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競選時“全民寫政綱”的承諾,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當選后,開始頻頻“走基層”。梁振英3月25日當選行政長官,即將在7月1日履新。自當選后,梁振英和競選時期一樣,仍注重和民眾接觸。據(jù)統(tǒng)計,近一個多月,梁振英已跑遍了全港18個區(qū),會見了數(shù)以千計的居民。5月16日,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發(fā)表了題為《縮短三個距離》的文章,細說“走基層”的經(jīng)歷,強調(diào)當領導就是要聽取市民的心聲,縮短政府和市民之間地理、心理、政策上的三個距離。
“只要市民肯講,我就肯聽”
5月11日,香港天氣陰沉,但沒有下雨。位于港島西北部的天水圍社區(qū)擠滿了人。梁振英站在一個露天廣場的臺階上與民眾見面,他身邊圍著800多名市民,有些人都站到了邊上的走廊里。人們爭先恐后地向梁振英訴苦,他耐心地傾聽,不停寫、不停記,不時咬著筆思考、翻看記錄。
還有一次,他來到旺角朗豪坊一帶,向民眾分發(fā)印制的宣傳單,感謝市民對他的支持。由于正值午飯時間,現(xiàn)場人來人往,異常擁擠,加上天氣又十分炎熱,很多工作人員表示吃不消,但梁振英仍然全程保持微笑,對民眾有求必應。
看到未來行政長官走上街頭,很多市民拉住他反映情況。一位市民希望梁振英上任后,能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關注民生。梁振英當場承諾,一定會記住這一要求。一位報刊亭主則告訴梁振英,自己的報攤本來就賺不了多少,最近又因為妨礙交通,被罰了很多錢,一家人生活困難,希望梁振英代其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梁振英爽快同意,他記下了這位亭主的電話號碼,承諾一定會聯(lián)系他。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向梁振英反映,希望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幫助更多同學。梁振英回應說:“教育很重要,我們一起努力?!?/p>
一位與梁振英相識20多年的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梁振英不愛應酬,與商界人士見面時較“木訥”,對弱勢群體卻截然不同。有一次,一群傷殘人士想見他,當時他已有很多活動,非常忙,公關建議他不要見,但他還是見了,談了近兩個小時。還有一次,他探訪廉租房家庭,看見一個蠻可愛的小學生,忍不住慨嘆出身不好對一個人的影響。這位人士說:“這些事讓我覺得他是由衷關注民生,不是為選舉裝出來的?!?/p>
競選行政長官時,梁振英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一支筆、一個本、一個凳子,只要市民肯講,我就肯聽?!碑斶x后,梁振英確實做到了走到哪里都離不開一筆一本,他說,要傾聽民眾聲音,將施政綱領具體化。
來自“基層”,回歸“基層”
很多人都相信,梁振英“下基層”接近民眾,既是出于政治需要,也與其貧苦出身密不可分。
上世紀20年代,梁振英的父親從山東遷至香港,成了一名警察。梁家家境一直不好,1954年梁振英出生時,一家人還住在警察宿舍。姐姐梁桂香說,3歲時梁振英上學前班,因為家里窮,每天早上只能帶著一個搪瓷漱口盅和一個饅頭上學。天氣冷,饅頭凍硬了,他就用漱口盅盛點熱水,蘸干硬饅頭啃下去。為貼補家用,上小學時,他每天要到附近的塑料廠幫媽媽拿很重的半成品回來加工。因為勞累,他落下了一肩高一肩低的毛病。
1974年,梁振英從香港工業(yè)學院測量系畢業(yè)后,去英國繼續(xù)深造。學費不夠,姐姐就變賣了自己的嫁妝資助他。在英國讀書時,梁振英非常節(jié)儉,每天不坐車,步行兩個小時去上學,剩余時間還要去外賣店兼職。
