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鄰居,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外號叫“萬事通”。聽人說宋版書值錢,“萬事通”說了:“我家里有一套宋版書呢!”人家問啦,您那是真正宋版書嗎?“萬事通”忙說:“沒錯!是宋版書!就是《康熙字典》?!保▌毴鹣嗦暋懂嬌让妗罚┯捎谖幕娜笔c誤讀,像劉寶瑞相聲中那樣“張冠李戴”的笑話,如今在生活中并不鮮見。
穿越歷史 錯誤百出
公元前173年,漢文帝劉恒把當時著名的政論家賈誼從長沙召回長安,君臣相談甚歡,漢文帝“移席”湊到賈誼面前,談到半夜方止;公元280年,西晉名將杜預攻取荊州,不久后西晉滅吳。杜預統(tǒng)兵喜歡帶著胡床(類似于今天的馬扎),以供行軍間隙坐下休息。“從西漢到三國,都沒有凳子這種坐具,”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寧可說,“漢代人席地而坐,為了生活方便,只有幾、案和臥榻等矮家具。東漢后期從北方游牧民族引來胡床等坐具,桌、椅等式樣的家具唐代才出現,直到宋代才出現與今天類似的‘高坐器具’?!?/p>
由于借助具體的形象表達,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常常出現將后世物品移至前代的文化誤讀。寧可介紹:“影視劇中先秦時期的戰(zhàn)爭場面,總有配備馬鞍、馬鐙的獨立騎兵,那時盡管趙國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但并沒有普及到其他國家,當時基本還是靠兵車作戰(zhàn)的?!睂幙蛇€談到,宋代才將紙張裝訂成書,在此以前,“書籍”即便不是竹簡帛書,也該是紙張裝成卷軸的樣子;青花瓷至少要到唐代后期才有;“格格”這個詞,一般是清代對親王以下郡王女兒的稱呼……由于對類似知識不了解,致使影視劇穿越歷史一類的文化誤讀司空見慣。
以訛傳訛 附會曲解
“金、皮、彩、掛,全憑說話。”這句俗語是說以前相面算卦、走街賣藥、魔術戲法、練武賣藝四個行當,主要靠花言巧語來獲取錢財?!坝耙晞≈杏行v史方面的錯誤在所難免,嚴格說起來京劇中的錯誤更多,”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學泰表示,“但如果在傳遞信息、學術研究等方面,因為文化誤讀而以訛傳訛,那文化豈不成了江湖把戲?”
近日電視上一段訪談節(jié)目中,介紹某地盛產羊肉,當地人說,清朝時慈禧太后曾有專門命令,讓當地保障羊肉的產量,以供軍需?!斑@恐怕就是臆造的了,”王學泰說,“慈禧屬羊,她特別忌諱‘羊’字,更別提宰羊吃肉了,是不可能下這種命令的?!蓖鯇W泰還談起,最近一本書法雜志刊載了某書法研究院院長給演員歸亞蕾的題詞,將“皇后”寫成了“皇後”。在繁體字中,前后的“后”寫作“後”,而皇后的“后”就寫作“后”?!皶呖赡苁窍雽懛斌w字,結果反而弄巧成拙了,”王學泰說,“本該有文化優(yōu)勢的傳媒、文藝領域,如今反而頻現誤讀和曲解?!?/p>
文化環(huán)境的改變,容易讓人們用當代思維想象古代社會。著名導演王扶林曾籌拍電視劇《魯班》,因為劇本歷史錯誤太多,最終只好放棄?!凹幢闳狈ο嚓P知識,至少應對傳統(tǒng)文化心存敬畏,”王學泰說。
知識淡忘 文化隔膜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蓖醢彩摹对铡吩姡涊d了當時人們過年飲屠蘇酒的習俗?!巴捞K酒”由大黃、蜀椒、桔梗、桂心、防風、白術、虎杖、烏頭等八味中藥配成,其義為“屠絕鬼氣”,“蘇省人魂”。如今過春節(jié),人們不太喝屠蘇酒了,但年夜飯闔家圍坐喝些酒,依舊有個飲用次序問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陶思炎介紹,按照文化傳統(tǒng),年酒應該由家中年齡最小的孩子先飲,而年長的老人要最后飲。古人有“小者得歲,先飲賀之;老者失歲,后飲殿之”之說,孩子先喝,祝愿他快快長大;而對老人來講,過一年少一年,年酒是苦酒,他要守住自己的歲月,故不可先飲。民國書法家譚延闿曾有詩句“我憶童時猶昨日,居然最后飲屠蘇”,就是用飲年酒的次序,來感懷時光流逝。
陶思炎表示,我們雖不強調恢復過去那些民俗,但對文化符號的歷史和內涵不可置之不理或一竅不通。淡忘知識會形成文化隔膜,今天人們對譚延闿詩句的感受,恐怕不如譚延闿對王安石詩句的感受。
言及減少文化誤讀,不妨多“咬文嚼字”,通過字詞的意思能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王學泰認為,應減少教育的功利傾向,那些考試用不著的知識并非就不重要。陶思炎則強調,對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正確釋讀和深刻領悟,可以維護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找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