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活
年初的一場雨澆得人通透沁涼。校門口日日駐扎著賣糖葫蘆的男子與織棉花糖的女子。很多時候都想去買上一串,踟躕了一會兒,終因種種原因而轉(zhuǎn)身離去。
想起幼時外公每逢外出,總不忘給我?guī)弦淮t或橙黃的糖葫蘆,而我總是糾結(jié)在紅、黃兩種顏色哪種更可口而不注意體會那份美味中蘊含的珍貴。
冬日總是能營造出靜謐肅穆的氛圍,長久冰涼的手腳常常令我保持清醒。生活是一如既往的平淡:鬧鐘不定時打破凌晨的寂靜,神志不清地起身補做昨晚未做完的作業(yè)。在慌忙中一邊吃早餐一邊瞟著上午要測試的單詞,在預備鈴響前匆匆邁進教室。上課時不小心犯了困,總有體貼的同桌及時提醒。課堂安靜得能清晰地聽見誤飛進來的飛蟲的振翅聲,課間仍有大片人頭齊齊趴下。晚自習后穿著厚重的衣服穿過操場時冷得牙齒打顫,看見許多迎著寒風跑步鍛煉的學生卻只能自愧不如。最后一節(jié)美術(shù)課和音樂課分別被自習課和習題課取代。
慘淡至極的陽光令人忘卻春日的溫暖,捂著暖水袋看著窗外一片蕭瑟不免輕輕嘆氣。我想,等到第一瓢韶光潑下,芒果樹便會舒展開枝葉,我的烏龜會從沉沉冬眠中醒來,我的雙手也會泛起暖意,連生活也會平添出一份光鮮。讓我站成望眼欲穿的一尊望春石吧,親眼目睹陽光邂逅花朵的美麗,湖水泛起第一縷波瀾時的動人。
收起想象,我繼續(xù)書寫未完成的習題。平淡的生活沒有小說里的跌宕,只能將諸多情愫化作意象付諸筆下,書寫幻想與憧憬;或是挨著枕頭做個無人知曉的浪漫夢境;抑或把“我還是個孩子”掛在嘴邊,妄想回避洶涌而來的現(xiàn)實壓力。
或許這平淡生活的盡頭更為平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仍對未來抱著希望,我也擁有單純而飽滿的回憶,足夠我老年時細細講給祖孫一輩聽。
青 春
校園小說里永遠洋溢著清新明朗的畫面:香樟繁茂,陽光流淌。穿干凈白襯衣的男孩有著和煦的笑容;女孩坐在后車座上,白色的裙擺微微揚起,青春就在他們明媚的笑容里肆意綻放……那樣美好純凈的情懷,也許是每個人心底都期盼過的。
用什么去形容第一次心動·是看見銀月跌入清漣碎成一湖波光時的驚艷,還是觸到云梢時由指尖漾開的柔軟,抑或是在初春邂逅一樹繁花的唯美·
于陽光溫熱的季節(jié)去觀賞一場盛大的花宴,抬頭的瞬間便聽見花瓣墜落時的凄美的歌唱,身旁有溫柔的手捧起簇簇花瓣用以掩埋溢出的心事;于雨滴稀疏時收起傘,并肩漫步在清涼中,風吹過樹冠,一片潮汐般的樹葉聲便翻滾著涌向心頭?;蛟S,悸動的感覺便是這樣。
學校曾請來著名演講家進行專場“成長”主題的演講,許多人對其中一句話記憶猶新:“據(jù)統(tǒng)計,學生時代所謂的‘情侶’,在長大后真正步入婚姻殿堂的概率是五百分之一?!?/p>
身處重點中學的我與大多數(shù)同學相同:為了高考安分地學習,沒有精力亦沒有膽量去涉足一場早戀,偶爾仰視光榮榜中歷年的狀元們的照片,崇敬、羨慕之余只多出了幾分危機感。
