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市井風物,在木雕上遺風仍在,韻味悠長。
在我的畫室中,有一件從老建筑上拆卸下來的附屬構件。在長度僅110厘米,高30厘米,厚10厘米的一塊整木上,用對稱構圖裝飾方式及層層鏤空透雕的雕刻技法表現(xiàn)了松、柳、竹蔥蘢林木;飛檐斗拱的亭臺、樓宇牌坊等建筑所組成的市井;裝束各異、形態(tài)生動的人物以及奮蹄揚鬃的駿馬。
這件作品的人物以仨、倆組合?;蚪徽劊蛲栖?,或催馬即行,還有形如情侶者在樓臺上與路人揮手呼應,活脫脫一幅數(shù)百年前中國民間生活畫卷。從局部殘留的髹金上看,這件作品當年也曾金妝彩繪,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金、彩已經(jīng)褪去,而精美的木質雕刻卻依然引人入勝。每當明澈的陽光透過精雕細鏤、穿插繁復的五六層層次而形成奇妙的點點搖曳的光斑,整個木雕作品就如同注入了生命,一時間風拂樹搖,人聲訚訚,車轔馬嘯,煙云氤氳……
這件木雕的材質并不名貴,是很典型的“軟木”,即相對“硬木”的紅木而言,這類軟木多為銀杏、苦楝、香樟類,這件木雕就是銀杏木。從風格及雕刻手法來看,有著濃郁的嶺南風格,是很典型清代潮州金漆木雕。
在中國傳統(tǒng)四大木雕中,黃楊木雕與龍眼木雕一般作為小型擺件用于祭祀和裝點陳列,雖然也精美雅致,但由于表現(xiàn)形式所致多為單體木雕,所以,收藏界稱為“小木雕”。而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自產(chǎn)生以來長期與建筑相結合,依托于建筑藝術并以圓雕、浮雕、鏤雕多種技法在建筑上表現(xiàn)當時社會的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倫理意識、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民情風俗等不同內(nèi)容,使建筑主體與裝飾木雕從內(nèi)容到形式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是與廣大庶民百姓關系最為密切的美術形式之一,是真正的充滿生活情趣的“大木雕”。 與清雅質樸多為高低浮雕的東陽木雕相比,潮州木雕則多采用多層鑿刻鏤空、髹漆瀝金的技法而更顯得金碧輝煌、瑰麗多姿,也更加民俗化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在潮州地區(qū),房屋的脊、檐、外壁,通常飾以灰批、嵌磁、磚雕或石雕;木雕則被安置在門、窗、前廊的梁架、柱頭等顯眼而又不受日曬雨淋的地方;家具方面,大則屏風、幾案、床榻,次則櫥柜、椅凳,小至放燈芯、盛紙媒的筒子,莫不加以雕飾;而在過去,與祭祀有關的神龕神轎,饌盒、爐罩、燭臺等,更是木雕藝人們的用武之地。
潮州木雕用的是當?shù)爻霎a(chǎn)的普通木材,建筑梁架裝飾雕刻比較粗曠,所以一般用杉木;而在梁架之間的一些細部枋、額雕飾則多采用樟木、銀杏。這些材質質地并不堅密,藝人取其有一定的韌性和易于奏刀的優(yōu)點,刻得層層疊疊、玲瓏剔透;刻后再予以髹漆貼金,不僅輝煌燦爛,且能抗潮避蛀,經(jīng)久不致崩裂變形或腐朽。
木雕題材多來自民間為人們所喜愛和熟知的神話、傳說、戲曲和歷史故事,這也是其一大特點。廣闊的題材內(nèi)容,復雜的裝飾要求,促使著藝人們探索、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的形式與手法。浮雕、圓雕、通雕、線刻,或單獨、或相間、或綜合地靈活運用,甚至借鑒長卷繪畫的形式,構圖不受透視法則的約束,人物加以適當?shù)淖冃?;不強調縱深的真實感,講究的是疏密勻稱,穿插聯(lián)結,緊湊結實;把曲折復雜的故事在一個畫面上有條不紊地聯(lián)系起來,既有著敘事的明了完整,又兼顧到造型的單純概括;既能給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又經(jīng)得起仔細玩味賞品。從這件藏品上就可以清晰地見到這些特點。
在今天全民收藏的大潮中,收藏有價值的藝術珍品并不容易,瓷、玉之類傳統(tǒng)藏品價值世人皆知,而且贗品眾多,如果說還有潛力的收藏,可能就是長期以來歸于“雜件”的木雕了,因而有緣收藏這件美品也算是幸事。
后來,我曾在廣東省博物館的潮州木雕專項展廳中見到了許多潮州木雕精品,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這件藏品也完全有資格列為館藏級了。所以,2008年,在一家國內(nèi)知名的收藏網(wǎng)所舉辦的一屆賽寶會上,我送展的這件藏品在眾多的參賽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亞軍。
如今,這件木雕靜靜地安放在我的畫室一隅,在陽光的沐浴中與我仿佛進行著穿越時空的無言對話,我對這件藏品講述的是什么故事并不知曉,但我知道,作為人類文明教化的造型藝術必是誨善、求真、頌美,相對善于借大匠法器而言天下道理的“民間”木雕藝術而言,其中所包含的人們善良而美好的愿景是古今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