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旅游時順道去探望奎屯的姑姑。
姑父開了瓶1992年的奎屯大曲,姑姑也小飲了幾杯。可能喝得有點高,話說得有點多,姑姑無意中提起哥哥來:“見到娘家人就是高興,那次你哥空著手來的,可也高興……”
一句話讓我的臉竟有些潮紅。俗話說,老舅愛外甥,姑姑疼侄兒。哥哥常提起姑姑花100元錢給他買過一塊上海手表的事,那可是在每月工資還不到100元的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呀。這么大老遠(yuǎn)地去探至親,哥哥僅帶著一張嘴和一雙手……似乎缺的不僅僅是那點東西吧。
哥哥是比較大氣和大意的主兒。大氣表現(xiàn)在對他人應(yīng)酬交際慷慨豪爽,大意就表現(xiàn)在對親人行為處事簡單隨意——簡單就是對家人沒啥顧忌客套,逢年過節(jié)走門串戶,一概輕來輕去;隨意就是想說就說想做就做,想來就來想去就去。
很多人下意識里都有這習(xí)慣,漠視父母重視上司,怠慢兄妹優(yōu)待同事,疏離親友拉攏客戶等等,總之表現(xiàn)得很無私,有點厚他薄親甚至大義滅親的意味在里面。
表哥表嫂是開夫妻店的,越是節(jié)假日越是忙。表哥的親妹妹從新疆隨團來三峽旅游,特意離團來看兄嫂。表嫂還真沒把妹妹當(dāng)外人,立即把妹妹納入本店員工行列,幫著賣貨收銀看場……可憐的妹妹請了三天假就站了三天柜臺,這期間跟著哥嫂胡亂吃些快餐盒飯?zhí)疃亲印ER走時,表嫂很遺憾妹妹沒多住兩天,說也沒時間帶她四處逛逛。
妹妹笑著揮揮手,估計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是啊,錢一日不賺,就跟別人跑了,親情不管不顧,它還得老實呆著。
最近報上有條新聞,爹媽以日薪200元的價格聘請女兒國慶小長假回家看看。
一個大四的女生長時間沒回家了,老說在外勤工儉學(xué)。望眼欲穿的爹媽實在沒轍了,就說我們給你發(fā)工資,權(quán)當(dāng)你勤工儉學(xué)的報酬了。
這是拿爹媽沒當(dāng)外人的典型例子。女生當(dāng)然知道對待親情不必像經(jīng)營愛情,得用心培植小心呵護(hù)。應(yīng)了那句詩,不管我去或者不去,愛都在那里,不增不減;回或者不回,情都在那里,不離不棄。
之所以把親人不當(dāng)回事,有些主兒無非就仗著血濃于水的關(guān)系,比如爹媽可以寬宥我們不通世事的莽撞無知,姐妹兄弟可以諒解我們不近情理的自私?jīng)霰?,姑舅長輩可以笑談我們不知天高地厚的淺薄輕狂等等。至親總有一份愛心溫情讓我們的錯誤可以軟著陸、輕回車,給我們的過失留有足以迂回和重啟的余地;而對陌路人,你冒冒失失一句話、粗心大意一件事就可能遭遇四處碰壁、頭破血流的結(jié)果,甚至還有防不勝防的小鞋暗箭直接擊中軟肋命門……
只是也不能忘,親人的愛點是很低的,能一直低到塵埃里去。我們?nèi)绻褜ι纤镜木次?、同事的尊敬、客戶的逢迎乃至路人的禮貌稍稍地留一點給親人,他們就會高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感謝有你了。
甭忒拿親人不當(dāng)外人。
張彥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