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次寫了淘藏在巧。有朋友說巧之一字,不能囊括淘藏全部。的確,還有一類淘藏,憑的不是巧功,而是一個勤字。不辭辛勞的那種勤??纯蛡兛赡芤獑?,這勤誰不知道,不就是沒事的時候多溜腿嗎?十幾年前我也這么想,年輕嘛,不怕跑腿,只有跑斷了腿,才能有油水。漸漸我覺得,我錯了。有一年夏天,暴熱,休息日上下午,頭頂一塊濕毛巾,懷揣兩瓶白開水,跑收藏品市場去了,差點中暑。哥們兒都說我跑得真夠勤的,連妻女都說大熱天的可真有癮,可是偏偏沒淘到幾樣可心的東西?,F在才知道,那時也只是初級的那種勤。
勤字訣,說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分別大了去了。玩勤字,是要一個一個臺階往上練的。不過,這里邊的樂,很少為外人所知。
勤遛是基本功
淘換藏品,懶了是不成的,有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一個懶的念頭,錯過了一件好東西,這樣的例子多了去了。我有一朋友,家住石景山那邊,十年如一日的星期六一大早往潘家園這邊跑,經常是我到的時候,他已經到了。早先我還以為他跟我一樣住在附近,我有時候有事去不了,他則沒落過空。用他的話說:“一天都不能落下,說不定你哪天沒來,就錯過了你久尋不遇的東西?!?/p>
所以勤的第一個口訣,就是勤跑,有棗沒棗來一桿子。這個勤就是個力氣活,所以您看舊貨市場、古玩市場上跑得最勤的差不多都是三四十歲的人,這個年齡段入門收藏最合適,一是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二有體力,能跑能顛兒。
說一個朋友的故事。那年7月23日,天氣預報第二天氣溫高達42度零幾,零幾記不清了。這人生來怕熱不怕冷,40度氣溫聽了讓人害怕。妻女頭天晚上勸他第二天不要去了,以防中暑,他說不去不就成偷懶了?“你看人家誰誰誰,多遠都去?!蹦菚r的腿勤,一半是比出來的,一半是自覺自愿的。
星期六一大早還不到七點鐘,這哥們兒就再也瞇不著了,總覺得有個東西在心里撓。以往要是碰上這感覺,去舊貨市場一定能碰上久已想找的東西,淘東西時間長了,人總會有這種感覺,好像自己要找的東西在那兒招呼你似的。這是腿勤的內在動力,沒有這個動力,大多數人很難堅持下去。哥們兒坐臥不安,草草吃了幾塊餅干喝了一杯水,就匆匆下了樓。走出沒幾步才發(fā)現沒帶水,一想算了,早去早回吧。從前有人好像說過,淘換舊東西一定要趕早去,晚了就要失之交臂。而意外收獲往往就在這一個“早”字。所以腿勤的另一個含義就是要趕早。時間就是收獲,時間就是快樂。
勤的第二個訣,就是動作要快,要像攻城略地一樣,連下幾城方好。一進潘家園,連續(xù)轉過幾個地攤之后,他猛然發(fā)現一處地攤后面的鐵柜子門開著,里面放著一個白乎乎臟兮兮的瓷器,遠看像個立著的大鴨蛋,近前細看,方知是一件瓷雕。自打買了房以后,他就覺得客廳里應該有件像樣的瓷器,以前放過青花鹿瓶,后來覺得喻意有點俗氣,可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這回見著這個大鴨蛋似的瓷雕,眼睛就發(fā)光,找的不就是它嗎?
