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這件事本來是沒有性別區(qū)分的。男人樂山,女人樂水,各得其所。不過,我發(fā)現(xiàn)身邊成家的女性朋友對旅行之感受更為細(xì)膩深刻,更容易被旅途中的點滴所遇而打動。
今年3月,我的兩個女性朋友結(jié)伴去吳哥旅行了一趟。回來后二人激動了好久,在QQ空間、窮游網(wǎng)等地方貼出了詳細(xì)的圖文攻略,讓我們也親臨其境,隨著她們游歷了四天。除了令人震撼的吳哥奇跡,還有一些旅行途中的小段落更讓人津津樂道。有位朋友向我講起在一個日落的傍晚,她獨自走在暹粒的一條小巷中,看到一個韓國男子在逗懷中的Baby。夕陽的余輝將男子和孩子周身鍍上了金色,這幅美輪美奐的親子圖景竟然讓朋友看得著了迷。她就站在那里看啊,看啊,忘記了自己要去干什么,再也挪不開腳步。男子大概也感覺到背后有一雙眼睛,回過頭來,朝她莞爾一笑。朋友便徹底醉倒。她和我談起這段旅途中的吉光片羽時,深情款款地對我說:“你要知道,作為一個有了家庭和孩子的女人,能夠暫時拋開家羈絆,為自己去做一場旅行是很不容易的,就像是為自己重新活過一樣。那種感受真是非常奇妙。你感覺自己被重新關(guān)注,仿佛又回到了年輕的單身時代?!?/p>
前幾年,我曾和閨蜜去青海旅行。那時閨蜜的孩子剛滿一歲,她能忍心放下孩子與我去旅行,這也是在經(jīng)歷了一番心理斗爭之后的“重大”決定。多虧了她父母的幫助和老公的支持,才成就了這難能可貴的六天之行。在整個旅行過程中,閨蜜表現(xiàn)得比我更為振奮,更會為美景大呼小叫,我也被她發(fā)自內(nèi)心的放松心緒所感染。在坎布拉景區(qū),帥氣而又和藹的藏族導(dǎo)游讓閨蜜嘖嘖稱贊。整個游覽過程中,她的目光傻傻地隨著導(dǎo)游而移動,如同花癡。時至今日,她仍會不時和我提起那位高鼻大眼,膚色黝黑,牛仔褲上有個破洞的藏族帥小伙。我想,她所懷念的可能是年輕時代的單身情愫。
年輕時代,當(dāng)我們尚處于單身時,可以隨意去瞥帥哥,興致好了還可以走上前去搭訕。但是,當(dāng)我們走進(jìn)家庭,隨著生活重心的改變,我們的心性也受到生活的重新磨礪。以前的那種隨意只得收到籠子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幅賢妻良母形象,因為我們的生活要求我們這樣。而當(dāng)我們踏上旅途,“本我”的心性就會被重新喚起。交通工具將你的生活圈子拋在了遠(yuǎn)方,你要投身于一個陌生的地方。那些不曾遇到的風(fēng)景,有趣的人和事,都是喚起心性的新元素。而旅途中這一美麗情愫都需要一個記憶的承載體。那些偶然一見,今生再也不會相見的人,正是這個合適的“記憶載體”。就像女友們提起的韓國男子、藏族帥小伙一樣,他們不過是茫茫人海中自然而然漂到身邊的“漂流瓶”。我們沒有打開瓶子,就讓他們繼續(xù)漂走。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方向都是既定的,就像旅行終究是旅行,旅行之后,我們依舊會回歸到原來各自的生活軌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