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看到下面一個故事。1996年,一個在加州工作的老兄,在報紙夾縫廣告里看到一則賣車的公告,說一輛幾乎全新的保時捷,只賣50美元。這位老兄按照廣告上的地址找上門去,一位面容姣好的少婦接待了他,將他引向車庫,打開車庫門,他傻眼了,的確是一輛良好的保時捷,一問價錢,的確只賣50美元。少婦說,我的丈夫前幾天跟他的女秘書私奔了,他打來電話說,要我把這輛車賣掉,把錢寄給他,所以我就賣了這車,給他寄50塊錢。這個故事傳播良久,1948年在英國最先傳播,1979年背景變成了芝加哥,到現(xiàn)在有許多版本,人們喜歡這個故事,大多基于女子的報復(fù)心理。我覺得,這個故事之所以讓人喜歡,還有個原因,那就是貪便宜的心理?,F(xiàn)在,我們的電視導(dǎo)購節(jié)目還天天在講類似的故事,198塊錢能買到純金項鏈,老板為了慶祝公司成立十周年,268塊錢賣瑞士名表,數(shù)量有限,最先打進電話的人才能買到。
還有一則故事是這樣,某一班從倫敦飛往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的飛機上,一個白人婦女和一個黑人男子并排而坐,她向乘務(wù)員提出要求:“我不能坐在這里,挨著這么一個有體臭的人,我要換座位?!狈?wù)員說,您稍安毋躁,我去看看。過了會兒,服務(wù)員回來說,抱歉,經(jīng)濟艙今天滿員,不過我們的頭等艙還有空位子,我和機長商量過了,我們可以提供升艙服務(wù),但是頭等艙的座位不能給您。服務(wù)員轉(zhuǎn)向黑人:“您不應(yīng)該和這位勢利眼的婦女坐在一起,我們把您安排到了頭等艙?!憋@然,這樣的故事也并不真實,人們樂于傳播這樣的故事,就是希望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一點兒。
(小雅薦自《新民周刊》)
責編:kats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