年少時的感情太過單薄,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就是那五百分之一。但年少的感情又是最清澈的,沒有摻雜太多現(xiàn)實因素。因此我便抱著不置可否的心態(tài),遠遠欣賞那樣一份美好:無關(guān)轟轟烈烈,無關(guān)信誓旦旦,只是花開般的美麗相依。
一直向往周恩來與鄧穎超式的愛情,平平淡淡細水長流才是真。僅是向往,因為這個年紀有什么資格去說“愛”呢·
少年的多愁善感通常被認為是青春期的正常情緒。尚且在踟躕徘徊時卻被告知已踩在所謂的青春的尾巴上,這不得不說是件突兀殘酷的事。
過了愛做夢的年紀,轟轟烈烈不如平靜。
水 鄉(xiāng)
靜水流深,我多么喜歡這個成語,一如傾心于江南水鄉(xiāng)。
木樓水榭,歌館樓臺;巷陌幽謐,石板清涼。氤氳的水汽,浮動的槳聲,咿呀的烏篷船,蜿蜒的老街……紛繁的聯(lián)想便由此而生。
翩翩公子,彬彬書生秉扇踱步,文人騷客對酒吟詩。靈秀的女子換上綢緞款款而行,溫婉的女子居于閨房心無旁騖地做著女紅。大家閨秀抑或小家碧玉,都有著無可媲美的韻致。
戲子搽上脂粉舞得水袖翩然,侍者輕附唱腔斟滿一壺龍井,看客的指尖不自覺在桌沿敲打著拍子。連屋檐下老媽媽的吳儂軟語,也隨著水波渙散為不絕如縷的曲調(diào)。
江邊有垂釣的閑者靜坐,爛漫的孩童向江中投擲石子而驚跑了正要上鉤的魚。大汗淋漓的路人卸下行裝于林蔭乘涼,掏出繡有自己名字的手帕卻不舍擦拭而只是久久端詳。
擺渡的老者含笑望向岸邊依依惜別的戀人,年輕的漁民在船頭唱響悠揚的情歌。擔糖的男子身后尾隨著討要糖塊的孩子,染坊的姑娘踮起腳晾起一塊鮮艷的布料。
朦朧煙雨中,誰在斷橋不期而遇·怦然心動的瞬間,千年的唯美動人便由一把油紙傘延續(xù)開來。清幽雨巷里,又是怎樣的女子于翩然間演繹出丁香般的惆悵·
暗雨濕了芭蕉,花燈亮了回廊。細密的繡花針串聯(lián)為綿長無聲的思念,遼遠煙波迷茫了多少等候的目光。煙花柳巷彌漫著濃烈的酒氣與脂粉香,誰能理解那些蒼白的心里郁結(jié)著怎樣的哀愁與絕望。
一切漫無目的的想象都源于那灣流不盡的好水。哪怕明知其早已在風云間易盡節(jié)奏,也依然固執(zhí)地去構(gòu)造這樣一副單純的圖景。
青草葳蕤,柳絮紛飛,歸家的渙女輕輕撩動水中半輪殘陽,陽光里住著她們的愛人。手把小漿攜一葉浮萍順流而下,得以觀賞漫漫淡水浮花。那是誰的夢里水鄉(xiāng)·
終是不能做一個清涼的女子,無法著一處藍色靜居。
懷 舊
“舊”,是一種情懷。
老街殘巷,磚墻瓦屋。重疊的履痕無法延長昨日,啜飲一米黃昏便可溫飽人生。
泛黃的底片里,是誰的笑顏若隱若現(xiàn),又是誰于青石板沉淀那一個悠遠漫長的夢·
寫下這段文字時,不由得回憶起那張80年代的老照片:泛黃的畫面中,外公靠著椅背悠閑地看著書,背景是他執(zhí)教的學校——陳舊的石板路四處延伸,透過大理石壘成的校門可以清楚地看見一排低矮的教室。外公就這樣坐在空無一人的校門口,渾然不覺朋友將相機鏡頭對準了他。
30年過去了,我也踏進了這所高中。然而我不能于炫目的現(xiàn)代化建筑中體味出那份悠逸之感,而當初專心閱讀的老人也已安然離去十載。行走于校園,心底忽而會涌現(xiàn)淺淺的惋惜,為那些再也無法重現(xiàn)在水泥森林里的靜好歲月。
一直是個戀舊的人,總會清晰記錄下許多過往并且細細回憶。我總是想象陳舊的年代,以至于對舊時光有著無法割舍的念想·
