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騎在虎背上,百獸見了都驚散,狐假虎威,自然威風。而一旦下來,老虎的胃就是騎虎者的最終歸宿。而權(quán)力,尤其是最高權(quán)力,就是虎背,那張美麗的皮,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神壇下不來
行者固然無疆,山登絕頂我為峰,但是,權(quán)力的頂峰,卻不是誰都敢登的。
劉備白帝城臨終前,對諸葛宰相說,劉禪沒什么本事,扶得起來就扶,扶不起來你就自立為帝吧,這句話把諸葛亮嚇得汗流浹背。君不知,這句話貌似推心置腹,其實是試探這位宰相有沒有反心。但說一個是字,或者稍露欣喜之色,刀斧手就從幕后走出來,砍了你這狗頭軍師。不是沒有可能,不要高估這兩人之間君臣關系的純潔,老子死前為兒子順利執(zhí)掌大權(quán)而殺權(quán)臣的事還少嗎?但是,即使快死的劉備其言也善,說的是真心話,諸葛亮也未必愿意登上寶座。很多人為當皇帝爭得頭破血流,有道之人不會那樣地貪婪。曾國藩殺人無數(shù),打敗洪秀全之后,手握重兵,威加海內(nèi),很多人擁護他做皇帝,但曾剃頭識相地拒絕了。
諸葛亮、曾國藩都是留有余地之人,不會去做強弩之末。他們深知,皇帝的寶座就是一個美麗的虎背,騎上去就沒有下來的道理。所有末代皇帝的下場都很慘,天子是不能走下神壇的。袁世凱不好好做民國總統(tǒng),偏偏要稱帝,結(jié)果蔡鍔起兵,連忙取消帝號,再做總統(tǒng)也不行了,氣死后被稱為竊國大盜,一生都白忙。
別說帝王,就是僅一人之下的宰相,權(quán)力的虎背也讓他魂不附體。南宋賈似道入朝為相,有人做詩贈他:“收拾乾坤一擔擔,上肩容易下肩難?!惫怀鏊希闪撕芏嗄?,人們都說他弄權(quán)誤國。南宋亡國前夕,在漳州郊外的木棉庵,賈似道被監(jiān)押官鄭虎臣誅殺,明朝的馮夢龍在話本《木棉庵鄭虎臣報冤》一文中描摹道:“將大槌連頭連腦打下二三十,打得稀爛,嗚呼死了?!彼篮笕肓思槌紓?。要說賈似道故意擾亂朝綱,以誤國為目的,那倒也不是,他的行狀和明朝鼓動英宗出擊瓦剌的王振類似。王振志大才疏,作風專斷,結(jié)果50萬軍隊在土木堡覆沒,百余名隨征文武全部戰(zhàn)死,英宗被俘。護衛(wèi)將軍樊忠怒火沖天,掄起鐵錘,砸碎了王振的頭。說起壞的宦官,王振名列前茅。賈王二人作為反面教材生動地詮釋了騎虎的風險。
押君上虎背
有的虎不由你不騎。比如黎元洪,本是清朝的軍官,任湖北第21混成協(xié)協(xié)統(tǒng),當?shù)煤煤玫?。武昌起義一爆發(fā),黎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也是黃袍加身,有的版本說起義者把躲在床底下的他揪出來,推搡著讓他當革命領袖,不然就殺他。黎元洪在錯誤的時間處在錯誤的位置上,越走越遠,后來竟做了大總統(tǒng),但在政壇上一直被人稱為傀儡。如果不做傀儡,恐怕早就被人吃掉了。他的命運還不如劉邦,劉邦當年雞鳴狗盜,但一生最終完成了從傀儡到帝王的轉(zhuǎn)變。
沛縣起義之初,好漢們都不知道紅旗到底能打多久。蕭何、曹參比劉邦文化高、能力強、影響大,卻偏偏推舉劉邦做首領。因為起義一旦失敗,誰做首領,誰的處罰將最重,一般逃不脫梟首示眾的套路,而其他人都能從寬。劉邦似乎不懂,于是做了冤大頭。用黎元洪的事例反推,難說當年劉邦也真的是不得已。使用固然是最大的培養(yǎng),壓擔子能讓人迅速成長,劉邦佐證了這條原理,而衛(wèi)立煌則是反證。當年,國共兩黨爭奪東北,國軍諸將都不敢去做統(tǒng)帥,蔣介石要派衛(wèi)立煌去當東北剿總。衛(wèi)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圍剿紅軍時首先率部進入蘇區(qū)中心金寨,蔣介石將金寨改為立煌縣,衛(wèi)立煌又在緬甸大敗日軍,連高傲的史迪威都稱他在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干。但衛(wèi)立煌不去,他覺得很可能打不過林彪。但蔣介石史無前例隆重地為衛(wèi)立煌的母親做壽,把衛(wèi)立煌感動成了非理性,于是騎上虎背,結(jié)果被四野打得一敗涂地。
都知道虎背的厲害,君臣之間就會互相推諉。唐朝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割據(jù),皇綱不振。淄青節(jié)度使李正心術不正,上表向剛繼位的德宗獻錢三十萬緡,試探德宗的深淺。如果德宗不敢接受,說明朝廷懦弱,可以相機起事;如果德宗接受,既說明朝廷貪財,以后還可加以利用。李正是把德宗推上了虎背。德宗著了急,宰相獻了一計:同意接受這筆錢,但立即派人去淄青慰勞,就地把這筆錢賜予他手下的將士們。如果他遵命,德宗就是施恩,將贏得將士們的忠誠;如果他后悔,舍不得出錢,則軍心就會動搖。德宗依計而行,反而把李正推上虎背。最后,李正不得不出這筆錢為朝廷勞軍。
自愿騎虎背
傅斯年說,人生做事,先騎上虎背再說。傅斯年創(chuàng)辦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做北大代理校長,每次都是騎上虎背,想盡辦法,最終辦成一件件棘手之事。像傅斯年這樣的英雄,他們騎上虎背為的是激發(fā)潛力,自己斷了自己的后路,志在必得。正因為騎虎難下,才把自己逼成了英雄,只有死亡才能調(diào)動人的最大潛力。
其實就是任何時候,都把自己騎上虎背,哪怕小到練武這樣的小事,不騎虎都不行。李小龍說:“我決不說自己是天下第一,但也絕不承認自己是第二?!边@實際上是騎上虎背,很多高手都來挑戰(zhàn),正因為有這樣的豪氣,在這么短暫的人生中,李小龍如同彗星掃過天際,以一人之力讓中國功夫風靡全球。
世上的很多事成敗就在于是否敢于擔當。同是清朝官員,同樣是積弱積貧,丁汝昌沒有打敗日本艦隊,而70多歲的老將馮子材在涼山大敗法軍,打倒茹費理內(nèi)閣;64歲的左宗棠抬著棺材收復了新疆,這抬棺材就是立下的軍令狀,不收復新疆決不回來。很多英雄一生所能達到的高度都是騎上虎背才拓展出來的。
能夠在任何時候為目標犧牲我們擁有的一切,這往往是制勝的關鍵。很多人一生潦倒,缺的就是偏向虎山行的氣概和義無反顧的精神,自己低估了自己。不嘗試,你永遠不知道你究竟能干什么、你的能力有多大。險峰才有好風光,但并不是每位勇士都有騎上虎背的福氣。即使不幸失敗,那也是后人的福氣,這就相當于留下了路標,指示后來人此路不通,請拐向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