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深圳幼兒園學童早起兩小時,5歲的婷婷凌晨5點就起床上學。她胸前掛了一個小包,里面裝有香港發(fā)出的回港證,廣東省公安廳發(fā)出的邊境特別通行證、跨境學童證,還有香港天水圍可瑞幼稚園的班級信息。
婷婷是內地“雙非”父母在香港生的孩子,擁有香港居民身份,可享受香港教育。從兩歲零10個月開始,婷婷已經跨境到香港的幼稚園上學3年。今年9月份,她將入讀香港元朗的一所小學。在深圳各個關口,每天有1.3萬學童像婷婷一樣跨境到香港讀書,主要是幼稚園和小學的學童。
深圳約有7家跨境校車企業(yè)
7點多,深圳各個關口迎來最早最龐大的過關群體。跨境學童排成十幾米長的隊伍,拖著手或拉著衣角。來自同一家跨境校車公司的多名保姆分別在隊伍前中后的位置看管小孩。出入境大廳充滿孩子的喧嘩聲。
據統(tǒng)計,深圳約有7家跨境校車企業(yè),服務于1.3萬跨境學童。這些公司都給自己的小客戶制作了掛包,便于攜帶各種通關證件。
深圳市交警局今年年初在福田口岸新增跨境校車專用停車位,6~10個車位,可滿足30輛校車。交警局通報,目前羅湖口岸每天過境學童約數千人。羅湖口岸和福田口岸通關業(yè)務均為滿負荷運作,交警局認為不宜再增加接送車輛和跨境學童人數。
從深圳集合點上車到達關口,婷婷在保姆帶領下穿過兩個關口。出香港關后,婷婷換乘香港牌照大巴前往學校。有些學童更需要中途下車,再換一輛汽車才能到學校。
把家安在靠近口岸的地方
楊太太在決定讓女兒到香港讀書后,便搬到關口附近居住。
據了解,跨境學童的家庭多數都像楊太太這樣,都把家安在靠近口岸的地方以便孩子上學。各個關口又有不同特點。深圳灣口岸的房價較高,居住環(huán)境好,部分家庭收入情況很好的家庭會選擇住在這附近。羅湖區(qū)和福田區(qū)的房價較深圳灣低,且有火車連接香港境內,是較多家長的首選居住地。其中,福田口岸相對羅湖口岸更有優(yōu)勢,它到香港各區(qū)的距離都很近,受到跨境學童家長青睞。
上水、粉嶺等香港北區(qū)的學校由于最靠近深圳關口、交通便利,成為最多跨境學童就讀的區(qū)域。
皇御苑是位于口岸附近的大型樓盤。門口因有廣闊空地,成為各種跨境校車召集學童的集合點。每天早上6點多開始到7點半前,住在皇御苑或附近樓盤的跨境學童就由家長帶到大門等候,各家跨境校車公司把車開到這里將學童送到關口。
深圳約有7家跨境學童校車公司,較出名的有“禮姨”、“蓮姨”、“葉太”。三家公司接送的跨境學童多達5000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一家公司用小巴接送跨境學童。
除了刷成黃色的校巴接送跨境學童,皇御苑門口還有做私家車出租生意的女人在招攬生意。她們主要面向年紀稍大的跨境學生,提供小轎車專車送往關口,10塊錢一趟。一名招生意的女人透露,有些孩子不愿意乘坐普通出租車,家長就讓他們乘坐小轎車。如果到了香港還要專車送往學校,就需要提前預約。
校車公司可代為申請學校
黃菁葒是香港人。2003年在香港醫(yī)院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她住在醫(yī)院九樓,需要睡加床。而該院六樓已全是講普通話的產婦。
隨后她和丈夫到深圳投資生意,孩子需要每天從深圳到香港走讀。于是黃菁葒萌發(fā)了開校車公司的念頭。她招的校車保姆也是孩子的家長,工作的同時還可以親自帶孩子上學放學。
收費方式大致分為兩種:跨境校車在深圳駛抵各個口岸,然后專人帶過關,再乘坐校車公司香港的校車前往學校。這種形式深圳這邊收費600元人民幣/月,香港那邊600港幣/月,共合價格約每月950元人民幣左右。另外一種是家長把孩子送到關口,校車保姆帶孩子過關,然后乘坐校車前往,價格是每月700港幣左右。香港政府每月向學童發(fā)放400港幣的車船津貼,申請成功的家長可節(jié)省一些費用。
校車公司提供一條龍服務,只要是有香港身份的適齡兒童,他們可以代為申請學校。只要交齊孩子的回港證、回鄉(xiāng)證、家庭住址證明、出生證、香港居民家長的身份證,就能辦好。
校車公司一般向家長了解希望讀全日制還是半日制學校、學費支付能力以及宗教信仰。
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11月,經由羅湖、沙頭角、皇崗、深圳灣、文錦渡等口岸往返的跨境學童比上一學年增加23.2%。2011年9月開學后,深圳邊檢總站初步統(tǒng)計,跨境學童數量比上一學年增長約10%。
學童數量增加的一個原因是學童低齡化。因為香港當地出生率回升、幼稚園學位難求,迫使家長盡早將孩子送到香港念書。有媒體引述香港一家幼稚園負責人的話表示,以往內地家長希望孩子5歲左右到香港讀幼稚園,但隨著插班學位越來越少,加上需要提前一年申請學位,兩歲大的幼兒紛紛加入跨境走讀行列。
黃菁葒的校車公司已開設各個口岸的車輛,到天水圍、大埔、東涌、上水、粉嶺各學校均有專線。今年年初邀請全公司工作人員吃飯,在未完全到齊的情況下員工就有100多人。
幼稚園招收內地學生的意愿強烈
部分校車與學校之間形成互相帶動的關系。
跨境學童過關上學,在交通方式上以乘坐中小巴、保姆車和跨境直通巴士為主。
接近香港一家小學的人士透露,該校原本只有兩三名跨境學童,后來一家校車公司上門談合作,介紹生源,并把專線連到該校,跨境學生才多了起來。
“需要各方面配合,才能招收跨境學童。”該人士說。
相比起北區(qū),元朗、天水圍、大埔等區(qū)域學額還不太緊張,黃菁葒希望把校車線開到那邊去。
“幾年前跟香港政府部門談,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跨境學童對香港學額的沖擊這么大?!秉S菁葒說。
與北區(qū)學校學額不足的狀況相反,一些學校沒有生源,面臨關閉。離島區(qū)東涌,從羅湖口岸過關需轉幾趟地鐵才到達。一家幼稚園就存在學生不足的情況。菁葒校車公司給他們做了三個星期的推廣,就為這家幼稚園招滿了學生。
在接受采訪期間,有其他學校給黃菁葒打電話,希望她能給學校介紹生源。
一些幼稚園招收內地學生的意愿強烈。一家香港幼稚園私底下承認,目前學額已出現緊張,不過,他們仍然希望留一半的學額給跨境學童。
香港學校的教職人員不能收禮,100元以下的禮物都需要向學校報備。不過,辦學團體可以接受捐款?!半p非”家長通常家庭富裕,捐款比香港家庭大方得多。
(何樂東薦自《經濟觀察報》)
責編:kats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