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是一座私人園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呂耀洪用了6年的時間親手建了這座雕梁畫棟、碧瓦朱甍的園林,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寶貝放進去,觀賞、把玩、日用。呂耀洪說,好東西就是要拿來用的。
他和家人在這園林里看書、寫字、聽戲、嘆茶、家宴、賞寶,看花落聽風吟,晴耕雨讀,過著古代名士般的逍遙日子。
如此漂亮的園林,他不獨占,每天都有街坊鄰居或者慕名而來的游客,隨時走進來到處摸摸看看,儼然成了免費的景點和當地的文化符號。他說,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與其說他造了一座藏滿寶物的園林,不如說,他是在造心中的天堂。
眾樂小筑
第一次到可以小筑來采訪呂耀洪,留下最深印象的并非僅僅是他建造了這座園林,而是那種迥異于都市的、大宅門里的那種神秘祥和返璞歸真的氣氛。
廣州市番禺區(qū)東涌鎮(zhèn)大穩(wěn)村。遠遠就看到一座飛檐斗角的大宅子,就知道可以小筑到了。古典木門的旁邊,貼著一副藏頭格對聯(lián):“可耕可憩留天地,以敬己誠觀古今?!边@也正是可以小筑取名的由來。
很多人以為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小筑是國有的藝術園林景點,可事實上,可以小筑是不折不扣的私人住宅,呂耀洪把兄弟幾個的宅基地打通,一家人像舊時的大家族一樣溫馨和睦地住在一起。
可以小筑完全按照呂耀洪的設計建造,他把自己喜歡的風格:充滿古典情懷的徽派建筑、廣東特色的嶺南建筑、體現平等友愛的福建圍屋結合在這座園林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門口右邊的“戲臺”,愛交朋友的呂耀洪經常在家里搞家宴,節(jié)日的時候會請戲班來助興,興致高時,他還會唱上一段。
可以小筑里處處雕梁畫棟,茂林修竹,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更兼古箏悠揚,無一不是古色古香。置身其中,仿佛走進古時侯大戶人家的莊園。園林里的一磚一瓦,一花一草,均出自呂耀洪的設計;家中擺放的桌臺椅凳、藝術展品,皆是他的收藏。
令人嘆為觀止的不單是建筑之精致、園林之靜美,他與家人在入住的同時做出一個決定:免費開放家宅給游人參觀。
“同人分享,自己也會很開心?!眳我檎f,“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在那間狀似客家圍屋的圓形茶室里面,他坐在龍眼樹根做成的座位上,拿出一對“青蛙王子”紫砂茶壺和精致的青花杯,一邊給我們泡茶、斟茶,一邊說起他的故事。
呂耀洪是番禺本地人,在商海辛苦打拼多年,經歷過無數驚濤駭浪,始終堅持內心的操守,以追求“真善美”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他的身上散發(fā)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更顯珍貴。
呂耀洪
番禺著名的私家園林——可以小筑園主。1966年出生的呂耀洪,自幼喜歡讀書,卻因家貧,未讀完初中便輟學。那時的他一定不會想到,日后他親手筑成的“可以小筑”會成為當地一個文化符號。
藏以致用
“我不算收藏家,但我收藏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拿來用的。而且來的時候有故事,我喜歡研究這些藏品背后的文化意義。所以我收藏的很多東西,專家都不知道在古代是做什么用途的。”
收藏在中國有著漫長的歷史。宮廷、官府、民間,數千年來樂此不疲。于是,有了唐太宗將王羲之真跡悉數埋入地下的歷史故事,有了洛陽鏟的產生,有了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無數的奇珍異寶。
