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學巴薩
1.變幻的陣型
從瓜迪奧拉上任之初確定的“433”,到本賽季初由于后防傷病而被迫使用卻收到奇效的“343”,再到世俱杯決賽上備受推崇的“370”,巴塞羅那陣型的每一次改變,基本都不會影響其自身的威力,但其他球隊切不可效仿。綜觀歐洲足壇,能以三后衛(wèi)打出名堂的除了巴塞羅那就只有那不勒斯了,不過馬扎里的三后衛(wèi)是清一色的中衛(wèi)球員,而巴塞羅那甚至敢于讓布斯克茨、馬斯切拉諾和阿比達爾組成后衛(wèi)線,光是這一點其他球隊就學不來了。
2.高位防守
皮克和普約爾前壓到中圈附近,共有七八名巴塞羅那球員在中場附近倒腳尋找空當,這樣的高位防守應該是每支控制流球隊都憧憬的,但這種戰(zhàn)術也并非所有球隊都能照葫蘆畫瓢,文中說到的切爾西就是失敗的樣品。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對后衛(wèi)的防守有高要求外,還需要他們具備回追和轉(zhuǎn)身的速度,以備不虞。同樣,高位防守的最大前提是中場傳遞不能出現(xiàn)失誤,一旦后衛(wèi)壓上而中場丟球,那這種高位防守就很可能讓球隊高位截癱。
3.撞墻式配合
巴塞羅那在禁區(qū)前眼花繚亂的撞墻式配合,是其進攻賞心悅目的一大關鍵,撞墻式配合除了需要傳跑的默契和一致外,還需要參與配合的球員有著嫻熟的技術和快速的反應能力。以巴薩而論,禁區(qū)前的“撞墻”通常由哈維、伊涅斯塔、小法和梅西四人完成,阿爾維斯縱然技術上乘,但更多是套邊。拜仁本賽季也過多地采用了撞墻式配合,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拜仁的“撞墻”往往是由拉姆內(nèi)切后發(fā)起,德國隊隊長的技術較之拉馬西亞產(chǎn)品還有差距,而且拜仁的“撞墻”缺乏變化,很容易被對方高大后衛(wèi)用身體攔截,可見學習還不到家。
4.原地擺脫
面對對方在中場的瘋狂逼搶時,哈維、伊涅斯塔等往往以退為進,拿球后背身往后略帶幾步或者直接原地轉(zhuǎn)身擺脫后,再突然帶球起動,這種對節(jié)奏的拿捏往往令對方無法防范。這樣的回撤拿球同樣被許多球隊效仿,魯尼就嘗試回撤到中圈拿球組織,但小胖顯然沒有學到精髓,往往只能起到銜接進攻的作用,在他回撤的日子里,曼聯(lián)也遭遇了進球荒。在這方面頗有心得的是拜仁指揮官施魏因斯泰格,當年他在邊路帶球過人曾被戲稱為“轉(zhuǎn)圈豬”,如今坐鎮(zhèn)中路,這種轉(zhuǎn)圈的特質(zhì)倒令他成了當今足壇屈指可數(shù)的節(jié)拍器。
誰在學習巴薩
當巴薩遇上巴西,結(jié)果會怎樣?看過世俱杯決賽就知道了:巴薩人在玩球,巴西人在追球。一向以技術超凡自居的巴西人這次是真服了,巴西國內(nèi)幾乎沒有理睬桑托斯,只顧著大贊巴薩?!短m斯體育報》就表示:巴塞羅那隊給巴西足球界造成的影響“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讓巴西人對自己足球的信念產(chǎn)生了動搖。一向心比天高的內(nèi)馬爾臣服得更徹底:“我們事前就知道巴塞羅那會控制皮球,他們給我們上了一課,我們會把學到的東西帶回巴西?!卑臀麝犞鹘叹毭穬?nèi)塞斯則無奈地說:“巴塞羅那的風格獨一無二,他們在場上具有絕對優(yōu)勢。我們必須承認,他們正做著與眾不同的事情,認識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币粓霰荣惥蛯⒆闱蛲鯂虻阶晕曳词〉某潭?,巴薩的確不一般。
其實,巴塞羅那的主要特點在其他西甲球隊身上都有所體現(xiàn),只是效果有所不同,如今的西班牙隊除了沒有梅西外,其他配置包括戰(zhàn)術也就是巴塞羅那的翻版。所以,出自伊比利亞半島的主教練們,都喜歡將這一成功模式移植到自己的球隊中,放眼歐洲各國的頂級聯(lián)賽,志在學習巴塞羅那的球隊幾乎都有著一名伊比利亞主帥。
