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雄,長沙英達外語學校的校長。1984年以口語、筆試兩個華中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中美教師交換計劃的成員,多次走出國門,曾為長沙帶來一場英達外語教學革命的風暴。
趙銘,趙雄之子。1995年10月21日生于湖南長沙,上過幼兒園后,便開始了在家自學的生涯,7歲開始自學鋼筆畫,13歲便在美國哈丁大學舉辦個人畫展,14歲時速寫作品被選為長江出版社《蟻居》一書的插圖,現(xiàn)主攻水彩畫、鋼筆速寫。
辦學的人卻讓自己的兒子在家自學,且兩人都頗有名氣和成就,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兒子退學,父親定規(guī)矩
趙銘小時候上過一個名叫“諾貝爾”的幼兒園,那里的氛圍至今讓他很留戀。那里很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氣氛又很活潑。老師教大家唱歌、畫畫,還教國際象棋等,趙銘很喜歡那里。
趙銘學了一段時間象棋后,和爸爸下棋,滿以為自己必勝,誰知卻接二連三地輸棋。趙雄每次贏了都歡呼自己是天下無敵,氣得趙銘又哭又鬧,結果被趙雄狠狠揍了一頓。趙雄說:“我就是要告訴趙銘,如果他在社會上這么傷害別人,別人也肯定對他不客氣。至于輸棋,真實的社會就是這樣,沒人會讓著他。”
到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趙銘請求離開學校,理由是:對學校生活失去了興趣。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爸爸趙雄竟然答應了兒子這個荒誕的請求,但要求兒子在家自學,并給他定了規(guī)矩:兒子可以自由安排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時間,但要接受父親的監(jiān)督和檢查。
在趙雄看來,兒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很多。一是作業(yè)負擔大,孩子休息時間少;二是沒有自由,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學習;三是早上起床太早,整天精神不好;四是自己感興趣的事不能做,不感興趣的事不得不做。
趙雄讓孩子自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問。檢查以分數(shù)為中心,每得一分就能得1元錢。比如說檢查他畫的漫畫,四幅小畫為一組,每幅可得1分,如果畫得好,那么除了基本分4分外,還可能獎勵1分,也就是5分,如果畫得差就可能是1分、2分。語言學習、數(shù)學、小提琴等都有相應的評分方式。有一段時間,趙銘迷上了唐詩,為此,趙雄特意在課程里加上了背誦唐詩這一項。對于古詩歌,他自己讀,讀出韻味后,還要背誦,錯一字扣分,停頓忘了也扣分,還要把意思解釋出來。閱讀這一項,趙銘有段時間對《環(huán)球時報》和《小故事大智慧》很感興趣,閱讀之后,父親要求他必須把中心思想講解出來。數(shù)學一直是趙銘的長項,目前自學和同齡人的進度同步。英語學習上,他喜歡閱讀英文小說,水平較高。
趙雄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協(xié)商者,一個伙伴,一個發(fā)工資的裁判,一個孩子信賴的顧問。這樣在孩子心中就有了重要的地位,講的話孩子基本上都能聽得進去。養(yǎng)兒不為防老,應該為他成長好,讓他幸福。一個從小對自己負責的人,不可能沒有責任感,長大后自然會對父母負責。而被過分溺愛的孩子會對父母有仇恨感,因此應該盡早用社會的要求來要求孩子。
兒子自學,父親出主意
趙雄親自為兒子制訂最適合他的學習計劃,每天檢查驗收,再計算獎懲金額等。
