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檔案】
老師建議“野蠻女孩”轉(zhuǎn)學
媽媽陪伴9歲的女孩琪琪來咨詢,琪琪的問題是:在學校常和小朋友鬧矛盾,誰惹她就打誰,老師拉她打老師,被老師批評了就在教室里哭,大聲哭,能哭2個小時。若老師要給家長打電話,她就罵老師:“我摔了你的手機!”近半年不寫作業(yè),成績明顯下降,說謊,老師建議轉(zhuǎn)學。每次母親將琪琪接回家后都很生氣,打罵:“你是豬嗎,你怎么那么笨,幾天不打你就犯賤,肉皮就癢癢了,是不是?”
進一步了解得知,自琪琪3歲起,父母感情不好,常吵架,父親不高興了摔東西,罵人,有時還打妻子,一年前開始討論離婚的事情,多次吵架后,于1個月前辦理了離婚手續(xù)。
【心理分析】
父母離異給琪琪帶來了什么
A.學會了暴力解決問題
研究表明,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及孩子的其他家人,不能在父母離異前后給予孩子正確的關愛和引導,孩子就會表現(xiàn)出許多異常行為和心理。如有的孩子會退縮,不與人交往,不敢嘗試做事,變得自卑、怯懦等。還有的孩子會通過傷害他人或事物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摔砸東西、打人、發(fā)脾氣,攻擊性行為增多。
在本例中,一方面是父母感情的破裂,父母吵架,特別是看到父親打母親時,孩子會感到恐懼,害怕,父親用暴力的行為處理他的感情問題,孩子也會感到不安,“可以嗎,可以用暴力處理問題嗎”,這和平時教育的好像是不一樣的,對孩子也是很大的沖擊,孩子也嘗試在學校用暴力(打同學)處理他的情緒。
B.內(nèi)疚感與負罪感
琪琪的父母離婚,母親帶著琪琪從原住處搬出來,母女生活過程中,母親將對父親的不滿,將自己的不如意傳給了孩子,“我為什么難過,你聽話了我就不難過了!”“你是豬嗎,你怎么那么笨,幾天不打你你就犯賤!”孩子認同了母親的話,是因為我,媽媽才這樣難過!是因為我,媽媽才和父親離婚,是因為我笨,我們才搬出來住??!14歲前的孩子本來就易做內(nèi)歸因,認為周圍的事情是自己造成的,這樣更加重了孩子的內(nèi)疚感。
【心理導航】
傷害孩子的不是離異,而是不當教育
那離婚后如何處理才能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和孩子一起生活的一方要有坦誠平和的態(tài)度,重要的不是說什么,而是用什么情緒在說,不彼此抱怨,讓孩子感覺離婚后的父母更開心幸福,自己也更被關心。事實上這點很難做到,中國主流文化對離婚仍然是否定的。所以,這點上不要說得過火,要用行動讓孩子感覺到。不要讓孩子卷入離婚事件,比如說離婚是因為他太淘氣,或父親覺得母親沒有教好他,等等,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內(nèi)心留下永久的傷痛,甚至無法再信任親人。
母親首先要善待自己
我想提醒單身母親,孩子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只是你愛與職責的一部分,你的職責還有很多。你首先要繼續(xù)完成自己,善待自己,不要放棄追求幸福的機會,越是這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越好,因為母親對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孩子成年后對生活的態(tài)度。
樹立對方的“光輝形象”
離異家庭中,對孩子持有撫養(yǎng)權的一方該如何教育孩子,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媽媽的做法讓我很有感觸。奧巴馬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了婚。奧巴馬的媽媽曾一邊帶兒子一邊求學,生活非常拮據(jù)。自父母離婚后一直到老奧巴馬遭遇車禍去世,奧巴馬只見過爸爸一次。此外,老奧巴馬從沒有支付過撫養(yǎng)費。似乎,奧巴馬的媽媽有足夠的理由在兒子面前表達對丈夫的憤怒。然而,她沒有這樣做,她從來沒在兒子面前說過爸爸的壞話,每次和兒子談起他的爸爸,說的都是優(yōu)點,比如,爸爸聰明,幽默,擅長樂器……她告訴兒子,爸爸很愛他。
她努力讓兒子明白,他們?nèi)擞腥齻€關系,爸爸媽媽的關系,爸爸和兒子的關系,媽媽和兒子的關系,現(xiàn)在結(jié)束的只是爸爸媽媽的關系,而父子關系和母子關系不會受到影響,爸爸媽媽還會一如既往地愛他,甚至更愛他。她也告訴丈夫,她不會阻礙他和兒子的關系,她鼓勵他們彼此相愛。所以,雖然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奧巴馬心中仍然存有爸爸的美好形象。
給孩子健全的家庭教育
除了從正面向兒子表達父母的關系,奧巴馬的媽媽還同時扮演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努力給兒子健全的家庭教育。比如,她教育兒子坦然接受自己受歧視的膚色,幫助兒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他的各種好習慣、好品質(zhì)??梢哉f,奧巴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母親對他的教育。正如奧巴馬所說:“我認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于她?!?/p>
可見,給孩子傷害的不是父母離異本身,而是家庭教育。
不要總想“補償”孩子
還有一個常見問題是,很多父母會因離異而覺得歉疚,感覺傷害了孩子,希望做些補償才安心,于是對孩子過分溺愛,盡力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其實這樣也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xiàn),這樣的愛是源于媽媽的內(nèi)疚,是為了讓媽媽心里更舒服些,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要。還有一種是離婚后媽媽可以關注的人少了一個,給了孩子過多的關注,孩子的成長也是需要一定的空間的,孩子會感受到不自由,受控制,也有些孩子會表現(xiàn)出離不開媽媽,其實是媽媽的需要。
對離異家庭的孩子,用愛和科學的教育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奧巴馬的媽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