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與“三問”避免抗生素濫用
不自行購買 抗生素類藥物都是處方藥,按理說自己是不能隨便購買的,但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有些藥店在沒有醫(yī)生處方的情況下也會違規(guī)銷售。這就要求廣大患者不要自行購買,一定要拿著醫(yī)生的處方去買。也就是說,生病后要先就醫(yī)診治,如果診斷為細菌感染,再遵醫(yī)囑去買藥。
不頻繁換藥 臨床上許多病人使用普通抗生素一兩天后見病情沒有明顯好轉,就要求醫(yī)生更換其他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他抗生素。其實,這都是不對的。因為一種抗生素一般要用3天到5天才能發(fā)揮作用,假如用藥一兩天后沒看到療效就馬上換用別的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
不主動要求 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要在確定是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以感冒為例,大約90%的感冒是病毒性感冒,而不是細菌感染,而抗生素是不能殺死病毒的,且抗生素并不能加速機體的康復。因此,如果因感冒就醫(yī),除非醫(yī)生建議,否則不要主動要求用抗生素。
為什么能吃藥就別打針
對于為什么能吃藥就別打針,專家是這樣解釋的:“靜脈注射的抗生素類藥物,沒有經過機體的過濾和吸收,會有微粒進入血管,從而導致過敏性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而口服的話,因為藥物經過了胃腸道的過濾、消化和吸收,就避免了上述問題發(fā)生的可能性。”
為什么能用“窄譜”就不用“廣譜”
只對某種或某類細菌有作用的抗生素稱為窄譜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對革蘭氏陰性菌、結核菌、立克次體等均無療效;相反,對幾種或者幾類細菌都有抑制或者滅殺作用的就是廣譜抗生素。人體內有許多菌群,而有些菌群對人體是有利的,假如使用了廣譜抗生素,就會在殺死致病菌群的同時,也殺死或者抑制了另外一些菌群,而這不僅會導致人體內菌群的失調,還會增強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在沒有明確病原微生物時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果明確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譜抗生素。
怎樣合理地吃抗生素
一旦確定診斷,并經醫(yī)師判斷須使用抗生素治療,也應詢問醫(yī)師正確的用藥方式。另外,癥狀改善后是否可以自行停藥、這次領的藥吃完后是否還需復診等問題都該在門診時向醫(yī)師詢問清楚,并在取藥時詢問藥劑師哪一種藥物是抗生素,服藥時需注意些什么。
消食片連吃2天會上火
生活中,人們暴飲暴食后常常會消化不良。這時,多數人會吃幾片消食片來助消化。有的人平時消化功能不好也總愛吃上幾片,甚至把酸酸甜甜的消食片當糖一樣給孩子吃。其實,消食片不能多吃。
消食片主要成分是山楂。因為山楂味酸,能增加胃酸分泌,增加酶的活性。山楂所含脂肪酶有助于脂類食物的消化,因此大部分健胃消食片都把山楂作為主要成分。但這種消食片卻不宜長期服用,尤其是對于消化不良的兒童。中醫(yī)認為山楂屬熱性,食之過度易生內熱,招惹風寒;以西醫(yī)的角度來說,山楂含果膠和單寧酸含量高,接觸胃酸后凝結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容易形成胃結石;另外,山楂所含的酸性成分較多,會使胃中的酸度急劇增加,所以脾胃虛弱者,特別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患者都要少吃消食片,以免加重病情。
出現消化不良癥狀時,吃消食片最多不要超過兩天。如果兩天后不見效,建議調整其他藥物,如乳酶菌素片、酵母片等,并配合快速行走等活動,有益于消化。日常飲食上,應保持營養(yǎng)均衡并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及全麥等谷類。吃的時候需細嚼慢咽,勿狼吞虎咽;不暴飲暴食,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飲用各種易產氣的飲料。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