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
說話心里話,我也想“放假”。
幾十年來,我像千千萬萬的“傳統(tǒng)婦女”那樣“兢兢業(yè)業(yè)”一輩子。在家,對孩子牽腸掛肚,對丈夫唯唯諾諾;在外,對同事、上司謹(jǐn)小慎微。人們都說我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一生都有好福氣,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實我活得很累。
隨著兩個孩子成家立業(yè),不久前,我也開始了退休生活。我想,是該松口氣的時候了。誰知沒過幾天,經(jīng)商的女兒便婉轉(zhuǎn)地表示,怕我退休了一下子閑在家中不適應(yīng),要我?guī)退吹?。就在我?xí)慣性地想答應(yīng)時,一眼瞥見老頭子在邊上使眼色,于是,我立即改口:讓我想想再定。
晚上,我問老頭子那眼色是什么意思,他感嘆地說:“你為這個家操勞了一輩子,該歇歇了?!?/p>
“不幫忙看店,女兒會不高興吧?”我擔(dān)心地問。
“你要學(xué)會說出自己的心思。”老頭子心疼地說,“你想想,你會織毛衣,幾十年來,你就沒完沒了地幫同事、親友織。實際上,你每天要操心的事太多,并不情愿幫她們織,而且她們很多人自己會織毛衣,只是有意無意地想偷懶而已。如今退休了,你肯定是想清閑下,如果還答應(yīng)為女兒守店,那豈不是要一輩子為孩子服務(wù)?”
我細(xì)細(xì)思量著老頭子的這番話:是啊,這一輩子,我總是遷就別人,很少說出自己的心思。想當(dāng)年,在大學(xué)念地理專業(yè),我曾憧憬著有一天能游完祖國的天南地北??蓭资陙?,我一直在“心甘情愿地忍受”中為工作為生活忙碌,以至50多歲的我卻沒出過省。如今,沒了家庭負(fù)擔(dān),沒了工作壓力,下半輩子也該為自己活一回了。
第二天,我明確而堅定地告訴女兒:我不能幫你看店,我有自己的事要做。女兒的表情先是吃驚,繼而思索,最后轉(zhuǎn)為會意的笑容。我把老頭子的話告訴她,女兒歉意地說:“對不起,媽媽,您能這樣想很好,祝你晚年生活得更精彩?!睕]想到,第一次沒有顧及女兒的感受,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便能得到她的充分理解。這以后,我開始試著說出自己的心思,竟然發(fā)現(xiàn)少了很多生活煩惱。
心理解析
直接說出心思有助于相互理解
人免不了與別人打交道,在外面是這樣,在家里也是這樣。心理學(xué)家告訴我們,在人際關(guān)系中,為了交往的順利進(jìn)行,就需要進(jìn)行心理換位,也就是凡事多替對方想想。從這個角度說,家庭中兩代人打交道,需要兒女們站在老人的角度,多替老人想想。這是做兒女的本分。但是,心理學(xué)同時又告訴我們,按照人際心理學(xué)規(guī)律,人都具有自我中心意識。就是說,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首先從自己的需要出發(fā),而不是首先從別人的需要出發(fā),總是比較容易理解自己,不太容易理解別人。這不是簡單的品格問題,而是一個人際心理規(guī)律。所以,在一個家庭的兩代人之間,如果老人不直接表達(dá)自己的心思,兒女即使是比較善于心理換位的人,也會有不能很好地理解老人的心思的情況。于是,就有了這樣那樣的一些誤會,繼而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一些抱怨和不愉快。
其實,兒女們在有些事上讓老人不滿意,并不一定是有意的,或許還屬于好心辦了壞事呢。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不少老人退休了閑在家中出現(xiàn)適應(yīng)困難,不少老人在幫扶兒女的事業(yè)中找到了自己不老的感覺。女兒很可能就是為老人好,才提出要老人幫助看店的建議。如果老人怕女兒不高興而不直接說出自己的心思,豈不是彼此都是一份好心,卻反倒鬧成了誤會?事實上,在兩代人的交往中,老人直接說出自己真實的心思,兒女們大多都能如故事中的女兒那樣理解和接受的。
心理支招
該出口時就出口
也許,有些老年朋友這樣想:雖說是兒女,可也是當(dāng)?shù)?dāng)媽的人了,也是三四十歲的人了,怎么不知道我們老人的心思?分明就是對我們不關(guān)心!這種情況不能說沒有。就是今天這個時代,也難免有個別晚輩是不肖子孫。但是,這種情況終歸是少數(shù)。
