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之日起,就非常重視加強革命紀律。
早在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時,就要求部隊官兵對待人民群眾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罵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縣荊竹山動員部隊向井岡山進發(fā)時,規(guī)定了三項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1928年1月,部隊進駐遂川縣城后宣布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同年3、4月間,部隊到達湖南省桂東縣沙田村,毛澤東向全體官兵正式宣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nóng)民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從而奠定了紅軍統(tǒng)一紀律的基礎。后來,根據(jù)形勢的發(fā)展和部隊的實踐經(jīng)驗,又將“行動聽指揮”改為“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nóng)民一點東西”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打土豪要歸公”改為“籌款要歸公”,后又改為“一切繳獲要歸公”。六項注意也逐步修改補充成為八項注意: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對其內容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從此,內容統(tǒng)一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全軍的統(tǒng)一紀律,并被譜成歌曲廣泛傳唱。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