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詩中悟養(yǎng)生
養(yǎng)生從大的方面來看,不外乎就是生理養(yǎng)生和心理養(yǎng)生。從心理養(yǎng)生方面看,“知足就是長壽藥”。芬蘭研究人員對2200多名成年人進行調查表明,那些對生活滿足感較高的人更容易長壽??磥怼爸恪庇兄诮】甸L壽是中外一致認同的。自古以來,許多名人在養(yǎng)生中學會知足、感悟知足、崇尚知足,他們不僅活得舒心、活得瀟灑、活到高壽,且還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知足”詩,成為后人養(yǎng)生的寶貴財富。
學會比較悟知足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才有醒悟。有些人之所以不知足,就是因為不會比較。清人胡澹庵所編《解人頤》一書中有一首《知足歌》就是講知足是通過比較感悟的:“人生盡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勞苦,閑著便是福。思量疾厄苦,無病便是福。思量患難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來苦,活著便是福。也不必堆金積玉,也不必高官厚祿。看起來,一日三餐有許多自然之福。我勸世間人,不可不知足?!笨磥砣艘悖坏獣容^,更要善于前后、正反的比較。
感悟需求悟知足 人生在世,不管你擁有多少別墅、美味和豪車,其實你的需求很有限——日食不過三餐、夜眠不過六尺,出入不過一車而已。對此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看得很清楚、想得最透徹、說得特實在。他一生寫了許多“知足”詩,其中有首《寄張十八》詩就是這樣寫的:“饑止一簞食,渴止一壺漿,出入止一馬,寢興止一床……胡然知不足,名利心惶惶?!边@首知足詩像白話文一樣,通俗易懂,道理淺顯,但寓意深刻。世有“弱水三千”,而人能消受的也只有其中一瓢而已。多求何益?
珍惜擁有悟知足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一生坎坷,多次被貶,但他胸懷寬闊,處世達觀,隨遇而安。當年被貶黃州時,收入微薄,親自在東坡開墾種田,所以自號“東坡”。并把每月薪俸分出三十等份,懸于梁上,每日挑下一份家用,余下少許用于與朋友喝酒,暢游長江,寫下了前后《赤壁賦》,胸襟何等曠達:“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長江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為聲,目遇之成色……”珍惜自己擁有的,便是快樂的源泉。而人有一個重要弱點,就是往往不珍惜自己已擁有的,而總想得到自己沒有的。
控制欲望悟知足 常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指人的欲望就像自己映在地上的影子,是永遠追不上的,如不加控制,就難滿足,總會怨天尤人。人只有控制了欲望,才會有一種知足感,才能做到“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币膊拍荏w會到“無憂無慮又無求,何必斤斤計小籌?明月清風隨意取,青山綠水任遨游。知足勝過長生藥,克己樂為孺子牛,切莫得隴猶望蜀,神怡夢穩(wěn)慢白頭。”人性從本質上講是“不知足”的,而客觀現實和生活又需要人“知足”,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心懷感恩悟知足 一個人能生活工作在這個世界上,應感恩的東西很多,就連養(yǎng)育我們的自然界也應感恩。這樣你才會感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如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薄恫烁T》中就有“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的警語。感恩者知足,知足者常樂,常樂者長壽——這是幾千年來人們總結出的一條養(yǎng)生的秘訣!(林來生)
調好“氣”不生病
中醫(yī)常說“百病生于氣”,氣為什么如此重要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yī)師郭蓉娟介紹,中醫(yī)講的“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元素,臟腑之氣的升降出入貫穿著人的整個生命過程,氣的生成和運行異常都會導致疾病。
郭蓉娟說,人的情緒變化以及外在自然環(huán)境都會影響人體氣機。例如,大怒會使人肝氣逆而上行,恐懼會導致氣機下陷,而人體受寒氣侵襲時會“氣收”,久病又會傷氣。
因此,生活中調氣、養(yǎng)氣非常重要。保持心態(tài)平,避免大喜大悲等強烈的情緒變化;適當放慢生活節(jié)奏,飲食清淡,保持充足的睡眠,此外,每天可午睡半小時;氣溫變化劇烈時注意添減衣物,避免受熱受寒。
還有兩種養(yǎng)氣的好方法,一是深呼吸,要做到四個字:深、長、勻、細。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長,時間要拉長放慢;勻,要均勻;細,就是不能粗猛。二是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具體操作方法:可在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凈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