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今后只有電子版,不再出版紙質的。這是3月份聽到的一個消息,理由是現(xiàn)今信息社會,傳播和變更太快,當紙媒出版的時候,很可能相關的內(nèi)容就過期了。也就是說,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樣式從此消失,買新書或者藏書,那是不行了,只能打開電腦或者手機在網(wǎng)上看。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是世界上最具有權威性的百科全書,是人類文化的精髓。這樣的書,也將從此與世訣別,成為還叫書,卻又不是書的電子書,心中有一番說不出的滋味。這么說來,離紙制書的徹底消失還遠嗎?說句實話,《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我來說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倒是它的象征性意義更大些。
我不是保守主義者,沒有對新事物看不慣的臭習氣,但畢竟是已經(jīng)捧書看了40多年。有個成語叫學富五車,想想古時候以厚厚的竹簡為書,裝五車,能是多少呢?要是20世紀的書,就是建筑工地上用的手推車,裝五車也不少??!這說明簡便就是好,一千年前你能拿著一本10萬字的書滿街走嗎?不可能吧。這不全仰仗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帶來世界變化。終于,互聯(lián)網(wǎng)來了,電子時代來了。書和讀書的方式徹底變了。前幾年的工夫,一部《紅樓夢》被微縮在一張光盤上,而現(xiàn)在,拿著一個手機,沒有你看不到的。每年都有權威機構宣布全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手機用戶又增加多少億。其實不用說別的,就是每天坐地鐵的時候,瞅瞅那些年輕人,都拿著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一類的東西在看,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盡管看的內(nèi)容不同,但你能得出一個結論:他們不看印在紙上的東西了。也有個別看大本書的,但差不多都是考試大綱復習題集一類的,可以用筆在上面圈圈點點。如果電子書解決了這個問題,估計紙書就更沒年輕人看了。
所以有人預言:10年內(nèi),紙書全部消失,被電子出版物代替?!洞蟛涣蓄嵃倏迫珪分怀鲭娮訒?,就是個佐證。
電子書的特點就是便捷。人類發(fā)明文字為什么?盡可能地記錄傳播一切。書是什么?作者與讀者交流的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子書不過是跟以往的交流方式不同罷了。管它是什么樣子呢,方便快捷就好。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一件大好事。年輕人頭腦清醒,樂于接受新事物,這是他們的生理心理特性決定的。就跟前30年前我們年輕時聽鄧麗君,上年紀的人看不慣一樣。如今我們歲數(shù)大了一些,對于手機上那么復雜的功能,制造者居然還用英文標注,實在是讓我等有點勉為其難了。
忽然想到一件事,倘若如今,孔乙己如何偷書呢?那可是電子版的喲!
編輯/馮 嵐 icarus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