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逛商場超市,總喜歡去炊具餐具的柜臺轉(zhuǎn)轉(zhuǎn),這個癖好,類似不少男人,即便目的是買雙襪子,也要去電器音響器材前站一會兒一樣——不一定買,看看也好。
看多了,即便看十次只下手一次,家里的鍋碗瓢盆也就慢慢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了。剛結(jié)婚的時候,房子只有50多平方米,為了在廚房和客廳間騰出一個餐廳的位置,本來就很小的廚房又生生往里移了30厘米。老公有時會念叨:“你不能再買新鍋子新盤子了,除非把以前的扔掉一些,廚房里放不下了……”
2005年買新房的時候,最后促使我下決心要現(xiàn)在這套房子是因為相對總面積而言,廚房占的比例夠大。大到我不但不用扔掉一些舊的鍋碗瓢盆,還可以再買新的。
于是搬進(jìn)了烤箱。烘焙是個無底洞,分蛋器、電動打蛋器、打蛋盆、蛋糕模、面包盒、比薩盤、蛋撻模、月餅?zāi)?、廚房秤、面包機(jī)、食物料理機(jī)……還有儲存各種香料的瓶瓶罐罐。轉(zhuǎn)眼又把廚房給塞滿。而且那時候還迷上了美食論壇,做點什么新玩意,都拍照上傳,對炊具的喜好,又進(jìn)了一步。
有美食達(dá)人曾發(fā)過一個帖:“我的廚房用品”,她本意不過是想說烘焙必須用的品種以及她用得最稱心的幾個牌子,結(jié)果,回帖居然有人說她炫富。她很委屈地說:“所有這些東西里,最貴的是那個某某牌的面包機(jī),也不到1 000元,我都沒有買廚師機(jī),算得了炫富嗎?”我在今天寫下上面的文字的時候,也不由自主就想到同樣的問題,貌似我的廚房用品中,最貴的也無非就是某大牌的雙層不銹鋼鍋,其他的,玩的都不過是個心情。
那個人工吹制的水果盤,是香港銅鑼灣一個小店買的,當(dāng)時買的是一套色拉盆和水果盤,過安檢時,因為色拉盆是個半球形,又略有點因為人工吹制的自然凹凸,加上我為了節(jié)省空間,把換洗衣褲都填塞在盆子里,所以掃描的時候看起來是實心的。安檢人員有點不那么確信是個玻璃色拉盆,要我開箱檢查,很丟臉地從里面掏出內(nèi)衣褲。掏出來后,再塞進(jìn)去就有點難了——可能就因為這一掏一塞,導(dǎo)致到家后色拉盆碎成了好幾塊。這使得我更珍惜幸存的那個水果盤了。
需要說明的是,在我理念里,所謂珍惜,就是用得更頻繁。
任何物品,特別是廚房里的鍋碗瓢盆,即便易碎易損,他們的價值也是在于使用。我父母結(jié)婚時有人送他們一套頗有點昂貴的水晶玻璃酒杯,我從有記憶開始就知道這些酒杯很貴,不能碰??v然如此,搬了幾次家后,10個酒杯也破了好幾個,30多年后我父母終于想通,覺得舍得用它們的時候,拿出來一看,不論款式做工,這些個曾經(jīng)美麗的杯子都已經(jīng)很過時了,完全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年要小心翼翼保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