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是個“不悅詩書”、“素無術學”的人,他一上臺就要求大加整頓被稱為“雕蟲小技”的六朝浮華文風,同時禁止私人編寫國史誹謗朝廷,哪個文人觸犯了這兩條規(guī)定,輕則入獄,重則丟命。因此單就文藝細胞而言,他和兒子楊廣就有天壤之別。
可這么一個沒有多少墨水的皇帝,卻偏愛一個叫薛道衡的機要秘書。在滅陳之前,他還曾讓薛道衡出使陳朝,對陳朝的文化人搞了一場心理宣傳戰(zhàn)。因為薛道衡文采極為出眾,在南方有不少鐵桿粉絲,每有新作問世總被搶購一空。對這位秘書,楊堅也是贊不絕口,每次談到他,總說“薛道衡作文書稱我意”??衫涎ΡM管文采絕倫,性格卻有短板,那就是“迂誕”,不懂得變通,這可是官場大忌。所以楊堅時不時會把老薛叫到跟前,囑咐他要改改這種直脾氣。老薛嘴里說著要改,骨子里還是這種隨性而為、自由自在的性格。
薛道衡別看職位不高,但由于不離皇帝左右,在機要秘書的崗位上任職多年,備受皇帝信任,因此成了朝中大紅大紫的政治人物。當時的名臣宰相高穎、越國公楊素等人都與他來往密切,私交甚篤。就連當時的皇太子楊勇及各個王爺也都以能與他結交為榮,畢竟這位皇帝身邊的紅人手里掌握著第一手的信息,透露一點都價值連城。
薛道衡火了,自然引起某些人的羨慕嫉妒恨,加上他平時有些恃才傲物,言語犀利,得罪的人實在不少。他們暗中串聯(lián),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說薛道衡和朝中的一些大臣來往過密,在大搞朋黨。這個罪名非常重,不過楊堅也不是老糊涂,知道是有人在給薛道衡上眼藥。為了讓薛道衡遠離是非之地,平息一些朝臣的不滿,楊堅只能暫時將這位心愛的臣子開除出秘書班子,流放嶺南。
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正坐鎮(zhèn)揚州,聽說這個消息后欣喜若狂。他早就想拉攏老薛,就秘密派人去長安通知薛道衡,讓他取道揚州到嶺南,并向老薛保證,等他一到揚州,自己立刻就給親爹上奏折,把他留在揚州幕府為自己效力。按說,一個王爺主動投來橄欖枝,讓自己免受流放之苦,這是很大的恩惠。但薛道衡的迂誕脾氣又上來了:流放就是流放,干嗎要去楊廣那里當差,這不是在抗旨嗎?就這樣,老薛沒有買晉王的賬,沒有繞道揚州,而是按原路去了嶺南。這可捅了馬蜂窩,“晉王由是銜之”。
沒多久,楊堅就開始想念這位才子,于是不久就把老薛調(diào)回京城,授內(nèi)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又過了幾年,老薛的好友楊素掌權,皇帝不想讓他“久知機密”,就將其外放,做了襄州的代理最高軍事長官。楊堅希望他能在這個崗位上干出點成績,為以后成為地方督撫大員拼點政治資本。臨行時,楊堅還語重心長地說:“今爾一去,朕如斷一臂?!本紴I分別。薛道衡沒想到這竟成永別。
薛道衡在襄州勤勤懇懇干了好幾年,楊廣即位后,還是很想重用他,就授其為番州刺史。一年多后,老薛看看自己已經(jīng)快70了,就給皇帝打報告,請求準許自己退休,楊廣欣然同意,決定委以重任,“當以秘書當待之”。就這樣,老薛重新回到長安。
為了寄托對先皇的思念之情,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老薛寫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頌》送給了新皇帝。這篇頌歌對仗工整,但凡能給楊堅用的好詞,老薛概不吝嗇。這篇皇帝頌本是歌頌楊堅的,或許還有希望新君繼承老皇帝遺志的意思??勺尯苡形膶W造詣的楊廣讀了,卻品出了別樣的味道。恰好當時前朝老臣蘇威正在皇帝身邊,楊廣就對蘇威說:“道衡至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薄遏~藻》是《詩經(jīng)》中的一篇,被認為是歌頌周武王勤政英明而譏刺周幽王奢侈荒淫的。楊廣認為薛道衡是在批評自己治國無方,表面上是贊美先帝,實際上是在詆毀自己。作為薛道衡的老朋友,蘇威一聽,趕緊替好友辯解。楊廣也沒繼續(xù)說什么,只是把老薛降為司隸大夫。
當時,薛道衡的另一個好朋友房彥謙,也就是房玄齡的父親,勸他不要再過分招搖。薛道衡沒有聽從建議,依然我行我素。這時,朝臣們正在討論一部新的法律,可討論了半天也沒結果。薛道衡知道后很是生氣,大罵這幫人尸位素餐,并大發(fā)牢騷道:“向使高穎不死,令決當久行。”老薛這句話所言非虛,作為楊堅朝的宰相,高穎不僅文武雙全,且辦事極具魄力。然而,當年高穎在和楊廣滅陳的時候,高穎俘獲了陳后主的妃子張麗華,楊廣讓高穎不要殺張麗華,高穎卻說“昔太公蒙面斬妲己,今豈可留張麗華”,還是殺了張麗華,楊廣從此就和高穎結下了梁子。楊廣做皇帝后,高穎不僅經(jīng)常勸諫,還說什么“殷鑒不遠,安可復爾”的逆耳話。楊廣哪里受得了,就新賬舊賬一起算,將高穎以誹謗朝政的罪名處死了。
誰都知道楊廣恨高穎,薛道衡卻懷念高穎,這不就是說楊廣錯殺了高穎嗎?這是明目張膽地反對皇帝。楊廣本來就對薛道衡銜恨已久,當初他不從揚州過已經(jīng)極大刺激了楊廣,一篇《高祖頌》更讓楊廣怒火中燒,這回老薛還能有好果子吃嗎?再加上平時就記恨老薛的同僚中傷其“負才恃舊,有無君之心”,楊廣馬上命令逮捕薛道衡,讓其老老實實坦白自己的罪行。
作為書生,老薛實在是單純得有點發(fā)傻,以為自己無非是議論了幾句朝政,既然皇帝不喜歡聽,那他不說就是了。自己是前朝老臣,難道會真拿我開刀?估計在監(jiān)獄里待上幾天就出去了。正當薛道衡以為自己即將出獄時,突然圣旨下達了,讓他自盡。老薛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讓司法部門再去問問,是不是傳錯了皇帝的意思,結果旨意沒變,還是賜死。就這樣,三尺白綾結束了這位70老翁的性命,“天下冤之”。
沒有文采的楊堅能容下一個有文采但恃才傲物不懂變通的薛道衡,富有文采的楊廣卻把他送上了斷頭臺??磥聿抛踊斓煤貌缓茫实塾袥]有文采全無干系。翻開歷史看看,像薛道衡這樣的文人實在是不少,在作文方面,他們可能是超一流的大師;可在從政方面,那就智慧全無,只是個政治侏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