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姐妹下嫁農村小伙兒的故事,在當地民風淳樸的土地上傳為佳話,人們在欽佩中領悟出,美好幸福生活最終是要靠雙手和智慧努力創(chuàng)造,因為這是屬于自己的幸福。
姐妹之花,教育世家走出雙胞胎大學生
劉峰和劉宇,兩個男性化的名字,卻是一對雙胞胎姐妹,1974年出生在長春市一個書香家庭,姐姐劉峰比妹妹劉宇早出生半小時,家境優(yōu)越。
自曾祖父從教私塾老師算起,她們家就是書香門第了,到父親這一輩,三代人都是教書先生。在她們家族至今,哥哥嫂子都是學校老師,至于姨媽等親戚也大都以教書為職業(yè),父親退休前曾是長春第四中學的校長。
如此家教背景,她們的成長和生活本就明朗可見。不知不覺中,天資聰穎的姐妹倆一天天長大,形影不離,高中畢業(yè)時,已雙雙出落得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受家族淵源影響,1992年高考過后,她們不約而同報考大連外國語學院,同被錄取,學習俄語專業(yè)。大四那年行將畢業(yè)時,姐妹倆出國實習,前往俄羅斯做翻譯。1996年二人畢業(yè),傳承家族衣缽,在長春市一家職業(yè)學校謀得“教書先生”工作。
妹妹劉宇頭腦靈活,性格活潑,喜歡追求新潮,一次逛街時,她發(fā)現做服裝生意比較火,回到家跟姐姐劉峰商量,一拍即合。不久,她們偷偷在街邊租了間門面房,辭職做起了韓國服裝生意。一年下來,生意紅紅火火,賺了不少錢。
火車奇遇,有情人不覺天涯遠終成眷屬
1997年10月間,離過春節(jié)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姐姐劉峰陪父親出了趟遠門,去北京走親戚,幾天后,在返回長春的火車上,遇上從此改變她一生并最終成為她丈夫的男人。
這個男人就是童和學。這一年,正在河南省平頂山某炮兵部隊服兵役的童和學,原是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連江鎮(zhèn)東風村人,其時他接到部隊命令,坐火車前往東北鐵嶺市,接受新兵入伍任務。
由于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也不方便,劉峰一手拿著臥鋪火車票,一手攙扶父親,好不容易登上臥鋪車廂時卻犯了難,因為買車票時只買到了中鋪票,父親登不上去。劉峰沒別的辦法,只得向乘坐下鋪的乘客求助,可一連詢問好幾聲,竟無一個人回應,沒有人愿意和她調換鋪位。
正當劉峰一籌莫展時,一個高大帥氣的軍官主動走過來站在她面前,指著隔壁鋪位對她說:“把老父親帶過來吧,坐我的鋪位,我的是下鋪。”這一次相遇,劉峰對童和學的謙讓和為人留下深刻印象。
安頓好父親后,兩個年齡相仿的年輕人自然而然攀談起來。有了美好感覺,旅途顯得愉快和熱切許多,經過漫長旅程和交談,火車到達東北后停靠在鐵嶺站臺。童和學要提前下車,兩人給對方留下各自的聯系電話后,兩人依依惜別,隨后,劉峰和父親便回到了長春家中。
妹妹劉宇如心靈感應一樣,很快感覺到姐姐身上的異樣別情。不知怎么的,自從北京回來后,姐姐劉峰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吃飯不香,夜間失眠,做生意心不在焉,整天魂不守舍,躲躲閃閃。一天晚上,妹妹開玩笑地問:“姐,最近怎么了,是不是戀愛了?”直到這時,姐姐劉峰把心中悄悄話一股腦兒地和盤托出,由于對童和學念念不忘,她才變得如此脆弱。原來,這時的劉峰已與童和學偷偷聯系上了,經常互通長途電話,沒有心思打理服裝生意。
漸漸地,姐姐劉峰與童和學在情投意合中確定了戀愛關系。為見童和學一面,她每次去部隊探望心上人,都要乘飛機由長春飛往鄭州,再由鄭州坐火車前往童和學所在平頂山的某炮兵部隊,儼然成了“空中飛人”。隔不長時間她就要“飛”去一次,長春的服裝店生意也交由妹妹劉宇獨自經營。相見時難別亦難,此刻的劉峰心里只有童和學,每次相見和分別都難分難舍,然后再把濃濃的愛情交給長長的思念。
