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你這樣的誰要
斯維特蘭娜的一生像充滿烈酒氣息的俄羅斯小說,而故事發(fā)端于她的父親是斯大林。
“斯大林”意為“鋼鐵般的人”,是斯大林成年后改的名字。那時,成千上萬人死于他冰冷的鐵腕下,其中包括小他19歲的妻子娜杰日達。十多年的婚姻,娜杰日達從順從的小妻子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女人,這也讓她越來越不能忍受丈夫的獨斷專行。1932年冬的一個晚上,娜杰日達拋下6歲的斯維特蘭娜吞槍
自殺,而斯大林卻告訴女兒,他的妻子死于闌尾炎。
斯大林那不多的溫情大概都給了唯一的女兒斯維特蘭娜。他親切地喚她為“小麻雀”、“小女主人”,他給她擁抱、親吻、大量的禮物,甚至是敵對勢力的美國電影,他帶她出入節(jié)日慶典和各種招待會,把她引薦給來訪的丘吉爾,也允許攝影師們拍攝他抱著女兒、吻她的畫面。那時候的斯維特蘭娜是“克里姆林宮公主”,全蘇聯有成千上萬名嬰兒取名“斯維特蘭娜”。
父女間的第一道裂痕,是斯維特蘭娜16歲那年,在好友的聚會上結識了40歲的已婚猶太作家阿列克謝卡#8226;普勒。在斯維特蘭娜眼里,阿列克謝“渾身散發(fā)著知識的光芒和魅力,是最聰明、漂亮、溫柔、熱情的人”。但在斯大林眼里,這個男人長相丑陋、肥肥胖胖,不會說俄語,寫的作品也不那么好,唯一的本領就剩下勾引女青年。
為了這件事,斯大林頭一次打了女兒。在新年晚會上,斯大林扯著女兒的頭發(fā)吼道:“你也不照照鏡子,像你這樣的誰要!他周圍娘兒們有的是,你這個傻瓜!”當著女兒的面,斯大林把阿列克謝的情書、照片、小說文稿、新劇本通通撕掉了。他還派人將這位文藝男中年投入監(jiān)獄,先后兩次,共計10 年。
斯維特蘭娜對此耿耿于懷。后來,當她在英文版的《倫敦新聞》上看到關于母親身亡真相的報道時,她心中那個可敬的父親形象完全崩塌了。1957年,她決定放棄父親的姓“斯大林娜(根據俄語規(guī)則,男女姓氏略有不同,女人要在姓氏后面加元音,所以翻譯過來常常會多出一個‘娃’、‘娜’的音,‘斯大林’加了元音翻譯為‘斯大林娜’。)”,而改用母親的姓“阿利盧耶娃”。她寫道:“我不能再用這個姓了,它固有的‘鋼鐵’之聲刺痛了我的耳朵、眼睛和心臟?!?/p>
春天來了,見你的鬼
斯維特蘭娜從母親那里繼承的不僅是姓氏,還有決絕和反叛的個性。
阿列克謝入獄后,斯維特蘭娜開始同父親公開作對,1944年,18歲的她突然宣布跟大學同學——猶太人格利克里#8226;莫洛索夫結婚。斯大林不喜歡這個女婿,他說:“是的,春天來了,見你的鬼,你愿意怎樣就怎樣吧!”