瓷雕,是繪畫和雕刻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它將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通過一種特殊的藝術手段,表現在瓷器作品上,刻在器皿上的,如盤、碗、花瓶、茶具、文具等。這件瓷雕造型很特別,到現在朋友也不知道其正式名稱為何。瓷器表面刻的是山水人物,布局規(guī)整,虛實得當,落款陳國治,陳氏安徽祁門人,清道光、咸豐年間景德鎮(zhèn)著名雕瓷藝人。其作品最富畫意。據說陳國治制作的傳世瓷雕作品鳳毛麟角,多為后世仿制。朋友淘換到的這件,他自己說應該是民國時期的仿作,算是老仿吧。仿得很到位,甚少匠氣。
瓷雕本來是白的,外表很臟,都快看不出白顏色了。抱著這東西回家,他一個勁兒地給它洗澡,足足用凈水沖了一個多小時,表面上沾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全沖光了,又用洗滌靈把表面擦洗了一遍,總算露出了瓷雕真面目。那天我去他家看到這件東西,跟他說你那一大堆東西,也不如這一件,“心中有山清水秀,壺里無利絆名牽”。
我問他多少錢淘換來的。不問還行,一問他直說別提了。當時要三千,之前淘換了一塊黃玉,就剩兩千了,好說歹說,把那塊黃玉給了賣家?!跋率忠煅健?,現在他這個悔呀——“就那塊黃玉,擱現在起碼值個十萬八萬的。”所以腿勤的第三個要訣是:帶夠了銀子。
眼勤是寶
對于淘藏的勤來說,腿勤只是基本功,是第一步,但是要想勤到一定檔次,要到第二步:眼勤。你光勤溜達了,可是眼睛不勤,沒神,就是遇上好東西也一樣錯過。老金說起當年錯過的一尊鎏金佛像,啥時候念叨起來,都有抽自己嘴巴子的沖動?!澳鞘且蛔鹈鞔┠甑啮探疸~佛像,混在一堆佛像里面,挺不起眼?!崩辖鹬豢戳艘谎郏X得沒什么,溜完了,中午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來,那尊老佛像得到明末了,最損也在清初。一念至此,忙跑回去,所有的佛像都在,只那尊賣了?!罢l讓咱眼睛不勤,光溜腿了?!睆哪且院螅辖鹁臀虺鰜砹?,眼睛要一件一件地看,眼勤了,才能發(fā)現好東西。
真正的眼勤,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一個是踅摸得勤,一個是眼要尖。后者最要緊,劉新別看只有四十上下,平時總是迷迷糊糊,跟八年睡不醒似的,跟他聊天,沒別的,就看他一個勁兒地揉眼睛了。您別看他這副德行,要是跟他去舊貨市場,您就是拿著放大鏡、望遠鏡,兩眼瞪得溜圓,也不如他隨便 一眼厲害。
他拿出一件白色透明有手指頭粗的東西給我看,“這叫什么?”不知道,在玩家子面前,實話實說沒壞處。東西的正名叫“勒子”,材料是瑪瑙的,外形為八棱,上面的圖案是一只坐著的熊。劉新說他給這東西起了一個名字,很形象很準確,“八棱坐熊瑪瑙勒子”。
勒子,也有叫“蠟子”的,勒子是其通俗的寫法。從形式上說,勒子一般有圓勒子、方勒子和多棱勒子等,主要佩戴于胸前或腰間,屬于玉飾一類。它可以單獨佩戴,也可以和其他的玉件組合起來佩戴。
劉新的這件勒子是元代的作品,得自舊貨市場。他家距離舊貨市場也就幾步路,可他一直都沒有去過家門口的這個市場,他喜歡跑遠處的,“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我是遠處的市場有好貨?!边@次純屬偶然一遛,一眼就讓他碰上了這只勒子。當時攤主開價5000元,劉新平日買東西有個習慣,不愛還價,他覺得不還價才有淘東西的快感??傻搅伺f貨市場這種地方,你要是不還價,人家還以為你是大頭呢。他想不管成不成,5000不是個辣價格,“3000吧?!睕]想到對方還就真應了。
