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漆的過程如同禪修,每一個步驟都如同人和材質的對話,一切火氣、燥氣、傲氣都會消泯在漫長的髹漆時光里。我們在感慨髹漆之艱的同時,也無法回避一個問題,即漆器日用的問題。
漆的材料珍貴,制作繁復,成品美觀,這決定了漆器從誕生之初即為王公貴族專享,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那么,普通民眾和漆器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在當下的時代語境中談“漆”,應該持怎樣的態(tài)度?
和這些疑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漆器工作室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利用漆來進行創(chuàng)作,越來越多的學生試圖在漆的世界里探尋漆的語言,進行美的學習。因此,我們邀請了幾位愛漆、醉漆、事漆的專業(yè)人士,傾聽他們對此的看法。
您接觸漆藝多長時間了?對您而言,漆藝之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它們給了您怎樣的靈感?
髹漆的慢和時代節(jié)奏的快是一個尖銳的矛盾,您覺得真正意義上的漆藝能夠進入普通人的生活嗎?該如何進入?
專業(yè)的美術院校很少有設漆工專業(yè)的,即便有,本科學生接觸大漆的機會也很少;從事漆藝創(chuàng)作,多數是做漆畫,少有鉆研漆器的。您對此怎么看?
中國目前的日用漆器很少,面對極少量的產品,消費者也無從辨別好壞。而在市場比較成熟的日本,各種漆器都有,而且有比較細致的劃定標準。對此,您怎么看?
就您個人的專業(yè)而言,您覺得對于漆藝來說,當下算得上是一個好時代嗎?您對漆藝的發(fā)展信心幾何?
我從1984年考入福州工藝美術學校,被分在裝飾繪畫專業(yè),就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傳統(tǒng)漆藝。漆藝之美含蓄、內斂、大氣,由于漆有膠質和裝飾作用(還有保護作用),做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媒材,我認為漆是最優(yōu)質、最環(huán)保、最多樣化、最迷人的材質。懷著對大自然敬畏的心態(tài)去接觸大漆,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與材料對話的過程,這令我深深迷戀。
時代的快節(jié)奏讓人浮躁,所以“環(huán)?!焙汀奥睢笔且环N時尚,這正應了漆的特有氣息。純正傳統(tǒng)漆藝一直遵循著大漆材料的天然性、手工制作的“人工性”,真正維系了人與自然最親近、最淳樸、最美好的關系。當金、銀、螺鈿、綠松石、紅珊瑚等天然材料與漆完美融合,其華貴、沉穩(wěn)、溫潤、內斂的大家氣質,足以引領人們走出工業(yè)生產、商業(yè)競爭的浮華境地,更將這濃郁的東方式的綜合藝術提升到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低碳環(huán)保時尚境界。
漆藝因工序繁多,制作周期長,往往造價昂貴。即便如此,漆藝還是可以進入普通人的生活,起點睛和提升文化氣息的作用。自古以來,帝王御用器物多為漆器。在故宮,從建筑到室內器具(家具、屏風、把玩件),漆藝占了很大的比例,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禮儀、歷史典故(二十四孝漆畫家具、買櫝還珠、舉案齊眉等)。
專業(yè)美術院校很少設漆工專業(yè)的,大多是選修課,但還是有很多學生對這個媒材感興趣。
美術院?;A課占了很多時間,而基礎課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花在漆藝制作上的時間太少。在日本,漆藝專業(yè)要學8年??上驳氖?,很多學生會利用寒暑假自修漆藝,這些學生大多對漆器感興趣,自主學習。