3年后,梁振英回到香港擔任測量師。有獨立經(jīng)濟能力后,梁振英做了很多扶貧救弱的事。20歲之前,梁家居住的地方是沒有獨立廁所的,周圍全都是香港社會最底層的人。為了鼓勵青年人向上,梁振英建立了一個專業(yè)聯(lián)盟,選了天水圍幾百個學生,走進中環(huán)看律師、測量、會計工作,讓學生對上流社會有憧憬和希望。梁振英中學時的師兄、香港天文臺前臺長林超英說,梁振英不忘本,是真心關注弱勢群體。
1980年,梁振英加入由法律、會計、測量界人士組成的促進現(xiàn)代化專業(yè)人士協(xié)會,主要幫助內(nèi)地一些沿海城市進行投資及貿(mào)易往來,例如買賣土地、招投標等。當時,內(nèi)地正值改革開放,深圳成為改革特區(qū),梁振英等人常到深圳當義務教師。深圳當時的生活條件不好,他們常常10多個人擠在一間小屋里,但梁振英從沒抱怨過,還結交了不少朋友。
在民生方面,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說。2003年3月,非典肆虐香港,位于九龍觀塘區(qū)的淘大花園疫情非常嚴重。據(jù)香港議員、淘大花園業(yè)委會主席葉興國回憶,因為疫情嚴重,眾人都避之不及。就在此時,梁振英帶領香港專業(yè)協(xié)會的人士進入淘大,改造了樓區(qū)的排水、通風系統(tǒng),并親自監(jiān)督完工,防止了疫情擴散。葉興國說:“這件事梁振英從來沒有自吹自擂,沒想從中撈取任何政治利益或好處?!?/p>
為兩地自由行打開大門
在香港和內(nèi)地的溝通和往來上,梁振英也做了很多工作。
1985年,香港基本法咨詢委員會成立,梁振英成為180名委員之一。3年后,梁振英出任委員會秘書長,在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期間,他就新界地契年期問題向中央政府提供意見書,該意見書后來成為《中英聯(lián)合聲明》附件三的主要內(nèi)容。1997年香港回歸后,梁振英任行政會議召集人,主要工作是召集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在制定政策時提出意見,以便政策有效地制定與實施。
2003年,梁振英受時任特區(qū)行政長官董建華的委托,在一個寒冷的春日飛往北京,為開放內(nèi)地居民赴港自由行作最后商討。據(jù)說,他連御寒大衣也沒帶就上路了。到了北京,他直奔一位負責領導家中,那位領導同志對他說:“梁振英,你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支持香港,只是擔心這邊門一打開就關不上了。日后那么多內(nèi)地游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很多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梁振英回答說:“這些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碑敃r梁振英沒有請示董建華,先斬后奏,如今,香港每年迎來內(nèi)地上千萬自由行的游客,商家忙得不可開交。
現(xiàn)在,梁振英仍舊非常勤奮,一周工作7天,一天安排近10項工作,周日也會寫稿、看書、看文件。不過,公務再忙,每晚他也要推掉應酬,回家吃飯。他說:“為3個小孩吹干頭發(fā)是我的專責,是增進感情的好方法。”
文字三千,不如行走三日
從政30余年,梁振英關注民生,為他贏得了一批忠實的支持者。香港亞太研究所近日公布的民調(diào)顯示,梁振英的民望持續(xù)上升,受訪者對他的整體表現(xiàn)平均評分為55.7,較上月上升1.2分。分析認為,梁振英當選后頻繁深入基層、發(fā)表政見,對提升民望有積極作用。
香港《大公報》社評文章表示,不少港人仍記得,當年末任港督彭定康到港,下車伊始不忙別的,先到中環(huán)一家小店吃蛋撻,又擁抱了一個小孩,第二天全香港的報紙都刊登了彭定康嘴里塞滿蛋撻的照片。直到今天,人們?nèi)杂浀盟缘皳榈哪歉别捪?。文章說,梁振英不是彭定康,不必耍討好民眾的那套花招,但深入基層、接近群眾同樣必要,民眾突然看見幾天前當選的行政長官出現(xiàn)在眼前,那種驚喜是不言而喻的,平易近人、關心民眾的良好印象也就隨之建立。更何況,人們常說,文字三千,不如行走三日,多出來走走,總會對他施政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