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喝紅酒成為新時尚。許多紅酒鑒賞家展示并炫耀他們的特殊嗅覺和味覺,緩緩道出一大堆引人入勝但凡夫俗子絕難重復(fù)體驗的感覺性名詞:黑加侖味、木煙香、麝香貓(誰吃過麝香貓?)、黑醋栗芽苞、雪松、“溫和的塊菌和鳥欖”、“野味、皮革、李子及野蘑菇的氣息淳樸而優(yōu)雅”、“充滿白果的味道,有點像榛子”云云,而且,5歐元和10 000歐元的紅酒,品鑒用詞并無等級差異。
開始喝紅酒時,我太書呆子氣,一面翻開紅酒鑒賞家們的專欄,仔細(xì)想像他們對某種紅酒奇怪的描述,一面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啜飲一口,閉目尋找“淳樸而優(yōu)雅的麝香貓、皮革、李子及野蘑菇的氣息”,但冥思苦想半天,根本找不到,于是,自責(zé)喝得太少,品鑒能力永遠(yuǎn)處于引車賣漿者流的水準(zhǔn)。
后來才發(fā)現(xiàn),國外品酒家們在同一場合試同一瓶酒,對酒的感覺描繪敘述大相徑庭、絕不雷同,如張三說“濃郁的煙草味”,李四則斷言“新鮮皮革味”,王五語驚四座“陳年地毯味”!反正死無對證,敢說就行。
喝了十多年紅酒,豁然省悟,盡信書不如無書!
其實,喝紅酒唯一基礎(chǔ)就是錢包厚度。
遇到一些新貴,很隨便地提及某月某日在某會所開了一瓶1992年的羅曼尼康蒂(La Romanee Conti)。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老子一瓶酒喝掉10萬大洋!”
這種勃艮第紅酒,年產(chǎn)約4 000瓶,上海有紅酒莊賣這種酒,平常年份的6萬元一瓶,年份好的在10萬元左右,而且還要預(yù)約后從法國空運過來。
至于另外的“九大酒莊”,拉圖、拉菲、木桐、樂邦、塔希、瑪歌、歐布里昂、綠堡、白馬,極少有萬元以下的好年份酒。
其實,喝紅酒非常簡單,你把它看成喝啤酒,心態(tài)就平和了。
喝啤酒,就是清涼、啤酒花的苦味、二氧化碳帶來的舒心透氣解暑,也就是暢快。飲紅酒亦然,就喝它的果香、青澀、回甘,體會它微醺的感覺。
創(chuàng)立“紅酒百分制評分系統(tǒng)” 的羅伯特.帕克,他的味覺、嗅覺系統(tǒng)的靈敏度一定超凡入圣,我等凡夫俗子,根本沒有必要去攀登永遠(yuǎn)可望而不可及的嗅覺、味覺高峰。
換言之,真的擁有這種動物稟賦,未必是好事。
朋友C君,天生極其靈敏的嗅覺,晚上燈下看書,蟑螂從腳邊穿過,他能聞到蟑螂的體味!C君為此痛苦不堪,老有蟑螂味在干擾他聚精會神看書!
上帝造人,都是設(shè)計得恰如其分的。試想,如果人人長了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能夠清清楚楚看到手上遍布的細(xì)菌;長了個極其靈敏的鼻子,抬頭就能聞到3條馬路對面野貓的體味,以及無數(shù)種雜七雜八的混合味道,這種日子該怎么過?
因此,我喝紅酒,絕不再找鑒賞家給定的各種紅酒品鑒感覺,而是得出有以下幾條經(jīng)驗:
第一,按照收入水準(zhǔn)定紅酒?,F(xiàn)在我通常喝一二百元一瓶的新世界酒,如澳洲、美國、阿根廷、智利的紅酒。這種酒的性價比非常高,同等口感的法國波爾多、勃艮第紅酒,價格過千。買新世界酒,最佳選擇是外高橋保稅區(qū)的中國最大紅酒批發(fā)市場,售價遠(yuǎn)遠(yuǎn)低于上海街頭大大小小的紅酒店。這種紅酒店,通常雇美女促銷,她們對紅酒一無所知,只會鸚鵡學(xué)舌般背誦臺詞,然后狠狠一刀。
第二,根據(jù)個人偏好,我喜歡喝濃郁型、單寧味(澀味)略重的紅酒,不太喜歡過于清淡寡味的紅酒。
第三,絕對不喝國產(chǎn)的××××以及新冒出的亂七八糟的酒莊“年份酒”,他們用50噸集裝箱大桶進(jìn)口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無名小酒莊散裝的紅酒重新灌裝,進(jìn)價二三歐元一升,然后打上“92干紅”、“百年窖藏”之類牌子,賣幾百塊一瓶。
第四,買一臺紅酒柜(與冰箱差不多價格),貯存一批自己喜歡的紅酒,在夏天,冷藏到16℃左右,口感最好,而且開瓶后用醒酒瓶讓紅酒呼吸半小時,酒味會更加醇軟。
第五,酒杯宜用大型的紅酒專用高腳杯,不能隨隨便便把紅酒倒在茶缸飯碗里喝;開瓶后的紅酒最好一次喝完,放幾天就會變味發(fā)酸。
第六,根據(jù)自己的味覺、嗅覺找紅酒最基本的口感,例如水果香、橡木味、煙熏味、單寧味,酒體的軟或硬、厚重與淡薄,這些感覺還是能夠找得到的,就享受這種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