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80后青年藝術家李賢術《自然》系列綜合材料作品25件在位于武昌曇華林2號的半畝園藝術中心展出;9月8日晚7點,“他者——馬少林個展”也在這里揭開序幕。
作為武漢本土的“80后”青年藝術家,他們近年來專注而執(zhí)著于當代藝術的探索,已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李賢術27歲,馬少林比他小一歲。這次展覽是他們的首次個展,也是半畝園藝術中心為推廣新生代藝術家的蓬勃創(chuàng)造力所發(fā)出的第一聲吶喊。
半畝園藝術中心策展人馬宏在今年計劃主推80后的藝術家,是考慮到70年代的那批人已經有了一定高度,不再需要這樣的扶持?!鞍氘€園實行的是簽約制度,3年一簽,每一年對每個藝術家有50-100萬的支出。對藝術家的要求就是每年一定的創(chuàng)作量。藝術家只負責畫畫,而每年的展覽和包裝則由半畝園負責,每月的展覽策劃會有相應的推廣?!瘪R宏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讓藝術家無后顧之憂地全心致力于藝術創(chuàng)作。
新生代的崛起
李賢術,很難將他敦厚到令人踏實的外形特征,與他看似細膩又熱烈的作品聯(lián)系在一起。他曾一度迷失在繁雜的城市生活,卻沒有停止過對社會文化的關注、對個人內心迷惑的追問、對作品形式語言的探索,經過提純過濾,由建到拆,由拆到建,在自我錘煉的酣暢淋漓中,《自然》系列悄然而生。
在李賢術的圖像中,畫面無敘事結構,無嚴謹?shù)摹⒓兛陀^的事物表象,沉郁的顏色包裹著狂放的線條,快感與低潮撕扯于一身,熱與冷,硬與軟,分割、起伏、兼收并蓄,最終呈現(xiàn)著虛無縹緲的視覺迷茫,和蠢蠢欲動的精神暗潮。李賢術解釋道:“我的作品最看重的不是技法層面上的東西,而是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思考,畫筆下一步的走向,每一個筆鋒回轉時的自我掙扎與突破更讓我覺得享受?!彼淖髌吩诔橄蟮墓P觸中加入各種肌理,解構與重構,這足以概括賢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
馬少林出生于湖北荊州,現(xiàn)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為該院現(xiàn)當代油畫專業(yè)研究生。本次展覽,共展出馬少林油畫、玻璃漆畫和綜合材料作品共24件。色彩和材料的運用是馬少林最為突出的風格特點,他的作品色彩流動而飄逸,擅于將特殊材料運用于創(chuàng)作中,在光潔平整的涂色玻璃背面,以稀薄流動的漆液在其上流動、碰撞,經由繪畫手法的穿插,形成一個個匪夷所思的畫面。
進行當代創(chuàng)作以來,馬少林從內容、色彩、形式上探索自我語言,追求粗獷原始的情感抒發(fā),在畫面、筆法、情調上表現(xiàn)自我?;趯μ厥獠牧系臏蚀_把握和敏感,他自由選擇藝術媒介,在表現(xiàn)手法上打破傳統(tǒng),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突出主題,他將對象按照主觀意圖予以變形和抽象化處理,所傳達的“不是現(xiàn)實,而是精神”,“是表現(xiàn),不是再現(xiàn)”。
找到真正值得挖掘的藝術家
半畝園藝術中心策展人馬宏表示,自己一直站在全局的眼光來支持那些執(zhí)著的、有潛力的藝術家。對于需要大量前期投入的藝術來說,社會的力量支持是最重要的?!坝绕涫瞧髽I(yè)家的支持”馬宏說,“如果可以成立相關的青年藝術家基金會來給予藝術家們經濟上各方面支持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在現(xiàn)今的大環(huán)境下,單純靠藝術家的作品獲得的市場回報是很少的,如果沒有這種半公益的力量加入,藝術無法生存?!倍鴮τ谄髽I(yè)家來說,500萬的運作資金也許只是小數(shù)目,但投資到當代藝術領域中,可扶持很多頗具天賦的新生代藝術家。在和半畝園簽約的三個70后藝術家中,類似黃鑒這樣的陶藝家都是自身兼為高等藝術院校的老師。而馬宏現(xiàn)今考慮的是,如何為更年輕,更沒有穩(wěn)定“院系”背景作支撐的青年藝術家們提供發(fā)展空間。
對于從事純藝術的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堅持下自己所想要做的東西。馬宏說,迫于生存壓力,很多人無法堅持創(chuàng)作而不得已轉行。十年前堅持還在畫的一批人,現(xiàn)在都能成氣候了。“當然,這是每個人的取向自由,畢竟要成家,有婚姻和家庭的壓力,還是和心無旁騖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沖擊的。我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從中找到真正值得挖掘的藝術家?!?/p>
作為湖美畢業(yè)并一直生長在這片土地的老武漢,馬宏一直為湖北本地的畫家做了不少事情,“而且從藝術性上講,當代藝術大腕很多人都是從湖北武漢出去的——湖北是當代藝術‘八五新潮’的發(fā)源地,湖北的藝術家具有的個性和地域特征是別處沒有的,其才氣也是別處缺少的。當然,導致了湖北藝術家的特征是個體力量強大,集體力量弱小,所以很多畫出名頭的畫家都選擇武漢作為中間跳板,最后都走遠外出謀求更好的發(fā)展了?!?年后,藝術家可以續(xù)簽也可以有自己的發(fā)展,但馬宏聲稱不會控制藝術家:“我無法控制人,藝術家的作品是最重要的財富,所作的展覽和宣傳也是為了培養(yǎng)更完善的當代藝術市場。雖然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藝術生存環(huán)境還是顯得很曲高和寡,但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很多時候只能堅持不能后退,新生代的藝術家的前景還是有著相當?shù)钠诖??!?/p>
李賢術
1985年 湖北人
教育經歷:
2004年—2008年 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學士
2008年—2011年 湖北美術學院 油畫 碩士
參展經歷:
2010.3 《方式,方言》——湖北美術學院研究生十人油畫展
[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0.4 《梔子花開》當代青年畫家作品展[湖北省美術館]
2010.5 “1+1” 湖北當代藝術作品展[湖北美術院美術館]
2010.8 今日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今日美術館]
2012 “CAO!碼頭”武漢青年藝術家沙龍展[武漢]
馬少林
1986年 生于湖北荊州
教育經歷:
2005 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2010 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現(xiàn)當代油畫研究生
參展經歷:
2008 超以象外——中國抽象繪畫展[澳門藝術博物館]
介入項目[上海證大現(xiàn)代藝術館]
2009 城市中的綠島——當代藝術展[華中師范大學博雅美術館]
Green當代藝術展[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展廳]
2010 新銳繪畫作品邀請展[武漢嘉寶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