兒女沒有體會到老人的心思,除了上面說的自我中心外,還有一點,那就是,人際之間具有共同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直接經(jīng)驗的情況下,才容易相互理解,容易體會對方的心態(tài),否則,相互理解就比較困難。在兩代人的交往中,老年人因為是過來人,有自己年輕時的經(jīng)歷,的確比較容易理解兒女。但是,兒女由于還沒有老年人的經(jīng)歷,有些時候就不容易理解老人。比如,老人退休前后的心態(tài)到底是怎樣的,兒女還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如果再沒有機會通過看書等獲得間接經(jīng)驗,就未必能夠很好地體會老人退休前后的心態(tài)了。
所以,老年朋友與兒女的交往中,該直接說出自己心思的時候就直接說出來。不妨套用一句話,叫做“該出口時就出口?!边@,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庭,為了兒女。
閱讀擴展
兩代溝通有秘方
溝通是雙方面的,除了倡導(dǎo)老年人多向子女吐露心聲外,作為子女也應(yīng)該主動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這樣才能達(dá)到最佳的溝通效果,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與沖突,使兩代人在和諧相處中共享生活的美好。下面就幾種不同心理類型的老人,為年輕朋友提出了與之相處的“秘方”。
類型一:寂寞型
表現(xiàn):此類老人常通過緊張的工作和參加各種繁忙的活動來淡化心中的空虛和寂寞。
相處之道:不要否定他們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但同時也要盡量地想辦法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為其提供放松的機會,讓他們感到家人的關(guān)愛,誘導(dǎo)他們擺脫“忙碌”的心態(tài)。
類型二:拘謹(jǐn)型
表現(xiàn):喜歡從周圍人那里得到安慰,做事情的原則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同時他們并不是非常關(guān)心周圍的事物,喜歡享受個人空間。
相處之道:子女和周圍人群只需給他們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就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但也不能與他們太過疏離,要在合適的距離上盡量提供溫暖的安慰。
類型三:成熟型
表現(xiàn):這種類型的老人性情豁達(dá),較能適應(yīng)心理變化,可以用科學(xué)的態(tài)度來對待社會和生活,而且會主動去參與社會活動,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朋友。
相處之道:晚輩們只要是懂事、孝順,他們就會感到很愉快。
類型四:悲觀型
表現(xiàn):喜歡把錯誤和不幸的遭遇歸結(jié)于自己的失敗,感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比較敏感,對待一切事物都持悲觀態(tài)度,不樂意改變現(xiàn)實,對社會活動沒有信心,更沒有興趣。
相處之道:應(yīng)以勸解和熱情的鼓勵為主,同時,要給老人分析具體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切忌沒有耐心敷衍搪塞,否則會讓他們進(jìn)一步沮喪憂郁。
類型五:唯我獨尊型
表現(xiàn):喜歡為子女和晚輩做決定,不愿承認(rèn)自己的衰老,稍有變故就會鬧情緒。有的老人本來很正常,然而失去工作和社交圈子之后也會產(chǎn)生攻擊性。
相處之道:老人在氣頭上時子女可以暫避鋒芒,通過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消除老人的怒氣,事后再平和溝通。切不可對老人不理不睬,否則會加重他們的心結(jié)。
類型六:孩子型
表現(xiàn):喜歡“撒嬌”,辦事說話逐漸充滿孩子氣,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會賭氣。兒孫在眼前時鬧別扭,離開子女后又覺得無法忍受,讓子女有一些無從所適。
相處之道:為老人打造盡可能豐富的生活,使他們的依賴性降低,會逐漸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