有情人終成眷屬。1998年冬天,前方就是春節(jié),劉峰與童和學從相識到相愛,經歷一年分合離守,愛情修成正果,手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戀愛雙城,幸福妯娌雙姐妹連襟兩兄弟
說來也是一次機緣巧合。童和學與劉峰在其服役的部隊舉行了簡易而隆重的婚禮,其時,兄弟倆恰好在同一部隊服役,哥哥童和學結婚時,弟弟童和建自然在操辦哥哥的婚事上忙前忙后,迎來送去招待客人。姐姐劉峰就成了老公的弟弟童和建剛進門的嫂子,妹妹劉宇在參加姐姐的婚禮上,與童和建第一次相遇。
與姐姐相比,妹妹劉宇在性格上更活潑些,加上她們都在做服裝生意,國內國外地跑慣了,見過不少世面,劉宇在穿著上更顯出位,怎么新潮怎么穿,特別時尚。初次相見到相識,妹妹劉宇并沒有把姐夫的弟弟放在眼里,她僅是把他作為兩家人的親戚,沒留下什么格外深的印象。
1998年末,婚后不久的姐姐劉峰回長春娘家一趟,年底時,再由妹妹劉宇送姐姐回到部隊。這一次重逢,劉宇才真正和童和建相處了一段時間。
也就在這時候,哥哥童和學與弟弟童和建為了能在部隊圓自己的大學夢,雙雙報考了軍校。童和建倒是個老實人,由于只有初中文化,報考軍校本來就很勉強,考不上軍校才是正常不過。在準備功課時,童和建學習起來特別吃力,在哥哥童和學提議下,由大學本科生的小姨子劉宇幫助弟弟童和建補課。
姐夫既然提出來,劉宇也沒多想,當即應承下來,而她在長春的生意也全交由店員打理,一心承擔起為童和建補課任務。
隨著時間推移,對童和建來說,劉宇不僅是嫂子的親妹妹,又是哥哥的小姨子,由于年齡相仿,都是年輕人,弟弟童和建擋也擋不住,越來越喜歡這個活潑開朗又年輕靚麗的大學本科生,隨即展開強烈愛情攻勢。劉宇不以為然,不能接受,補課兩個月后,只身回到長春。這一切,都被姐姐劉峰看在了眼里。
2000年7月,童和建剛參加完軍??荚?,急不可耐找了個借口,送嫂子劉峰回一趟長春娘家。實際情況是,他為了追求劉宇,從河南平頂山一路追到長春去,第一次走進嫂子和劉宇的家門。很快,全家人知道了童和建的心思,各自心照不宣。不過,通過姐姐劉峰對這個小叔子的了解,童和建的確是個可靠的人,妹妹劉宇心里雖然暫時沒有接受,但并無討厭之感。
2002年初,在姐姐劉峰的斡旋下,身在長春的媽媽非常開通,考慮到姐姐劉峰比妹妹劉宇早出生半小時,從小到大姐妹倆幾乎沒有分開過,日后如果與童和建結婚,姐妹倆就永遠不分離,何償不是個好的選擇和歸宿呢,最終開口并私下勸劉宇:“小宇呀,你這么沒定性的孩子,就得要嫁個這樣老實的人做依靠才行。”示意她與童和建先處一處,再看進展和成效,行與不行,最后由自己定奪。
童和建得知這一消息,等于拿到未來岳父母的“通行證”,與嫂子的妹妹劉宇的愛情也漸漸進入最佳狀態(tài),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直到贏得劉宇的芳心。2002年底,美麗愛情終于有了美好結局,弟弟如愿以償抱得美人歸,名副其實成了哥哥的連襟,妹妹則自然而然成了姐姐的妯娌。
落地生根,幸福苦也甜帶動鄉(xiāng)親同致富
2003年,童家二兄弟從河南平頂山某炮兵部隊退役,帶著各自老婆回到安徽滁州市的定遠老家。隨后,哥哥童和學進入當地一家機關部門上班,姐姐劉峰生完孩子后,在定遠縣城開了家服裝店,熟門熟路做起了服裝生意,一家三口生活安定舒心,幸福美滿。
弟弟童和建則回到了鄉(xiāng)下。至今8年來,身為妹妹的劉宇跟隨丈夫童和建齊心協(xié)力,勤儉持家,日子雖然比不上姐姐那樣安逸,但最終走上了一條從養(yǎng)殖到經商、再到養(yǎng)殖的打拼致富之路。
