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酒量當然可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p>
“李白斗酒詩百篇”,這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一個最為動情、最為完美的故事,不需要過多的想象,我們就會為大唐時代詩人們白衣飄飄的絕代風華所傾倒。其實,這里面既有誤會也有后人添加的虛構成分。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在唐朝,白酒還沒真正出現(xiàn)。一般認為,中國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中國酒以生長霉菌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為糖化發(fā)酵劑,復式發(fā)酵,半固態(tài)發(fā)酵為特征。所以,早期的酒在釀制方法和口感上更接近于今天的米酒。目前流行的白酒的釀制技術到元朝才漸漸成熟,在明清時代,白酒才逐漸取代了米酒和黃酒,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主力。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唐朝的詩人和宋朝的土匪都可以大碗喝酒。雖然米酒喝多了照樣也不好受,但是它的口感、酒精度數(shù)和對腸胃的刺激程度卻與白酒完全不同。
因為米酒的酒精度數(shù)低,所以,不論土匪抑或文人,來了興致都可以肆無忌憚地狂飲一番。因此,唐朝詩人的酒量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現(xiàn)在讓我們具體分析一下“李白斗酒詩百篇”中的“斗酒”到底有多少酒。
根據(jù)古代的容量標準來換算:1斛=10石,1石=10斗=120斤,一斗也就是12斤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斤是市斤。以目前中國大陸市場上流行的瓶裝啤酒620毫升的凈容量來折算,所謂的斗酒的容量也約略等于目前一件(酒瓶)啤酒的凈容量。因此,李白的斗酒之量雖然很厲害,但綜合其酒精含量、酒的純容量來考慮,所謂的斗酒之量并不十分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