學得最徹底的當屬羅馬隊,本賽季開始前,紅狼敲定路易斯·恩里克為新任主帥,當時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作為意甲強隊,本該聘用一位成名教練,即便是看重潛力,也應選擇在小球隊積累過經(jīng)驗的,而恩里克從未執(zhí)教過一線隊。但在羅馬俱樂部高層看來,這不是問題,恩里克從巴塞羅那退役后就執(zhí)教俱樂部梯隊,走上了與瓜迪奧拉相同的道路。正是這種“出身”得到了羅馬隊的青睞,恩里克入主紅狼后,從老東家?guī)砹瞬P,從西班牙人隊引進了奧斯瓦爾多,再加上同屬技術流的拉梅拉和皮亞尼奇,他的第一步就走得目的明確。隨后,他突出了德羅西的核心地位,仿照哈維在巴薩的作用?!拔襾磉@里不是重植巴薩系統(tǒng),我?guī)砹艘恍┡c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東西。我會和教練組商討用什么樣的打法。但有一個基本信條神圣得無需討論:那就是控球?!笨厍?,這不就是巴塞羅那在競技層面上根本要義嗎?就這樣,一向以打法簡練、套路清晰見長的羅馬隊,毅然拋棄了自己的傳統(tǒng)。
在英超賽場上,扛起學習巴薩大旗的自然是切爾西隊的葡萄牙少帥博阿斯。博阿斯也是巴薩的信徒,入主藍軍讓他有了更廣闊的試驗空間。“巴塞羅那中衛(wèi)得球后往往選擇直傳,目標并不是哈維,因為這時巴薩大腦往往背對皮球,球會傳給伊涅斯塔、梅西這樣推進速度快的球員,他們的控球能力太強了。”看看博阿斯對巴塞羅那戰(zhàn)術的理解,也許你會覺得他應該坐在瓜迪奧拉的位置上。比起莫里尼奧的霸道推進與安切洛蒂的快速簡潔,博阿斯無疑為斯坦福橋帶來了一場革命,甚至連左后衛(wèi)阿什利·科爾主攻、右后衛(wèi)博辛瓦策應的戰(zhàn)術配備,都是模仿巴薩兩邊的一虛一實。
就國家隊來說,最有資格學習巴薩的除了西班牙,就當屬阿根廷隊了,這當然是因為梅西。梅西在巴塞羅那就是進攻核心,而從2007年起,歷任阿根廷隊主教練給他的自由度都很高,除有一段時間經(jīng)歷了與里克爾梅的格格不入外,梅西在國家隊的各項待遇都超過了在巴塞羅那。阿根廷球員個人能力本就出色,國家隊又幾乎照搬巴薩三中場與邊鋒流,為的就是給梅西最適合的土壤,讓他如魚得水。此外,昔日僅在巴塞羅那效力過一個賽季的現(xiàn)法國隊主教練布蘭克,也毫不掩飾對舊主的欣賞,而且他的法國隊也一直在學習巴薩風格:“我需要為法國隊尋找一個可以借鑒的對象,那些習慣獲勝的球隊都可以,但如果說有一支全世界都想學習的球隊,那就是巴塞羅那。他們有著偉大的足球理念,就是從一開始就控制比賽,控制著足球,不讓對手有任何機會。”
畫貓還是畫虎
中國有句老話:畫虎不成反類犬。亦步亦趨地學習,成功了固然是一片坦途,但凡事都要結(jié)合自身情況,否則絕對行不通。恩里克的羅馬隊學巴薩學得最徹底,至少目前看來,也失敗得最徹底。盡管恩里克明言,不采用“拿來主義”,較之巴薩有所變通,但意大利媒體依然不停地問,巴薩風格能否在意大利簡單套用,羅馬會否因此淪為跟屁蟲?
恩里克上任后,共有七名斯帕萊蒂和拉涅利時代的羅馬舊將改變了自己習慣的位置,最引人注目的是,塔代伊和佩羅塔兩名中場分別變成了左、右邊后衛(wèi),而原本的邊后衛(wèi)卡塞蒂則成了中后衛(wèi)。另外,德羅西在后腰和中后衛(wèi)之間鐘擺式移動,托蒂的位置越來越靠后,戴維·皮薩羅從后腰改打前腰,中鋒出身的博列洛扯邊……后腰回撤擔任第三名后衛(wèi),是巴塞羅那清晰的戰(zhàn)術思路,恩里克的本意是讓德羅西扮演布斯克茨加哈維的角色。羅馬隊在場上架勢很大,控球也有板有眼,可時間進入到2012年,卻僅在意甲排名第7位,傳說中的恐怖進攻毫無蹤影,21粒進球比處于降級區(qū)的諾瓦拉和萊切也強不到哪里去。恩里克學習巴薩只學了皮毛,也就是倒腳、短傳再加上時不時的“假摔”,而并未領會精髓。傳球無法撕破對方防線,托蒂和博列洛都是自身進攻能力強于幫助他人的球員,為了追求控球而讓刀尖遠離對方禁區(qū),也就成為了限制自己的枷鎖。
