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言】
長大后可以自己當家做主,似乎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又有誰曾想過,長大意味著付出,長大意味著奉獻,長大更意味著責任!長大的感覺,沉甸甸的;“當家”的責任,有苦也有甜,你,能體會到嗎?
雋永如斯,撩人情懷,三篇蘊涵睿智哲理的文章,從不同的側(cè)面向你詮釋著“當家”的內(nèi)涵,讓你的情感、你的思想、你的心靈都汲取到極其豐富的營養(yǎng)!
【經(jīng)典閱讀一】
我們是一家人
□秦文君
我進中學那年就開始盼望獨立,甚至跟母親提出要在大房間中隔出一方天地,安個門,并在門上貼一張“閑人免進”的紙條。不用說,母親堅決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話就是:我們是一家人。
當時,我在學校的交際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內(nèi)女生是個孤女,借居在嬸嬸家,但不在那兒搭伙,每月拿著一筆救濟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種單身生活很灑脫,常在小吃店買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種自己做主的豪氣,這正是我最向往的。
也許我敘說這一切時的表情刺痛了母親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說為何不讓我試試呢?母親那時對我懷了種復雜的情感,她認為我有叛逆傾向。當晚,母親改變初衷,答應讓我分伙一個月。我把母親給我的錢分成30份,有了這個樸素的分配,我想就不會淪為挨餓者。
剛開始那幾天,我感覺好極了,買些面包、紅腸獨自吃著,進餐時還鋪上餐巾,捧一本書,就像一個獨立的女孩。家人在飯桌上吃飯,不時地看我,有了好菜,母親也邀我去嘗嘗,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領情,而是怕退一步,就會前功盡棄。
我還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對面而坐。雖吃些簡單的面食,但周圍都是大人,所以感覺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還是充滿了那種自由的快樂。
這樣當了半個來月單身貴族后,我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與家人沒什么關系了。過去大家總在飯桌上說笑,現(xiàn)在這些歡樂消失了,我仿佛只是個寄宿者。有時,我踏進家門,發(fā)現(xiàn)家人在飯桌上面面相覷,心里就會愣一愣,仿佛被拋棄了。
天氣忽然涼下來,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被傳染上了,頭昏腦脹,牙還疼個沒完沒了,出了校門就奔回家。
家人正在燈下聚首,飯桌上是熱氣騰騰的排骨湯。母親并不知道我還餓著,只顧忙碌著。這時候,我的淚水掉下來,深深地感覺到與親人有隔閡、慪氣,是何等的凄楚。我翻著書,把書豎起來擋住家人的視線,咬著牙,悄悄地吞食書包里那塊隔夜的硬面包,心想:無論如何得挨過這一個月。
可惜,事違人愿,因為一項特殊的事,離一個月還剩三天,我身無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為饑一頓,飽一頓,胃出了毛病,都沒來學校。我只能向母親開口借三天伙食費。可她對這一切保持沉默,只顧冷冷地看我。
被母親拒絕是個周末。早晨我就斷了炊,喝了點開水,中午時,感覺雙膝發(fā)軟。那時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沒有理由不回家。推開房門,不由大吃一驚,母親沒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氣四溢,仿佛要宴請什么貴賓。
母親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邊吃飯。我猶豫著感覺到這樣一來就成了可笑的話柄。母親沒有強拉,悄悄地遞給我一只面包,說:“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別餓壞了?!?/p>
我接過面包,手無力地顫抖著,心里涌動著一種酸楚的滋味,不由想起母親常說我們是一家人,那句話刻骨銘心,永世難忘。
當晚,一家人又在燈下共進晚餐,與親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陽光下,松弛而又溫暖。
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門戶,可我時常會走很遠的路回到母親身邊,一家人圍坐在燈下吃一頓飯,飯
菜雖樸素但心中充滿溫情。就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人長大后都是要獨立的,可家和家人卻是永遠的大后方,永遠的愛和永遠的歸宿。
(選自《讀者》2006年第8期,有刪改)
閱讀感悟
這是一篇清新感人的敘事散文。文章寫“我”與家人“分伙”一個月的獨特經(jīng)歷與感受,“我”的任性與固執(zhí)、“獨立當家”后的瀟灑與尷尬都會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讀完此文,相信你會對父母多一分理解與關愛。同時“分伙”使“我”深刻地感悟到:“人長大后都是要獨立的,可家和家人卻是永遠的大后方,永遠的愛和永遠的歸宿?!蔽恼碌男睦砻鑼懻鎸嵓毮仯瑪⑹聴l理清晰,情節(jié)完整,感情自然真摯,有很強的感染力。
閱讀思考
1.第十三段中一家人共進晚餐時的快樂與第五段中“我”感受到的“快樂”有什么不同?
2.請從“分伙”過程中找出一處家人一直在關注著“我”的細節(jié),并分析其作用。
【經(jīng)典閱讀二】
身后的眼睛
□曾 平
那是一頭野豬。皎潔的月光灑在波瀾起伏的包谷地上,也灑在對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豬身上。孩子的眼睛睜得圓圓的。野豬的眼睛也睜得圓圓的。孩子和野豬對視著。孩子的身后是一個臨時搭建的窩棚,那是前幾天他的父親忙碌了一個下午的結(jié)果。窩
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風一吹,嘩啦嘩啦地響個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緊,他怕自己一泄氣,野豬趁勢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親保證了的,他說他會比父親看護得更好。父親回家吃晚飯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飯之后主動向母親提出來換父親的。
野豬的肚子已經(jīng)多次轟隆隆地響個不停。野豬眼露兇光,齜開滿嘴獠牙,向前一連邁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經(jīng)能嗅到撲面而來的野豬的臊氣。
孩子完全可以放開喉嚨喊他的父親母親——家就在不遠的山坡下,但孩子沒有。孩子握著木棒,勇敢地向野豬沖去。盡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經(jīng)讓野豬吃驚不已。野豬沒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擊,嗷嗷嗷地叫個不停。野豬的頭猛地一縮,它準備拼著全身的力氣和重量沖向孩子。
在窩棚的一個角落,一個漢子舉起了獵槍。正在他準備扣動扳機的時候,一雙手攔住了漢子。
漢子是孩子的父親。攔住孩子父親的是孩子的母親。
孩子的母親一邊攔住孩子的父親,一邊悄悄地對孩子的父親說,我們只需要一雙眼睛!
