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歌朗讀】
詩歌的形式方面:
詩歌的朗讀涉及到詩歌的平仄、用韻和節(jié)奏。眾所周知,字的聲調(diào)有平仄之分,按現(xiàn)代漢語音韻的劃分來看,第一聲和第二聲為平,第三聲和第四聲為仄。兩句為一聯(lián),首聯(lián)中第一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如果第一句押韻,則為平;第二句必須押韻,為平;之后是隔句押韻?!冻菸鳚尽芬辉娭?,第一、二、四句押韻,韻腳分別是“生”“鳴”和“橫”,均為平聲韻。詩句采用2—2—3的節(jié)奏形式,朗讀時應注意。
詩歌的內(nèi)容方面:
韋應物潔身自好,關心民生疾苦。他為中唐政治弊端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nèi)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因而處于進退兩難間?!冻菸鳚尽肪褪鞘惆l(fā)這種矛盾無奈感情的一首小詩。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在這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里,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傷的情懷。詩人用春潮、雨、野渡、橫舟等意象創(chuàng)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朗讀此詩時要注意體會詩人在字里行間所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進退兩難的抑郁之情。
【精讀品析】
詩的前兩句描寫,表現(xiàn)在春天的繁榮景象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深樹上鳴聲誘人的黃鸝卻表示無意,置之陪襯,以相比照。幽草安貧守節(jié),黃鸝居高媚時,用來比喻仕宦世態(tài)。前兩句詩寓意顯然,用幽草、黃鸝等意象清楚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
后兩句描寫,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野渡口,本來行人無多,此刻更是無人。因此,連船夫也不在了,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自橫。水急舟橫,由于渡口在郊野,無人問津。倘使在要津,則傍晚雨中潮漲,正是渡船大用之時,自然不能悠然空泊了。這兩句詩中,詩人用春潮、雨、野渡、橫舟等意象創(chuàng)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表達了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傷情懷。
【拓展延伸】
1.認真朗讀,分析詩歌的首句中,哪個字體現(xiàn)了詩人對澗邊幽草的什么情感?
2.詩歌的后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作者用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
3.這首詩運用了哪種表達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