過去,大多數收藏家收藏的目的是為了鑒賞。例如蘇東坡在為王駙馬晉卿作寶繪堂序的時候,曾把收藏比喻為“煙云過眼”。不過也有一些收藏家將藏品視為個人私有物,秘不外傳,形成了壟斷藏品的局面。更有甚者,將藏品待價而沽,作為發(fā)財牟利的一種手段。他們認為收藏品可以升值,把藏品當成商品,純粹就是賺錢的手段。
對于收藏,呂耀洪認為同做人一樣,關鍵在于心態(tài)?!霸鯓拥男膽B(tài),決定你有怎樣的收藏?!彼硎臼詹厥且环N樂趣,藝術放于第一位,而非投資賺錢,而藏品就是要日用,在日用中更能發(fā)現古人的智慧和藏品的美,收藏者對藏品的認識能夠得到深化。
比如,他的睡床是一張古典紅木大床,靠墻的一面放置著一排雕花書柜,既能放書還有裝飾的作用,晚上睡前看看書,累了把書隨手一放就能安睡?!白x古人書,從中體悟為人處世的道理?!彼]有把收藏當成一種負擔?!吧畲笥谑詹?,藏品不能束之高閣,就是要拿來用的?!?/p>
可以小筑落成之后免費對外開放,每日里游人絡繹不絕,他的雙親喜人多熱鬧,遂皆大歡喜。說這話時,他那已屆90歲高齡的老母親拄著龍頭拐杖經過,身板還很硬朗?!吧咸齑也槐 !彼f。那根拐杖,來自他6年前的收藏,是一個孝子送給年邁母親的最好禮物。
既深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三味,呂耀洪自然視收藏為一種自由自在的境界,絕無功利心?!笆詹匾S遇而安,因為收藏是一種緣?!彼裕氖詹貨]有一定的方向與標準,完全是心血來潮,興之所至。甚至越看不懂的越喜歡,買回家去慢慢琢磨,從中獲得求知的樂趣。他笑言,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他的最愛,因為每一次收藏,世界和文化都向他展開一個全新的天地?!皬倪@個角度看,收藏其實不單是收藏有價值的藝術品,同時也是收藏自己的眼光、修養(yǎng)和藝術品位?!彼偨Y道。
他推崇老莊之說,提倡順應自然,接受藏品的缺陷美。理由是經過歷史風塵的侵蝕,沒有一件藏品是完美無瑕的。他隨手拿出一塊收藏多年的璞,一半是頑石,一半是晶瑩溫潤的玉?!笆郎掀鋵崨]有完美的東西,你收藏美麗的同時也收藏了它們的瑕疵?!?/p>
呂耀洪的心里常懷感恩,也正因此讓他收藏了更多好的藏品。他曾經有機會收半套完整的古典家具,那是一位老人的兒子分家獲得的財產,呂耀洪去的時候看到心酸垂淚的老人,安慰老人說,你想這些東西的時候隨時都可以過來看。老人家每次來呂耀洪都會殷勤招待。呂耀洪說如果他以后能收全這套家具,就專門為這套家具建一個展覽館,給大家免費參觀。
工藝之魅
“沒事的時候,我就出去拜訪傳統(tǒng)的手工藝人,跟他們探討傳統(tǒng)手工藝,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魅力?!?/p>
因工作關系,呂耀洪得以大量接觸中國傳統(tǒng)工藝。對于現代人早已陌生的民間工藝,他一直情有獨種。一方皮影、一幅剪紙、一套箱柜、一張木桌、一臺石磨,他都視若珙璧。它們質樸,就像民間老屋瓦檐上生長的野花野草,在歷史的風里雨里幾度枯榮,回黃轉綠,有著泥土般樸素而芬芳的氣息。
在戲臺左側的小廂房兩邊墻壁上,他向我們展示了一組皮影人物造型剪紙,其歷史已達一個半世紀之久。正是這些工藝品,使他理解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生命力之所在,理解了無名勞動者對文化的貢獻,理解了藝術和生活的關系:人創(chuàng)造了藝術,藝術給了人在嚴酷自然條件下頑強生存的勇氣和力量。
呂耀洪曾經前往一個古村落拜訪一位制作金磚的老人,他十分感慨,在已是工業(yè)化的時代,中國傳統(tǒng)工藝正在迅速失傳。有許多民間絕技后繼無人,正在絕跡。即使不絕跡,工藝水平本身,尤其是其內含的精神氣質,由于傳承無方,也在急速地退化。
因此,他提出人不能忘本,不能盲目崇洋,如果一味否定過去,實際上無法取得進步。
這應當可以解釋,為什么他會選擇濃郁的中式風格裝修私宅。他收藏,他生活其中,人與物,渾然成為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