退伍第二年一開春,童和建就辦起養(yǎng)殖業(yè),養(yǎng)有1000多只雞,由于缺乏技術,不久又鬧起雞瘟,1000多只雞竟折損大半,幾個月時間,全部賠光了。夫妻倆致富心切,誰都不甘心,經過商議,童和建將退伍時積攢下來的4萬元家底,傾囊拿出來作為本錢,做起了送貨下鄉(xiāng)生意。起初收益相當可觀,隨著賒賬的人越來越多,慢慢地資不抵“賒”,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的惡性循環(huán)當中,終因難能招架,生意只做一年,便放棄不做了。
緊接著,他們前往縣城改做冷飲批發(fā),直到2010年再次轉行,原因是童和建患上關節(jié)炎,在冷庫里待太久,關節(jié)就疼痛難忍。這天晚上,兩人正商量著轉行做什么時,回老家鄉(xiāng)下養(yǎng)鵝的想法重又計上心頭。
2011年的春天,大地復蘇,萬象更新,夫妻倆在家人們的一致反對聲中,在鄉(xiāng)間河壩上專門建起兩間房屋,為保守起見,第一筆投入資金養(yǎng)鵝2000只。隨著養(yǎng)殖業(yè)不斷深入推進,他們還在河壩、房屋周邊空地上種植三畝多地的草,專供鵝食用。鵝在壩上放養(yǎng),劉宇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漸漸地試著搞起了立體養(yǎng)殖,水里又放養(yǎng)了1000多尾魚苗。
養(yǎng)鵝創(chuàng)業(yè)之初,艱辛程度可想而知。2011年春末夏初,童和建在一次騎車運送飼料時,不慎摔傷了胳膊。這么一來,扛飼料之類的重體力活就壓在了妻子劉宇的肩膀上,劉宇也坦言:“最累的時候,累得想哭?!笨刹皇敲矗棵刻焖钤谒械乃芰吓镒又?,逢刮風下雨,挨蚊蟲叮咬,誰不擔驚害怕?而且每天從凌晨4點多鐘起床,直忙到晚上10點多鐘,才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這么火熱的天,每天600多斤飼料,每包80斤,對于一個沒做過重體力活的瘦小女子來說何其艱難!扛完飼料后,劉宇坐在田埂上,眼淚順著她的面頰,總忍不住要流出來。
有人不明心意,好意關切也好,冷嘲熱諷也罷,每次問:“你一個大城市里的本科生,如今成了‘養(yǎng)鵝妹’,圖什么?”
風中來雨中去,風吹日曬,眼前的劉宇精瘦黝黑,透出干練利索,站在路邊簡陋的房屋前,屋內除必需生活用品外,桌上只有那臺老式彩電,想起上次回到家鄉(xiāng)長春,參加同學聚會時,看到有昔日同學做外貿生意,擁有資產過千萬,難道她不曾感到后悔過嗎?
“從不后悔!”劉宇斬釘截鐵地說:“他們在經濟上比我富裕和富有,但精神上一定比不上我,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幸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倆連吵嘴的機會都沒有,有夢想,有追求,甘苦共擔,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幸福?”
2011年7月,他們終于得到第一筆收入,打一個電話,買家自動上門收購,第一批次共賣出500只鵝,這樣算下來,僅幾個月時間就賺7000多元。在他們夫妻的影響帶動下,周邊已有人開始學養(yǎng)鵝了,至于下一步建立鵝舍,擴大規(guī)模,再把養(yǎng)鵝經驗傳授給村民,用一己之長帶動鄉(xiāng)親共同致富,現已成為夫妻二人共同的美麗愿景。
現如今,姐姐劉峰和妹妹劉宇在兩個家庭中,皆為人母,夫妻和睦恩愛,生活美滿幸福。長春大學生姐妹下嫁安徽農村小伙兒的故事,在當地民風淳樸的土地上傳為佳話,尤其妹妹劉宇和丈夫童和建靠養(yǎng)殖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欽佩中領悟出美好幸福生活的真諦,最終是要靠雙手和智慧努力創(chuàng)造,因為這是屬于自己的幸福。
(編輯 趙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