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鄭淵潔,并不是一次太愉快的體驗。1995年,當我在家鄉(xiāng)路邊的報攤上翻開那本名叫《童話大王》的雜志時,我原本以為會看到一些溫馨可愛的小故事。結(jié)果,十幾頁文字翻過,我竟然生生被氣得漲紅了臉。
那時候,我是個驕傲的小學生,脖子上系著紅領巾,袖子上別著“三道杠”,下課的時候在廣播站讀文章、講故事,自習課又要坐在講臺上維持秩序,整個人都洋溢著“好學生”的光芒。
可這光芒卻被一篇童話諷刺得體無完膚。十幾年過后,我還能記得,在那篇名叫《馴兔記》的童話里,所有的“好學生”都會突然間變成兔子,而家長、老師則會為他們的轉(zhuǎn)變感到由衷地高興。
“溫柔、順從,不調(diào)皮搗蛋,我們就是要把你們培養(yǎng)成這個樣子呀!”一位激動的老師在文章里說。
這部短短的童話把抨擊的言辭都隱藏在一些淺顯的比喻里。比如,“好學生” 們利用耳朵長的優(yōu)勢,不放過班上任何同學的竊竊私語,時刻向老師匯報;或者利用比別人多一瓣嘴唇的優(yōu)勢,從事著班干部工作,說服同學趕快變兔子。
一個好學生哪里受過這種羞辱?更要命的是,對比之下,我發(fā)現(xiàn)這還真是自己常做的事情:偷偷記錄不守紀律的同學名字、在班會上向全班同學侃侃而談“不辜負老師和父母的期望”。
我覺得自己肺都要氣炸了。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鄭淵潔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只看過電視上關于舒克、貝塔的動畫片,它和其他動畫片看起來并沒有太多不同??晌淖掷锏泥崪Y潔卻有著更大的野心,他不僅在講有趣的故事,而且還在傳遞著一些簡單卻鮮明的觀點和立場。
這是其他童話故事罕有的特質(zhì)。也許正因如此,氣鼓鼓的我才會依然買下了那本《童話大王》,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慢慢成為這本小雜志的忠實讀者。
很難總結(jié)我從這些小小的童話故事里收獲了什么,那是一些零星卻復雜的感受??傻拇_是“差學生”皮皮魯?shù)墓适伦屛殷@覺,自己原本驕傲的優(yōu)越感毫無根據(jù),成績不好的同學也有自己優(yōu)秀的一面;而更多的故事則反復陳述,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有很多,而“聽話”大約是最不重要的那一個。
如今回過頭來看,這也許是一場關于“平等”和“自由”的最淺顯的啟蒙。
因為個人的興趣,我讀過不少童話故事,但鄭淵潔的作品應當是其中最獨特的一類。如果說普通的童話故事是“奶糖”,講些簡單的小故事,希望教育孩子養(yǎng)成誠實、禮貌這些基本的品德;那鄭淵潔的童話可以被稱作“糖衣藥片”。他孜孜不倦地用不同的故事宣揚同一種價值觀,糾正當代教育的偏差。盡管,它們被包裹在一些以老鼠和大灰狼為主角的“糖衣”故事里,讀者也只是一群年幼的孩子。
后期的鄭淵潔嘗試了更多宏大的題材,甚至一度有傳言他的作品被美國好萊塢購買了改編版權。不過,我的記憶還是停留在年幼的時候看到的那些童話故事。我相信,在我初萌的人生觀里,它們打下了足夠的烙印。
鄭淵潔抨擊當代教育的言論有很多,付諸行動的也不少。十九年前,一位名叫鄭正的小學生引用他的名言“成績差的學生不一定沒出息” 反駁校長,被校長反將一軍:如果能請來鄭淵潔,就免了鄭正的作業(yè)。結(jié)果,鄭淵潔真的去學校,做了講座,鄭正從此再沒寫過作業(yè)。
當然,最著名的一個例子,還是他讓自己的兒子鄭亞旗退學,在家接受教育。當時,我身邊有不少人等著看笑話。不可否認,鄭淵潔的言論有很多偏激的部分,很多人更愿意相信,他的觀點,只是過于強烈的反叛精神集合之后的謬論。
但時間證明,鄭亞旗和鄭正如今都有了自己不錯的人生。在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連我自己都長出了一口氣——那是我贊同卻無法嘗試的選擇。事實上,盡管他的童話的確改變了我年幼的思考和認知,可從表面上看來,我仍然戴著紅領巾、別著“三道杠”,努力學習,并且依然“聽話”。
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反抗現(xiàn)實的勇氣,但至少我終于知道,這樣的現(xiàn)實并非理所當然。
我從沒有見過鄭淵潔本人,卻一直關注他的消息。最近,這位童話作家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起因是他在微博上建議取消小學班干部制度,因為在他看來,小學的班干部簡直就是在“培養(yǎng)官僚”。
一名小學生在網(wǎng)上貼出了公開信,指責鄭淵潔“刺痛了全國現(xiàn)在或曾經(jīng)是小學生班干部的心,刺痛了小學生班干部家長的心,刺痛了祖國未來的心”。
“您是名人,您有大放厥詞的權利,但請您不要肆意摧殘祖國的未來……要論此理,您才是民族罪人、千夫所指,您懂不懂得!”這名小學生在公開信里說。
多眼熟的場景——又是一個被氣得漲紅了臉的孩子。
【選自中青在線】
插圖∕眼網(wǎng)恢恢∕張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