我想念那些父親騎著“老坦克”載著孩子,孩童可以毫無顧忌地蹲在院落里玩彈珠,老人吃過飯就搬條凳子聚在樹下乘涼的泛黃歲月。那時沒有網(wǎng)絡(luò),電視尚且昂貴;問候遠方的友人需將真摯的思念鋪敘為長長的信,并經(jīng)漫長跋涉后才可抵達,因此收到問候時的鄭重與喜悅也大大增加了??p紉機吱吱作響,車鈴敲擊出清脆的歌謠。下了班的女子們討論著晚上到哪個有電視機且好脾氣的街坊家中看《血疑》;即將上班的青年在鋁制飯盒里盛上簡單的飯菜再將其小心翼翼地置于挎包。
每當想起我的過往,在感受到美好的同時,總是感受到不堪。成長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允許我們不斷地創(chuàng)造于今后而言不堪回首的當下,以此見證心智的發(fā)展。
歲月的步伐不會因我的留戀而慢下來,每個時代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多年后的一天,我也會無比懷念今日。新鮮的時光總會老去,老成顫顫巍巍的婦人,將鮮亮定格在昔日美人的嫣然一笑中。而我所能做的便是接受新時光的問候,在繁華的間隙輕呷一口淡淡過往。
我想我應(yīng)將清淡的歲月封存埋藏于地下,想象下個時代變遷時,我的后代啟封它的場景。我不知道他們臉上是否亦會有蕩漾著恬淡舒緩的笑。
行 走
十分向往上海的弄堂和北京的胡同。獨自在潮濕或悶熱的季節(jié)行走于內(nèi),沉溺于我所向往的古樸和沉靜。希望在我有能力到達那里之前,還能有尚未被改造為商業(yè)街的弄堂和胡同保留著。
寂地的《My way》溫暖了我很久。若真有機會,我愿意帶上被遺忘的夢,看看沒看過的風景,走過沒走過的路。哪怕無法浪跡天涯,卻也是種美妙的堅持。
期望在行走中尋找一份寧靜,遺憾的是,視野不佳而無法尋得回應(yīng)。長長的忙音令人在迷茫中一遍遍思索生活的意義,長期得過且過但終歸要面對現(xiàn)實的本質(zhì)。
我看見步履慌亂者匆匆而過,他們背負著昨日的失落與對明日的奢望長嘆道:生命是一場無止境的浩劫。
我看見行吟者由遠而近,他們悉數(shù)著飄渺的幻想與不真切的美麗,輕誦道:歲月是多彩而美好的旅行。
我看見孤獨而執(zhí)著的旅者穿過四季的流水,穿過浩瀚的撒哈拉,穿過漫漫歷史長河,卻終是逃不開那一段鑿進年輪的荒蕪與單調(diào)。
我看見年邁的修行者在風中巋然不動,我想他的心是在時光洪流中靜止下來了。無人能曉他曾經(jīng)的顛沛,無人能解他眉宇間的心酸。
喧囂過后必是寂靜至極的荒涼,有誰曾聆聽到歲月那一聲悠悠哀嘆·
如何才能以老者的目光去從容看待一切,如何以淡然的姿態(tài)繪下一筆不驚的波瀾·或許當千帆過盡,滄海桑田,我便能擁有看破紅塵的心境與盡悉世事的睿智,彼時便可以理性代替感性,于是能夠不再隨波逐流,而得益拄杖于歲月邊緣,安然回首過往。
大漠昏黃,沙石輕揚,朝圣者在悠揚駝鈴聲中虔誠行進。或許只有在那片雄渾的蒼涼中,在朝圣者合十的掌心間,人們才可以真正諦聽到嬰孩初啼般的天籟。
于是我聽見蓮花初綻的輕響,似輕盈的嘆息,換來一捧清露,澆濯出一方甘醇與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