在長沙市御景龍城小區(qū)趙雄的家里,趙銘正在學習,他在學習中可以賺到錢,自己處理錢。父親給他定了規(guī)矩,每個月生活費只有100元錢,如果他想買鞋,家里只出30塊錢,其余由他自己承擔,他要對自己的金錢負責任。在家自學,主要課程是畫畫、魔術、小提琴、房屋設計,趙銘嘗試了很多,也放棄很多,這都是為了尋找他真正愛好的東西。多年過去了,趙銘幾乎放棄了其他學業(yè),專攻鋼筆畫。他還給自己做了規(guī)劃,再打一定時間的畫畫功底,然后去學水彩畫,開闊自己的眼界。
每天,趙銘起床后,一洗漱完畢,就背起自己的畫夾,走出小區(qū)大門,外出作畫。他的目的地并不明確,看到有感覺的建筑或者風景就停下來,打開畫夾,拿出鋼筆開始畫。公園、酒吧、古建筑、街巷前,都留有他的足跡。他通常會凝視前方,忽而又拿起鋼筆,運筆如飛。他曾去了一趟貴州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待在岳麓書院的角落里寫生。因為感興趣,趙銘在畫畫上很刻苦,經常走很遠去尋找景點。
盡管自控能力很強,但趙銘畢竟只是個孩子。兩年前他迷上了網絡游戲,喜歡玩跑跑卡丁車。早上爸爸媽媽一出門,他馬上打開電腦玩游戲,聽見開門聲就關機。但爸爸媽媽回來一摸,電腦都是熱的。看到兒子這么貪玩,母親肖萍很著急,而趙雄卻說:“讓他玩吧!”就這樣,趙銘在爸爸的“縱容”下玩了一個星期,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游戲,最后大病一場,病好后再也不玩了。
趙銘說自己平時主要的開銷是打車、買飲料、文具和書,花的錢都不算多。有一陣子,長沙街頭開了一家魔術道具店,趙銘被那些稀奇古怪的道具所吸引,便迷上了變魔術。趙銘的魔術練得相當不錯,甚至小有名氣,有一次還被湖南一家電視節(jié)目《越策越開心》請去現(xiàn)場表演。表演一球變四球,一個紅球,變成四個放在手上,然后再變回一個。但不久之后,趙銘對魔術的興趣漸漸淡了。道具買了一筐,現(xiàn)在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趙銘還癡迷過一陣子小提琴。那是他看電影《卓別林》的時候,他覺得影片中的小提琴配樂特別好聽,于是提出要學習小提琴。趙雄為他請了老師來,他居然指出那老師哪里拉錯了,不是那個音。趙銘耳朵很靈敏,他可以聽一遍曲子,就能自己把它拉下來。然而過了一年多,他又決定放棄了,他的解釋是:他覺得自己不可能成為偉大的小提琴家。對于兒子的喜新厭舊,爸爸總是很理解,認為只要是兒子做了一段時間就不再做的,必定是不適合他的。趙銘真正堅持了四五年的課程,只有畫畫。他畫畫很有性格,自己選景,凝視一段時間后,用鋼筆在紙上一氣呵成,從不修改。一位畫家看到趙銘的畫后,贊嘆不已,認為他的畫有一股靈氣在閃現(xiàn)。剛開始學畫的時候,趙雄也想請老師教他,但被趙銘拒絕了。原因在于他不喜歡素描,因為素描總要求修改,而趙銘從小畫畫就不修改。
有人問趙雄,讓兒子趙銘搞藝術,是不是因為這個容易成功。趙雄說:“我不用兒子證明我教育的成功。如果那樣,不是為了兒子,而是為了我自己的面子?!睂τ趦鹤邮欠窀械叫腋?,趙雄說:“兒子覺得在家里很幸福,我就尊重他,他爺爺奶奶都來和我爭執(zhí)。我告訴他們,我的決定是以兒子的意愿為出發(fā)點的。”趙銘很有個性,小小年紀自己買了個戒指戴在手上。對此,趙雄說:“他戴戒指我不放在眼里,社會允許就戴,等社會不允許了,他自己就會摘了。”
趙銘認為爸爸的聰明在于理性、不保守,不足就是脾氣有點急,不過現(xiàn)在慢慢磨好了。有人評論趙銘是中國最幸福的孩子,記者問:“你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嗎?”趙銘說:“我們心理上不同,想事情的層面不同,我可能更成熟一些。我理解我父親放養(yǎng)我的理念。很多父母為孩子設計一條路,可社會變化很快,路要自己走,所以我理解我父親的想法。父親是我身邊出主意的朋友,精神上的支持者。”
難道趙雄不擔心兒子將來找不到工作嗎?趙雄說:“幸福而自由的心靈比什么都重要,找不找工作,能不能找到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走的路,看似很安全,其實很危險。大家都不走的路,看上去很危險,其實很安全?!壁w雄并不擔心兒子找不到工作。