這段婚姻僅僅維系了兩年,斯維特蘭娜就宣布了離婚。這段婚姻留給她一個兒子約瑟夫,約瑟夫后來成為一名治療心臟病的專家,住在莫斯科,2008年63歲時去世。
兩年后,斯維特蘭娜再次結婚。這一次,她順從了父親的安排,嫁給尤里#8226;日丹諾夫,當時蘇共中央書記安德烈#8226;日丹諾夫的兒子?;槎Y十分盛大,使用的黃金餐具都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遺產。但這場不情愿的婚姻顯然不能像黃金一樣持久,
女兒卡佳出世后,他們也離婚了。
斯維特蘭娜一生美好的時刻并不多,6歲以前母親身上的香水氛圍算是吧!1963年在孔策沃一家醫(yī)院走廊上的偶遇也是,她在那兒邂逅了布拉耶什#8226;辛格,一位富有的印度王公的兒子。斯維特蘭娜說,一見鐘情的感覺讓她想到了《晨歌》——印度著名的詩歌:今天我敞開了心扉,和平闖進來,并且擁抱我。
但這段美好時光卻如此短暫,1967年,身患肺結核的布拉耶什離開了人世。斯維特蘭娜向俄國政府請求帶著布拉耶什的骨灰去印度。將丈夫的骨灰撒入紅海之后,原計劃回蘇聯的前一天,斯維特蘭娜跟誰也沒打招呼,就直接走進了美國駐新德里大使館,要求政治避難。一開始,使館工作人員還以為是個玩笑。就這樣,41歲的斯維特蘭娜,拋下一雙兒女約瑟夫和卡佳,開始了流亡生涯。
各國媒體把這看成是紅色公主對自己父親和國家的背叛。斯維特蘭娜卻把這次出走看得很簡單,這只是她擺脫父親陰影的一個步驟,她要的只是沒有束縛的生活。
公主變成叛逃者
作為美蘇冷戰(zhàn)時期的興奮劑,剛到美國的斯維特蘭娜受到了凱旋英雄般的歡迎。
斯維特蘭娜發(fā)表了一系列講話。譬如,斯大林是“一個冷漠而多疑的人”、“一個道德和精神上的怪物”。她說討厭自己的過去,覺得活得像一個特殊背景下的奴隸,但她又憑借“斯大林”這個名字,寫了兩本暢銷的自傳,分別為1967年《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和1969年《僅僅一年》。前一本書讓她獲得了250萬美元的版稅。
她做客《美國之聲》廣播電臺,炫耀地向自己的同胞說:“我在美國的生活無比的自由、快樂、多姿多彩。”
然而,由“公主”變成“叛逃者”,對故土和父親的叛離并沒有帶給她安寧和幸福,隨著美蘇關系的緩解,斯維特蘭娜這樣的“冷戰(zhàn)興奮劑”顯然失去了作用。從巔峰落下的斯維特蘭娜孤獨、抑郁、失望且貧困,美國社會的規(guī)則和秩序讓她嘗盡世態(tài)炎涼,由于錯誤的投資,她巨額的版稅已經所剩無幾。
對她打擊更大的是第五次婚姻的失敗。來美國的第三年,斯維特蘭娜嫁給了美國建筑師維斯勒#8226;W#8226;彼得斯,這次婚姻給斯維特蘭娜帶來了漂亮的女兒奧爾加。他們彼此相愛,但她不能容忍軟弱的丈夫凡事都要聽命于前岳母,她再次感覺陷入了受束縛的狀態(tài)中,最后選擇了逃跑。
離婚后的幾年,斯維特蘭娜一度酗酒,她陷入了某種絕望的境地。在許多次西方記者的采訪中,她都提到自己的孤獨,以及對蘇聯一雙兒女的思念。她開始對過去的言行表示懺悔,1983年,她宣布撤回當年對父親的譴責,1985年,幾乎和她當年從蘇聯叛逃一樣令人震驚,斯維特蘭娜又回到了蘇聯。
許多蘇聯人認為,他們將看到美滿的結局——歷經滄桑的“59歲公主”斯維特蘭娜,終于回到家鄉(xiāng)與親人團聚。但斯維特蘭娜仍舊凄涼。女兒卡佳,這位住在堪察加半島的地球物理學家,甚至沒有露面,她無法原諒母親當年的“叛離”,一如母親不能原諒外祖父的冷酷。
是的,我是斯大林娜
斯維特蘭娜曾這樣描寫父親的晚年:“他像一個囚徒,看不見人,孤獨和空虛使他窒息。”
她的晚年,也像父親一樣,除了孤獨,還是孤獨,無邊無盡。她孤身一人住在英國西海岸一家養(yǎng)老院里,每月70英鎊的膳宿費由政府支付,此外每周可領65英鎊10便士的養(yǎng)老金。
她在70歲時進了修道院,想成為一名修女,“因為在修道院的院墻里,我找到了一生都在尋找的平靜和失去的希望?!币苍S,斯維特蘭娜一輩子內心都沒有平靜過,她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改變一出生就被打上烙印的命運。
盡管她的晚年不肯講俄語,說自己一直憎恨俄羅斯,永遠都不會回到俄羅斯。但遙遠的故土和回憶依然是她落淚的理由。
斯大林曾經送給妻子一只銀手鐲,母親自殺后,這只手鐲就一直戴在斯維特蘭娜手上。后來,這只手鐲就作為領袖遺物被沒收了。2008年,當俄羅斯《真理報》記者將這只被當局保管了半個世紀的銀手鐲戴在斯維特蘭娜(此時她已更名拉娜#8226;彼得斯)青筋暴突的手腕上、叫她“斯大林娜”時,這個脾氣執(zhí)拗、從不掉淚的女人聲音輕柔地說:“是的,我是斯大林娜?!?/p>
2010年,在接受《威斯康星州日報》采訪時,被問及父親是否愛她,她說,“他愛我,因為我有一頭紅發(fā)和雀斑,跟我母親一樣?!?/p>
這一次,她不再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