漆藝有作品和產品之分。作品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結晶,適合收藏,目前還沒有完全規(guī)范操作。
中國的漆藝產品基本沒有市場運作,沒有渠道,所以價位、品質都處于無序狀態(tài)。相信隨著漆藝關注度的逐步升溫,市場會被細分,消費層次也會日漸成熟。
我是學漆藝專業(yè)的。一直很愛漆,一直放不下漆,所以一直堅持漆藝創(chuàng)作。就是因為對其為充滿信心,才這么執(zhí)著。
在對歷史的回望、傳統(tǒng)的凝視、技藝空間的交流中,在與漆清靜對話的過程中,我耐心解讀天然漆無窮變化的多重習性,懷著敬畏之心去傾聽漆的言語,去遵循漆的秉性。在原創(chuàng)得以不斷提升的欣喜里,在天趣人意交融的激情中,只覺東方文化的感悟更加自覺與自信。
重溫曾經淡忘的文化記憶,思索現(xiàn)代生活和當代藝術中天然漆的超凡表現(xiàn)空間:當代漆藝是建筑構件(雕梁畫棟)、家裝飾品(壁畫裝飾)、實用器具(家具器物)、觀賞物件(藝術雕塑)、把玩飾物(首飾文玩),更是藝術收藏的全新增長點。相信當代漆藝必將回歸國人物質生活。
我最早接觸漆藝是大學的漆畫課,有十多年了。可能是閱歷的關系,當時并沒有覺得有多特別,其實它已經在沒有覺察時抓住了我的心。漆不可替代的美和個性,總會在某個瞬間,從內部觸動你。漆的含蓄、深沉、包容、細膩、溫潤、變化,蘊含了無限可能性。從材料的獲取、材料本身的特性陽制作過程,都讓漆藝貼合于東方文化。它給人帶來的心靈觸動和撫慰,應該是只屬于東方人的獨特體驗。
漆藝當然可以進入普通人的生活,日本人、韓國人,日常生活中都普遍使用漆器,比如餐具、首飾、繪畫裝飾之類。我國的現(xiàn)當代漆藝發(fā)展并不理想,大眾對于漆藝缺乏足夠的了解。漆藝要進入普通人生活,需要足夠的宣傳,培養(yǎng)消費群體。讓大家知道漆器原來還是可以日用的,并不僅僅是擺在博物館那些幾千年前的文物。另外,還得讓大家知道漆器好在哪里,為什么會這么貴。最近比較流行“愛國”,我覺得漆畫家也好,產品設計師也好,可以多多研究傳統(tǒng)文化,讓自己的作品蘊含中華文化的基因,這樣普通人會比較容易接受,同時能夠順便為重建“文化自信”做點貢獻。
專業(yè)院校不設漆工專業(yè),這應該受到國內長期重“純藝術”輕“商業(yè)美術”氛圍的影響,認為只有“純藝術”才能影響人的心靈;也跟中國“重道輕器”的傳統(tǒng)有關,自古中國都看不起實用科學研究,經濟、科技之類都被視為“奇技淫巧”。
審美無處不在,藝術對于時代的影響總是全方位的,藝術本身的范疇也并不那么局限。希望漆畫家們把心放寬些,擠出部分時間開發(fā)漆器產品。藝術市場化不是什么新鮮事,文藝復興時期很多雕塑大師工作室也生產首飾,畢加索還畫盤子賣呢。
據我所知,國內漆器生產廠家最缺乏設計人才,漆藝的發(fā)展需要漆畫家們和廠家合作?,F(xiàn)年85歲的何豪亮老師號“巴山桼工”,一輩子致力于漆藝研究和傳播,尤為側重“漆器”,培養(yǎng)的學生已成為國內漆器界中堅力量。他自己也持續(xù)跟一線廠家保持接觸,為他們解決技術難題。我想,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并傳承的精神。
產品始終是漆器從業(yè)者關注的焦點,個人認為這也是國內漆器發(fā)展的瓶頸所在。第一,需要有好的產品。廠商需要下力氣開發(fā)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并足夠自律,嚴格控制原材料的品質,不以次充好,做假漆器欺騙消費者;第二,要告訴消費者漆器與塑料、金屬、陶瓷等產品比較好在哪里,并制定行業(yè)標準。大漆產品需要和腰果漆、聚氨酯之類的嚴格區(qū)分,整個行業(yè)才會健康發(fā)展。
