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非“盜賊”
我們來看一個例句:前天深夜,鄰居王大爺家遭不速之客偷竊,物品被翻得七零八落,存折首飾全沒了蹤影。
此題要求我們判斷句中“不速之客”的使用是否恰當。顯然,例句是將其作為“盜賊”在使用。難道“不速之客”就等于“盜賊”嗎?
其實,“不速之客”語出《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古漢語常以三喻多,句中的“三人”其實指的應是多人?!叭藖恚粗?,終吉”的意思應當是“(有)多人前來,以禮敬待他們,最終會有吉利”。顯然,此處若將“不速之客”理解為“盜賊”,那么“以禮敬待他們,最終會有吉利”的說法就有悖常理。換言之,句中的“不速之客”定然不是指“盜賊”?!八佟?,“邀請”的意思。“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應當是指“有多位未經邀請而自到的客人”。至此,全句意思就很明顯了。“以禮敬待那些未經邀請而自到的客人最終會有吉利”之說法既合情又合理。由此看來,“不速之客”指的是“沒有邀請而自到的客人”,而不是“盜賊”。
“珠圓玉潤”非珠玉
再看這樣一個句子:不管走到哪里,她總是穿金戴銀,珠圓玉潤,一身珠光寶氣,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此例要求我們判斷語句中“珠圓玉潤”一詞運用得是否恰當。顯然,語句把“珠圓玉潤”一詞中的“珠”“玉”理解成了“珍珠、寶玉等飾物”,其實,這樣理解純屬望文生義,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珠圓玉潤”也寫作“玉潤珠圓”,出自唐代張文琮的《詠水詩》:“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原詩是這樣的:“標名資上善,流派表靈長。地圖羅四瀆,天文載五潢。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獨有蒙園吏,棲偃玩濠梁?!边@首詩的大致意思是說:(老子在《道德經》里)標榜水天性至善,水的支流顯現(xiàn)出神異而又源遠流長。地上包羅了江、河、淮、濟四條水系。天上分布著五潢星座。水流波光如玉石一般溫潤光滑,濺起的水花,就像珠子一樣渾圓耀眼。只有蒙園吏(即莊周,因莊周曾做過蒙漆園吏),游息仰臥在濠梁上。
顯然,詩句“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中的“玉”“珠”并非指真的寶玉珍珠,而是指“如玉石一般溫潤光滑”“像珠子一樣渾圓耀眼”,這里僅僅是以它們來
分別形容“水流波光”與“濺起的水花”。后來,人們在交際運用中,常用“珠圓玉潤”來比喻歌聲婉轉優(yōu)美或文字流暢明快,于是這個成語的意思也就慢慢地固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