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合上書本,打開窗,夜色襲來。
外婆家的夜色好美。
我仍記得我與父親坐在院子的臺階上,仰望星空的情景。仍記得父親在星空下說過的那些有意思的事。耳畔縈繞的,是那句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的話。
那晚父親與我聊了好多。父親講他的童年,他的成長,講著他對月亮的向往。
父親對月亮的感情充滿了唯美的色彩。在父親那里,月亮是被高看了一層的??赡苁且驗樵铝岭x人、離土總是那么親近,像是家里的遠房親戚。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人”。
我轉頭,望著父親。月光下,父親那一層銀色的輪廓顯得格外清晰。此刻,我與龍應臺有著同樣的感受。
仰望星空,并不是哲人、詩人、偉人及天文學家的專屬。當年的父親,一生里不僅面朝泥土,一生里也仰望星空。面朝泥土,在泥土中收獲五谷,仰望星空,在天上寄存夢境。父親就這樣同時耕種著:在地上種糧,在天上種夢。
如今時代的發(fā)展比做夢還快,父親也早已走出了那片土地,奔向自己夢中的生活。
再后來呢?這世上多了一個我,父親目睹了兩代人的童年:他的和我的。父親的童年是在泥土和對天空的向往中度過的,如今步入中年的父親早已沒有了當年的熱血,他將所有未完成的心愿都寄托于我,他盡力使我的童年充滿活力。
如同《目送》中母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父親的愛點亮了我的童年。
依舊記得,父親每天用那輛“哐當哐當”的自行車,載著我路過喧鬧的街市。露天的煎餅攤,總會在早晨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菜市場四溢的談笑,依舊無法掩飾人們內心的率真。
這樣爽朗的快樂為我童年的四季增添了趣味。
依舊記得童年的夏天是最幸福的,我可以肆無忌憚地在烈日下狂奔,看著夕陽將天邊染紅,然后大地陷入一片金色的海洋。我可以靜靜地看牽牛花一點一點地爬高,直到最后凋謝。
父親努力用那些年代的瑣碎,編織了我五彩繽紛童年。
“時光,是停留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新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書中那一連串的疑問句,詮釋著人生的哲理:再美好,也抵不過時間。
仿佛仍在陽春三月,彈指間,已到了烈日炎炎。曾經的陽光,曾經的歡笑,曾經的他們,都無所知地站在原地,而我們坐著時間的電梯,無法駐足留念,眼睜睜看著他們成為遠處無法觸及的風景。那些舊電影一樣的時光,也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望著眼前的父親,我不忍想下去……
沿著父親的視線,我望向那輪圓月。夜色如水,而那明月,皎潔如初。在風雨交加,雷霆狂暴的天空,月亮總保持著不慌不忙,不憂不悲,隨遇而安的平和形象,就像父親這一生。這對于在顛簸中掙扎過的父親來講是一種安慰,在父親潛意識里,月亮大概早已成了他的榜樣。
父親已漸漸垂老,他可以意味深長地回首往事了,山河仍在,春天依舊,而我們相聚的日子,著實是越來越少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合上窗,那墨綠色的封面映入我的眼簾。
《目送》,龍應臺省去了浮夸的詞藻,只留下最真實的主體,簡約中更顯得鏗鏘有力。
《目送》,使我體會到了父親當年的悲喜與彷徨。
《目送》,使我領略到了父親經歷成長的逝去之后的從容。
《目送》,一個沉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的父親形象,在我腦海中,漸漸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