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沒有再回去看過那個睡著了的荒原了。
其實我心中的荒原是有內(nèi)容的,春天依舊暖花遍開,夏天仍然雨后成蟲,秋天還會葉落肅殺,冬天照樣水落石出。但是我不知道的是,為什么我在那片土地上奔跑了十三個年頭,對這四季變幻著的記憶里邊,最清楚明亮的依舊是那個沉睡在晚秋里面寂寞的荒原。
之所以說荒原是寂寞的,是因為我懷念起原野上荻花飄蕩的日子來。秋天開始蔓延的時候,河岸上開滿的大片大片的荻花,白色的,毛茸茸的,風(fēng)一吹,聚攏的花便一下子四下散開,變成了漫天的蜉蝣,不斷地升騰了,然后鉆進天空中積久的云層里去。小的時候,我喜歡長久地對著天空發(fā)呆,堆積著的云團看起來像是叢林一般。一層一層的云像是一片披了雪的樹林子,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偶爾一只撲棱棱飛起來的大鳥,像是斷線的風(fēng)箏,拼了命一般,不斷地搖搖曳曳,上升上升。在荻花的簇擁里一頭扎進那片雪樣的林子里。
我想變成飛鳥,但是我知道,即便是我成了飛鳥,我也不可能知道白云那頭的事。正如故鄉(xiāng)里那條永遠干涸的河床一樣,在生命燃燒之后只能寂寞地看著這個世界。
當(dāng)夕陽映紅天幕的傍晚,老牛會踩著綿軟的沙走下河槽,一串子蹄印直到背陰的水凼。老牛緩緩地下了水凼,舒舒服服地在里邊洗個囫圇澡,遠遠地一聲清亮的響鼻,在河槽中徘徊不定,最后飄散在荒原里,傳到駐守在荒原里每個人的耳朵里。每當(dāng)這個時候,爺爺都會坐在門檻上細細地裹上一支葉子煙,劃亮火柴點燃。葉子煙的火光越來越亮,遠處的天幕就在愈發(fā)明亮的火光里面暗下來。一支煙完畢,爺爺總要和著寥寥幾戶人家門房里傳出來的或嘹亮或低沉的歌子吼上那么一嗓子。于是,黑暗降臨的時候,這個荒原就在老牛暮歸時的響鼻中,在村人們的歌子中,在漫天飄蕩的荻花激起的嗚嗚聲中沉睡下去。
其實我有的時候,我所指的有時候是當(dāng)我處在如今這個燈紅酒綠的城市里某一個清涼如水的夜晚。我依然會記起那個廣袤的原野來。因為只有這樣的夜晚才適合自己悵惘回首,再眺望一次自己故鄉(xiāng)的方向,熱淚盈眶時也不會被別人覺察到。
如今這個不夜的城,再也看不到像故鄉(xiāng)那樣,掛在河槽上巨大的血淋淋的太陽;再也看不到那漫天的如蜉蝣一般的荻花;刺梨遍地的時候,再也不可能去采摘一顆,然后輕輕地放進嘴里,去咀嚼故鄉(xiāng)的味道。
刺梨的味道其實并不好,苦澀的,帶了些許酸味。然而,也正是這些酸味,這些由內(nèi)而外的,酸到骨頭里的專屬于故鄉(xiāng)的味道,才能讓人在若干年之后,在某一個巨大而又冰冷的城市里面,發(fā)自內(nèi)心地念起故鄉(xiāng)的好來。那種味道就在你的回憶里面,越來越深邃而悠遠,最后變成一種縹緲的感覺,擴散到整個身體中,你明明一伸手就能將它抓住,它卻能在你心念方動時,像水母一樣,抖一抖自己透明的身子,輕盈地從你的指間滑過。
我終究還是把它們忘記了,然后把感情強行地注入這個冰冷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廣場上,教堂每天都會有晚鐘敲響。信教徒虔誠的禱告,我把它當(dāng)作是對故鄉(xiāng)的禮葬。我發(fā)現(xiàn)那個本該在我生命當(dāng)中無可取代的故鄉(xiāng)早已經(jīng)被我輕描淡寫地,隨意歸置到從沒有被觸及,抑或是從不去觸及的角落。它們在我樂此不疲地把繁復(fù)的物質(zhì)強加于單純的青春而使生活趨于杌隉的時候安靜地腐壞著。等到我將它們?nèi)績A倒出來的時候不免顯得質(zhì)地單薄。
我記得故鄉(xiāng)每年的秋天,在荻花飄蕩的日子里,那如蒲公英一般細碎而柔軟的荻花,在空氣中飛得累了,落下來,落在祖母孤單的墳塋上。
祖母的葬禮,是我參加過的唯一一場葬禮。