一個時代的優(yōu)勢和局限總是并存的,國內漆藝行業(yè)的前景并不樂觀。對于我來說,漆藝是自己喜愛的工作,跟信心關系不大。我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利用現(xiàn)有資源,讓這種傳承了幾千年的材料和技藝重歸普通人的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愛它。
我1991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yè)后就職于福建師范大學,得以認識漆藝,2006年調至中國美術學院組建“中國漆藝術專業(yè)”和“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漆藝術中心”,2010年籌建國內第一家漆藝專業(yè)美術館“禮記·中國漆美術館”,至今20余年。作漆是我的事業(yè)方向,會窮終生之力而為之。
漆的工藝、漆的生活化應用才是中國漆真正的核心。具有設計審美、工藝審美和藝術審美的漆在生活應用過程中所折射出的是中國文化中儒家的人和、道家的氣和及佛家的心和,中國漆丟失這個核心快100年了。大家的努力都在于通過自己的方式,積極進取,找回中國漆失落的世界,并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我是一個老師,不會給學生任何帶有欺騙性的承諾,不希望他們被謊言蒙蔽,更不希望他們因為出自教師的謊言而黯淡自己的心靈;我希望他們理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含義,商業(yè)也是要遵循道德規(guī)范的,欺騙、作假(漆藝界的通病)所得財富終究是要退還的,搭上去的可能還有生命。我希望他們健康地成長,擁有像大漆那樣溫潤、透明、沉著、亮麗、富有、燦爛的人生。
投身中國漆藝,我滿腔熱情,因為我深知何為人性,深知漆藝的人性。大家不要裝神弄鬼故作大漆的玄虛,張口漆的道、閉口漆的禪,我們要展示的是漆的可凝視、可撫摸之美。我們要為漆藝賦予生命,在工藝流程中注入我們每個參與者的生命。我們要把這樣的生命幻化成母親為女兒準備的嫁妝,變成情人祈禱??菔癄€白頭到老的圣物,變成朋友友誼天長地久的見證。當然,偶爾它作為財富的象征也會陷入物是人非的寂寞。
與漆的接觸是從2000年至今。漆藝精巧、蘊亮、古樸、潤澤,它的“由內而生的光澤,歷久彌新”使我深深迷戀?!叭巳缙鳌?,漆藝的魅力是每個人應追求的。
“慢”是雕漆的魅力之一。北京雕漆一定會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一方面,工藝的改進,科學的輔助,速度可以有效提升;二,雕漆不為百姓接納主要原因是千年如一,缺乏迎合市場需求的創(chuàng)新。個人認為要分為三個層次研究:一,北京特色紀念品;二,時尚飾品;三,商務禮品。不論如何努力,漆藝進入百姓家,必定信奉兩個字——堅守。
漆藝的發(fā)展壯大,不能依靠學院研究,它是一項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tǒng)文化,當務之急是培養(yǎng)華夏民族對自己傳統(tǒng)工藝的了解度和認同感。此外,漆藝要立足國際層面上推廣、宣傳,高層次自然帶動國內、地方的宣傳。
中日漆器可謂“青出于藍”。中華漆藝要振興,需要做三方面的努力:一,創(chuàng)品牌,打出國人自己的漆藝品牌,通過宣傳、推廣、普及,帶動更多人了解、關注;二,創(chuàng)文化,我們苦心經營十二年,深深感到中國傳統(tǒng)的漆藝,已經有許多地方不適合當今市場,必須挖掘適合當代人觀念的漆藝賣點,通過增加“產品附加”比如包裝、簡介、促銷活動等提升每件漆藝商品的文化價值;三,創(chuàng)精品,產品是關鍵,精品之路雖艱難但必須走下去,一類是大師級、國寶級精品,一類是百姓買得起、愿意買、買后贊的市場消費精品。
盡管面臨真假之亂、融資困難、市場利潤小、了解度太低等重重困難,我們團隊始終會團結一心、立足北京,為振興雕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