孩子的父親和母親,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豬身上。月光灑在孩子父親母親緊張的臉上,他們的擔心暴露無遺。
孩子沒有退縮,也沒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緊牙,舉起木棒嚴陣以待。
月光照在孩子的臉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細汗,從孩子的額頭緩緩地沁出。
野豬的身子立了起來。
孩子的木棒舉過了頭頂。
突然,野豬扭轉(zhuǎn)頭,一溜煙兒地,跑了。
孩子長長地吐了一口氣,一屁股癱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親母親長長地吐了一口氣,走了過來。
孩子看見父親母親從窩棚里走出來,突然撲向母親的懷抱,號啕大哭,說,你們?yōu)槭裁床粠臀掖蛞柏i?
孩子的母親抱起孩子,認真地說,我們幫了你??!我和你父親用眼睛在幫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細地看了又看父親母親的眼睛,父親母親的眼睛和平時一模一樣,怎么幫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歲。
(選自《百花園·小小說原創(chuàng)版》2005年第10期,有刪改)
閱讀感悟
本文讓你在緊張之余,不由得為小男孩豎起大拇指:真是好樣的!小男孩不僅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而且還那樣的勇敢、堅強!而身后的那雙眼睛,又蘊涵著多少緊張與期待?父母的愛啊,就是這么艱辛!
閱讀思考
1.“身后的眼睛”是指什么?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結(jié)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特點。
3.孩子的父母本可以一槍打死野豬,可他們?yōu)槭裁床贿@樣做?請談談你的看法。
【經(jīng)典閱讀三】
愛是最大的出息
□張 翔
有一個很有個性的朋友,她從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用她的話來說,她就喜歡這座古幽幽的老城。關于她的傳聞很多。比如,她從小學習都很好,從小學到高中的成績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間還跳過級。為此,她很慶幸地說過自己省了不少學費。就在大家都期望著她考上清華、北大為校爭光的時候,她卻只報了西安的一所大學。成績出來的時候,遙遙超過了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shù)線。大家都問她怎么犯傻了???她卻總是很害羞地說:“我就喜歡西安,不想去別的地方?!睋?jù)說校長最后都止不住罵她一句——沒出息!
但這似乎掩蓋不了她的優(yōu)秀,在西安的那所普通大學里,她依然出類拔萃、獨占鰲頭。在她畢業(yè)的時候,她被學校推薦到美國的一所大學留學,費用減免。當美國的大學寄來入學通知書的時候,她依舊推辭掉了,把機會讓給了別人。當老師們暴跳如雷地責問她的時候,她依舊羞澀地回答說:“我就喜歡西安,哪里都不想去?!崩蠋焸冇种貜土艘痪湓挕獩]出息。
發(fā)生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初識。我一聽說這件事情,就為之扼腕,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心中也覺得這么優(yōu)秀的女孩,怎么就這么沒有出息呢?
直到去年初秋的時候,她第一次邀請我們?nèi)ニ依?,她的家依舊是那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試想這個有個性的姑娘家里會有什么新奇的擺設、個性的裝點。直到我跨進她的家門的時候,眼前的情形讓我觸目驚心。
在她的家里,家具擺設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爛爛,顯示著主人生活的艱辛。而更讓我吃驚的是,她家里還有一個雙腿殘疾、癱瘓在床的母親。
原來,她的父親早在她3歲的時候,因為一場礦難去世了,丟下了她們母女倆。她“很沒出息地”放棄了上名校和留學的難得機會,為的只是更好地照顧母親,因為她知道母親離不開她;而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母親。
我明白過來的時候,淚水盈眶了。我責怪她說:“你怎么不早點說出來呢?大家就不會說你沒出息了!”
她微笑著淡淡地回答說:“我媽本來就覺得自己耽擱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說起來,我可能被人理解,但我媽的心里一定會很難受的。如今,我早已經(jīng)目標明確了,如果能讓媽媽好好地生活,愛她到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
據(jù)說,有人笑她沒有像其他的同學一樣有出息,但她的母親卻沒有指責她目光短淺胸無大志,反而沉浸在莫大的幸福當中。其實,人們又有什么理由指責她沒有出息呢?如果他們讀懂了我朋友的故事,或許都會明白一個道理:在這個世界上,愛是最大的出息!
(選自《青年博覽》2007年第8期,有刪改)
閱讀感悟
有人說:“選擇可以改變命運。”人生路上,我們將面臨無數(shù)次的選擇,對待同一個問題,選擇的方式千差萬別,但對任何人來說都有他自己非如此不可的理
由。文中的女孩面對人生中兩次重要的選擇都給了我們一個“不可理解”的答案,被人稱之為“沒出息”??烧l又知道“沒出息”的背后,竟是女孩對生活的擔當,她離不開家的理由,那就是對母親深深的愛。面對這對相依為命的母女,我們禁不住為之感嘆——“愛是最大的出息”。
閱讀思考
1.文中許多人都認為女孩“沒出息”,從哪些具體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沒出息”?
2.女孩很沒出息地放棄了這么多機會,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