再看切爾西,藍軍的陣容配備沒有問題,博阿斯的理念也不含糊,可他忽略了俱樂部的傳統(tǒng),那就是特里和蘭帕德一直以來的核心地位。博阿斯模仿巴塞羅那的高位防守——皮克和普約爾往往要前移到中場附近進行阻截,這固然會給對方帶來巨大壓力,卻也需要整體步調(diào)一致,巴塞羅那很少莫名丟球,而當他們推進的時候,對手往往會龜縮在后場,中后衛(wèi)的高位防守也順理成章。反觀切爾西,則明顯不具備高位防守的條件,不但傳控球能力強的球員少,而且后防也是30歲以上的老將居多,尤其防守核心特里過了巔峰期,上得去回不來,他在主場3∶5輸給阿森納時的狼狽不堪就是最好的例子。
七年前,特里尚值盛年,莫里尼奧根據(jù)他的特點來布置后防,多年來人們習慣看到特里后場組織攻防鎮(zhèn)定自若,定位球時插上很有威力,卻忘了中場有多名打手保駕護航。蘭帕德如今同樣過了巔峰期,雖然后插上射門依然犀利,但無論誰和他搭檔,切爾西中場的傳切速度都和巴薩差距太大。過去五個賽季,只要觸及特里和蘭帕德的地位,馬上就招來滿城風雨,這使得英格蘭和切爾西的戰(zhàn)術變革齊齊夭折,因為對轉(zhuǎn)型抵觸最大的正是此二人。切爾西邯鄲學步,面對小球隊還能抖抖威風,一旦遭遇強敵就現(xiàn)了原形,從過去幾個賽季稱霸BIG4小聯(lián)賽,到本賽季接連負于曼聯(lián)、阿森納和利物浦,反差著實不小。
拜仁也曾是學習巴薩的失敗者之一,前任主教練范加爾本身就曾是巴薩風格的締造者之一,執(zhí)教拜仁后經(jīng)過不斷灌輸,球隊在比賽中的控球率明顯提高,2009-2010賽季闖入冠軍聯(lián)賽決賽就是明顯的收效。但是,這一戰(zhàn)術成功的關鍵在于控制對手的同時要能找到對方的空當,最后實現(xiàn)得分。而在拜仁陣中,最具備此能力的關鍵人物羅本和里貝里雖然有著不遜于伊涅斯塔甚至梅西的突破和傳球能力,卻是兩位容易受傷的男人,兩人聯(lián)袂出場的次數(shù)少之又少。反觀拜仁一貫的傳統(tǒng),卻恰恰與“巴薩風”背道而馳:禁區(qū)里要有一個明確的進攻點,不論是格爾德·穆勒還是揚克爾,抑或是前幾個賽季的托尼和如今的戈麥斯,他們才是球隊進攻的樞紐,而克羅斯、施魏因斯泰格等均是傳統(tǒng)德國風格的球員,硬要模仿巴薩的路子,有點勉為其難。于是,本賽季在海因克斯入主后,拜仁雖然依舊主打控制流,但與巴薩球員不停跑動拉扯不同,拜仁球員用“站位”將對手玩弄于股掌之間,可謂學習巴薩而有所得。不過在久攻不下、需要撞城槌解決戰(zhàn)斗時,拜仁的后場長傳和邊路傳中質(zhì)量就著實不敢恭維了,這也算是一味短傳控制所帶來的后遺癥。
理論上的種種優(yōu)勢并不能轉(zhuǎn)化為球場上的勝利,雖然阿根廷擁有“原裝”的梅西,其他球員卻各懷心思。阿根廷球員技術出眾,喜歡帶球多過傳球,等皮球傳到梅西腳下,對手早就扎緊了籬笆。雖然梅西的自由度很高,配合度卻很低,況且巴內(nèi)加和坎比亞索等人又不具備哈維的組織能力,過度依賴梅西的下場只能是“累死”梅西。在阿根廷隊的比賽中,我們已經(jīng)不止一次看到,梅西一人拿球面對三四名防守球員的場面,如果出現(xiàn)在巴塞羅那,等待對手的恐怕就是無窮無盡的各種傳跑空當直到破門了,可在阿根廷隊中,男主角太多,戲份太少。
后記
眾多強隊紛紛走上巴薩路線,可畫虎不成反類犬,其中的問題值得深思。本賽季的拜仁和曼聯(lián)是好的榜樣,它們并不全部照搬,而是借鑒巴薩的長處,再結(jié)合自身特點。弗格森非常推崇巴塞羅那丟球后的反搶:“看巴薩的比賽,許多人都只關注他們的流暢傳球和控球,但對于我來說,他們丟球后的迅速反搶才是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拜仁本賽季遭遇鋒線人荒,海因克斯卻表示毫無壓力:“這不是什么大問題,我們不是只有中鋒才能進球的球隊,隊里有許多球員具備打破僵局的實力。巴塞羅那也沒有中鋒,也許我們會考慮使用類似的無鋒戰(zhàn)術。”取其所長,補己之短,這才是明智之舉,為了學習而盲目丟棄自身特色最不可取?!鞍退_流”是足壇利器,卻并非人人能學,因為拉馬西亞只有一個,而巴薩的流暢恰恰是十余年中同一指導思想下形成的默契,單是這套體系的建立,就足夠其他球隊走上數(shù)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