我們可以分別感覺到“柳浪聞鶯”春天的 ,“曲院風荷”夏天的 ,“平湖秋月”秋天的 ,“斷橋殘雪”冬天的 ,這是我們對杭州之美的實實在在的感覺。盡管無數(shù)次地和朋友及其家人泛舟西湖,漫步蘇堤,圍桌“紅泥”,尋茶梅塢……其實,對杭州的一次次流連忘返,每一次都會有一種別樣的感覺留在心頭!
天下滋味在杭州,是許多游客在欣賞西湖山水自然之美以后,在杭州得到的另外一種感覺。在杭州您一定品嘗過“樓外樓”的西湖醋魚、“知味觀”的叫化雞,抑或是“山外山”的宋嫂魚羹和“紅泥”的杭州卷雞……我們不得不感嘆原先散在鄉(xiāng)野農(nóng)婦手里的尋常菜肴,怎么會慢慢地演變成杭州美食中的佳肴呢?
因為,前有東坡公潛心用紹酒煮肉、乾隆爺無意題“龍井蝦仁”的眾多故事,后有文人墨客和風雅之士附會唱和,今天我們才有可能在品嘗這些美味佳肴的同時,也能欣賞到這些佳肴背后的歷史故事和美麗傳說,于是對杭州的不同感覺油然而生。
這幾年,游客對杭州又有了新的感覺。無論在“龍井問茶”處,還是“梅塢春早”地,杭州的農(nóng)家樂聲名鵲起,更是紅紅火火。在“貢茶園”里,您可以破筍摘茶、喝酒聊天;在“禮耕堂”前,有紅衣鶴發(fā)者為您引路代駕。農(nóng)家制作的“龍井蝦仁”不輸高檔酒樓,吃得真是過癮。新鮮的莼菜飄在農(nóng)家雞湯里,吃在嘴里又是十分滑爽鮮美,這樣的感覺,就一個字“爽”!吃完了,喝高了,您可以在農(nóng)家小院喝茶聊天、瞌睡小憩,面對四周群山和滿山的茶園,這種生活的悠閑不也表達了杭州這座旅游城市一種新的文化狀態(tài)嗎?
其實杭州的湖光山色僅僅是她的表象,而文化積淀是她的靈魂。多少種鮮美醇厚的滋味、多少個美麗浪漫的傳說、多少篇耐人尋味的典故、多少段出色波折的歷史,賦予了杭州豐富的內(nèi)涵。于是,我們對杭州的感覺,就像在西湖的湖心島上,面對老祖宗乾隆皇帝留下的“蟲二碑”一樣有悟。
(選自《新民晚報》2012年3月23日,有改動)
思考練習
1.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寫在第二段的橫線處。(只填序號。)
A.高遠 B.靜謐 C.熱烈 D.嫣然
2.作者對杭州有哪些感悟?
答:
3.“多少種鮮美醇厚的滋味……賦予了杭州豐富的內(nèi)涵?!闭埜鶕?jù)你的課內(nèi)外積累,寫出杭州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答:
4.讀了本文之后,假如讓你給杭州寫一條宣傳標語,你該怎樣寫呢?(不超過20字)
答:
【閱讀訓練三】
三條嶺的流韻
□張峪銘
嶺上我去過多次,當然大多時沿著熟道兒,就像媳婦回家,熟門熟路的,匆匆地去,匆匆地回。當時覺得嶺上的風光不錯,但不致于讓人駐足感嘆。當然這也與生活的地方有景無色有關,太熟了,少了一份神秘,也就少了一分悸動。
沿著層層石梯古道爬行,發(fā)現(xiàn)這座山竟是石的天下,石的海洋。嶙峋怪石,滿山遍野,那排排、那層層、那疊疊,就像西緒弗斯(希臘神話人物)身上裸露的肋骨和隆起的肌肉。我心一震,這山與眾不同,少了一分秀麗,多了一分陽剛。我以為植被是山的膚,土是山的肉,石就是山的筋骨了。嶺上的山石連綿,如突起的青筋、強健的骨骼,它不同于形銷骨立的瘦,它透著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美。
嶺上是堯渡鎮(zhèn)(東至縣)三條嶺的簡稱,而三條嶺又是高嶺、低嶺、蔡嶺的統(tǒng)稱。三嶺隆起一塊平地,就如一個小高原,三個村坐落其上。若居高處,俯看壟上田疇如枰,遠眺縣城高樓林立??芍^熱鬧不遠,靜在眼前。帶著一身塵囂,來到這里,佇立巖石上,觀云卷云舒;沐浴山風中,品奇石異景。還有什么能如此撫慰疲憊的心靈呢。
風光總在深險處。我讓激動的心平復下來,徜徉在巖石間,尋著它的美,不知不覺醉在其中。那褶皺石綿延不斷,就像一個腰帶將山體箍成了一道道。它細密均勻,逶迤起伏,瞇眼一看,分明就是一條流動的河。是啊,滄海桑田,誰敢說它不是水留下的足跡呢。
在嶺上山中,還有一些散落的石頭,你千萬別認為它破壞了山中的流韻,它就像一個休止符,讓你戛然而止,獨享空山之幽。
“天書”是一塊方方正正的石頭,層層石片如書的頁碼,讓朋友驚嘆不已。石頁微微發(fā)黃,如千年的古籍,可誰能打開?里面是刻印著宇宙洪荒的歷史,還是記載著日月盈昃的規(guī)律,誰又能知曉?天書本天成,凡人難解讀,大自然的密鑰人類還是掌握得太少太少。
在散落的巨石中,最為形象的算是一尊“天蟾石”了。它似乎臥等千年,你拂去其頭頂上的雜草,在某一個角度去探視它,竟發(fā)現(xiàn)其是如此的生動逼真。這就是一只蟾,一只天蟾,閉著嘴默然無聲,探著頭心有余悸。莫非是觸犯了哪路天條,被打入凡間,來緘默思過?從此在高山嶺上,過著寂寞而又淡定的日子。任憑春的明媚、夏的炎熱、秋的寂寥、冬的凜冽,它獨自品享著朝暾夕月、落崖驚風的歲月。它早已沒有了“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的霸氣,它好像帶著一種羞澀,帶著一種好奇,張望著嶺上人家,張望著嶺下來客。可這次的張望竟被人發(fā)現(xiàn),攝入到鏡頭,便不能回頭,只能幻化成一只石蟾,成了嶺上風光永恒的守候者……
我躑躅山中,想將一個個形態(tài)各異的奇石欣賞個遍,可友人的招呼讓我的想法不能實現(xiàn)。我爬上山頂,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就像我曾走過的大道。沒錯!道那邊是成片的梨園,還有T型水泥架上的串串獼猴桃……
我不由得感慨萬千,一條路,兩重天。人關注得多的是左邊的現(xiàn)實生活,而忽視的是右邊的自然風景。
孰知,有風景的生活更美好。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2年第3期,有改動)
思考練習
1.整體感知文章,試梳理作者的感情變化。
熟門熟路→ → →
→感慨萬千
2.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答:
3.三條嶺的流韻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
4.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文章結尾的理解。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