我記得我第一次坐火車去北京?;疖囋谶@座城市的邊緣愈行愈急,呼嘯著,朝著我陌生的前路駛?cè)?。我坐在車廂簡易的凳子上,隔著厚厚的玻璃窗看著那些飛速倒退的景物?;疖囘^橋時嗚嗚的聲音傳得悠遠,那聲音帶著我望見了一片開得燦爛的荻花。如我記憶深處那個被歲月侵蝕得模糊的故鄉(xiāng)一樣。那些荻花在冷霧中升騰著,作成漫天的蜉蝣,鉆進天空積久的云層里去。
它們?nèi)绱缩r活地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時候,這些年以來失去的記憶一下子被找回來了。我就坐在凳子上,久久無話,仿佛多年未見的故友重逢。有液體充盈我的眼睛,然后流下來,沿著鼻翼的軌跡鉆進嘴角。
我第一次品嘗眼淚,也第一次明白了,人只有在漫長而遙遙無期的旅途中時,才有資格去回憶自己的故鄉(xiāng)。
前路是一場未知的旅途,所以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生命用于回憶。然而回憶卻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回憶起那一片沉睡的荒原的時候。
我說過,我想變成飛鳥。即便我不知道白云那頭的事,但我依舊想變成飛鳥。人的欲望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膨脹。我也不例外。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必須變成飛鳥,我必須出去,必須到外面的世界去。不管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
很多年以前,當(dāng)我以一種叛逃者的姿態(tài)離開我生存了十三年的故鄉(xiāng)時,我無法想象那個青瓦紅墻的院落是怎樣兀自站在我身后,看著我的背影悄然消失在這個時空里的。
我還記得那天,當(dāng)我將背影交給這個沉睡中的荒原時,故鄉(xiāng)從我的背影中讀出了我的背叛。但是他并不太多的責(zé)怪,反而荒原卻似乎蘇醒了一般,整個世界被風(fēng)吹得失去的平衡,大片的荻花被風(fēng)壓得喘不過氣來,河槽里傳來老牛急促地響鼻聲。故鄉(xiāng)一反常態(tài),一下子在我的面前變得生動起來。
我知道,這是故鄉(xiāng)在為我送別,緊趕慢趕,好讓我再看一眼飄飄揚揚的荻花,好讓我再聽一次綿長悠遠的老牛的響鼻,好讓我在今后的大把揮霍掉的時間中將故鄉(xiāng)的記憶變得深刻。但是他知不知道,這不是我記憶中的暮牛晚唱,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排演的戲碼。那片荒原第一次讓我覺得陌生,第一次讓我覺得失真。
我知道,我走得太唐突了。所以那片還在睡夢中的原野毫無準(zhǔn)備,以至于他才在我離開的時候手足無措起來。他是想我留下來的,至少在我看來是的。
我給我的朋友講起故鄉(xiāng)時說,荒原雖然沉睡著,但是卻不是毫無內(nèi)容。我記得荒原上有一棵樹,獨獨的一棵樹,長在我一眼就能看見的盡頭。晚上的時候,黑黢黢的,像一個巨大的毒蘑菇。但是最后這棵樹被砍掉了,荒原上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
朋友看著我悵然若失的表情,半安慰半玩笑地說,怎么會什么都沒有呢,你不就是那棵樹么。
我轉(zhuǎn)過頭來望著我的朋友,怔怔地。我的朋友說得很對,我便如那棵樹,如那個荒蕪的原野一樣,沉睡著,等待著自己慢慢死去。這個是故鄉(xiāng)賦予的天性,與生俱來,想抹去但是卻抹不掉。那棵樹最終被伐掉了,我也到了新的城市,帶著背叛,帶著負罪感卑微地活著,在靈魂的訴求與欲望的驅(qū)使下舉棋不定,搖擺徘徊。
我亦時時在想為什么我寧愿背負著這種背叛活一輩子,卻不能留下來安靜地活著,沉睡在荒原中呢。
我是知道的,在這個沉睡著的荒原中,該走的人想留也留不住,不該走的人再怎么走也走不掉。
但這一切也僅僅是我偶爾回想起來時候的恍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