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末年,紂王無道,荒淫腐靡,魚肉百姓。中原大地處處民不聊生,社稷秩序極其混亂。于是乎群雄四起,賢人異士各投英主。亂世之中,看漁者姜尚如何釣得一條大魚!
渭水之畔,磻溪之上,晨霧渺渺,曉露未晞。有位老翁盤腿而坐于渭水河畔。此翁約六七十歲年紀(jì),花白須發(fā),面皮微黃,精明兩眼觀天下,彌陀雙耳聽乾坤,頭戴斗笠,身披蓑衣,高持釣竿,神色安詳。要問此翁是誰?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是也。
此翁異于常人。常人釣魚用彎鉤,上垂香餌,拋之水里,靜心等待;而太公釣魚用直鉤,不懸香餌,高懸釣鉤距水面三尺之遙,口內(nèi)呢喃曰:“負(fù)命者上鉤來,負(fù)命者上鉤來!”一日,一樵夫途經(jīng)此地,見太公如此之釣魚者,心中著實(shí)納悶,不禁好意言道:“先生,照您如此釣法,恐怕猴年馬月也未必能釣到一條,何不聽我一勸,另圖他法?”太公半瞇著雙眼,手捋長須,微啟唇齒,悠悠然說道:“莫管莫管,愿者自會(huì)上鉤來!”樵者聽之,暗道,“怪哉!”搖頭便去。
一年……
兩年……
三年……
十年過去,太公仍未釣得魚一條,但其年年月月守候于此,不改其志。終有一日,西岐之主姬昌帶其衛(wèi)士至渭水一帶狩獵。見一白發(fā)老翁端坐岸邊,高持釣竿,遇如此浩蕩隊(duì)伍,竟兀自不動(dòng),心內(nèi)暗自稱奇。便遣一衛(wèi)士與之攀談,太公不予理睬,又派一親信大臣與之交談,太公暗呼:“蝦兒莫擾,魚兒上鉤?!币嗖黄鹕怼<Р笃?,此公莫不是位大賢?于是,整理衣冠,走近攀談,攀談間姬昌驚其談吐學(xué)識(shí),政治遠(yuǎn)見。姬昌大喜過望,直呼:“天下安能有此奇人哉?真乃天降奇才也!”遂親扶姜尚登輦,至西岐,拜為師,官至丞相。
自姬昌死后,姜尚助武王興兵伐紂,安定天下。武王姬發(fā)得天下后,封姜尚為王侯,于齊地安享天年。
子牙十年垂釣,終釣得治天下之功,名留青史!此十年之忍,供后人參考。
(指導(dǎo)老師:丁鋒)
[簡評(píng)]本文很特別,以古文的形式敘述了“姜太公釣魚”這個(gè)古老的故事。所謂做舊如舊,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小作者寫作前定然做了不少功課,終使顯得本文古氣、文氣、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