他第一眼看上的就是這只活靈活現的坐熊。黑色的熊,坐在那里昂著頭,白色的瑪瑙背景就像冰天雪地。這只瑪瑙勒子的可貴之處,在于那只熊是由瑪瑙中天然黑色紋理構成的。你可別小看這東西,一塊瑪瑙拿在手里面,第一,你要能夠通過想象,發(fā)現這只北極熊。第二,最為重要的,就是你有沒有手藝把這只熊做好。這只勒子,一共有八個面,也就是八個棱,每一個面怎么磨都是藝術。無論哪面磨多了,熊的形象都會受到破壞。制作這只勒子的人,一是有眼力,這是選好料的前提,二是有藝術眼光,擺弄好料的前提,三是手藝好,做好的前提。一眼就看中了這三點,劉新眼毒。
這只讓劉新這么喜歡的瑪瑙勒子,到底值多少錢?我試著問:“如果人家用兩倍或是更高的價錢收回勒子,你賣嗎?”他搖頭說不賣。盡管真正的藏家是不賣這些心愛之物的,但收藏者對自己的心愛物品,心里都會有一個估價。
心勤方能如愿
淘換藏品,腿勤是基本功,第二眼勤,就是見什么踅摸什么,要具備一眼全掃一遍的功力才好,頂好的是一眼就盯上心儀之物。不過,我最近觀察了一下,發(fā)現還有一個勤:心勤。這個“勤”字,絕對不是個數量概念,說你想一件東西,想了多少回,這個不叫勤,應該是長期學習、長期積累和長期思考的產物。收藏如果僅僅是為了理財,那你是到不了這個階段的。
很多人都講,一不留神,遇上心儀已久的好寶貝,你問他那寶貝有啥好的,你聽吧,就那么兩句,不是造型好、料好就是包漿好之類的套話,跟一個模板似的,見著就往上套。這都跟我說的心勤沾不上邊。我見過一哥們兒,專藏民國瓷器,好幾年前,這玩意兒還不是很火,他就開始研究了。他是先琢磨清楚了再收藏,用他的話說這叫心中有數,“先遛遛心”。只有心先勤了,方能在遇上藏品時產生一種不自覺的心動感覺。沒有這種心動,你就是腿再勤,眼再勤,也到不了眼前一亮的境界。眼前那一亮,其實是心中一亮。心里有,眼前才會有。
說我自己的一個故事,入藏的1934年版《日華大辭典》,如果僅僅是版權頁上寫著1934,或是民國23年之類的字樣,也許我會猶豫。因為當時開價雖不算高得離奇,可也不是仨瓜倆棗的銀子就能打發(fā)的?!懊駠鴷?00元”一口價。書套完好,還真沒見過這么完好的舊書套,把書取出來,品相十成,應該歸功于書套,沒有它,70多年過去,對于辭典來說,早翻爛了。不過這都不是我留下它的理由。翻到版權頁第一眼,人們看到的總是出版年月,“昭和9年12月20日印刷,昭和9年12月21日發(fā)行”,這年份應是1934年。初以為是日本的圖書,沒有上心,再往下看,就真的心動了——出版地是“奉天商阜地11緯路第35號”,這是日本侵華時期偽滿洲國時期出版的辭典。飯河道雄編,東方文化會出版,東方印書館印刷所印行?!皷|方文化會”在日本侵華時期是干什么的,不用說大家知道,是一個侵華文化機構。普及講授日語是一回事,由侵略者主持的語言普及和講授,就是另一回事了,在今天這叫軟實力的侵略,或曰文化侵略。最有價值的是書后面的那份書單,從中可以看出,偽滿洲國時期出版的外語辭典主要是日語辭典。它是我們今天研究抗戰(zhàn)時期日本侵略者在偽滿洲國實施文化侵略的文物證據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文獻價值。
我心里一直就想著何時能收上一部偽滿時期的日漢辭典,竟真的遇上了。交錢,拿過書,夾在腋下走人。不斷研究,才能不斷發(fā)現。先了然于心,后相遇于市。人生一大樂也。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