兒子小有成就,父親淡然
趙雄覺得不幸福的孩子,學什么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孩子覺得幸福,才是真正的成功。他認為兒子是全中國最幸福的,對兒子的要求很放松,只在乎結果,不計較過程。他每天讓孩子睡到自然醒,到9點多鐘才起床,認為這樣的孩子個子長得高。趙雄認為,調動孩子本能的想法,激發(fā)他的潛能,讓孩子負起責任最重要。
真正讓趙銘感到煩惱的是經常有人會跟他嘮叨為什么不上學。提起此事,趙銘有些激動,他說有次外婆叫他去老年大學學國畫,那里都是些老頭兒老太太,思想很傳統(tǒng),看到他不上學,就圍著他嘮叨,說他這樣如何如何不好。趙銘受不了這些話,學了兩天就不學了。反對的聲音不僅來自社會,爺爺奶奶也不支持。趙銘去他們那里一次就被說一次,他們想盡各種辦法想把他拉去學校學習。
許多人問趙雄:“為什么要把孩子放在家里學習而不是去學校呢?”趙雄說:“我并沒有不讓孩子去學校,去學校學習還是在家里學習,我讓他自己選擇?!?/p>
2007年春,長沙一家電視臺不相信是趙銘自己不愿意上學,覺得是家長施加了自己的意愿。于是,他們將趙銘送到了望月湖小學,讓他跟班上課,看看效果如何。試了一個上午,第一節(jié)課是語文,趙銘表現(xiàn)差了一點,后來,就很不錯了,數(shù)學課上很快理解了老師講的東西。午休的時候,好奇的學生們全圍在趙銘跟前,教趙銘玩游戲。但趙銘并不覺得有意思。趙銘覺得人應該寂寞一點,自己能夠控制自己。而趙雄則認為,孩子的社交能力與上學根本就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只有在家里,孩子才能做到更自然地交往。
趙雄更偏重于讓兒子觀察、了解社會,希望兒子成為觀察者和思考者,過有意義的幸福生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2008年,他們參加湖南衛(wèi)視《2008我是冠軍》節(jié)目,趙雄、趙銘一直扮演旁觀者的角色,觀察每一對親子選手的表現(xiàn),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驗。趙雄作為英達外語的創(chuàng)始人和海歸校長,在全省擁有十多所連鎖分校,平時應該很忙,為什么愿意抽出時間帶孩子來參加這個節(jié)目呢?趙雄說:“為了兒子。兒子在家,除了周末打乒乓球和下棋,和同齡人交往不多,參加這個節(jié)目,讓兒子了解一下別人的生活。”
節(jié)目中,趙雄和趙銘終于登上了PK臺。暴烈的日光照在父子倆黝黑的皮膚上,對手是來自甘肅會寧具有堅韌頑強性格的李曉母子。比賽進行到三分之二的時候,雙方沙袋的重量不斷增加,已經到了極限的邊緣。李曉和趙銘的手都在顫抖。這時,趙雄問兒子:“你還撐得住嗎?撐不住就放棄算了?!眱鹤踊卮穑骸霸賵猿忠幌?。”就在此時,趙銘的手松了,“啪”的一下,沙袋落在了地上。趙銘被淘汰了,李曉勝出。趙雄牽著兒子的手,各自背上背包,轉身而去。過后,趙雄說:“他只看中比賽這個過程,不會過分注重結果。”
2009年2月4日至28日,應美國哈丁大學藝術系的邀請,趙銘在這里舉辦了一場個人畫展。美國《市民日報》稱趙銘是中國少年美術家,他的藝術遠高于他的年齡。這是對他的中肯評價,也是對他的贊美。在隨后的十多天時間里,趙銘在美國辦的畫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許多參觀者在他的留言本上寫下留言:是上帝讓我能夠見到你的作品。令許多美國人吃驚的是,趙銘用鋼筆畫的畫,從來不用修改,也不能修改。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畫展期間,美國哈丁大學多名學校領導希望他能夠留下來學習,但趙銘一一拒絕了。他說他更喜歡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尋找靈感。
2012年3月10日,趙雄和趙銘父子做客湖南衛(wèi)視一欄節(jié)目時,趙銘在現(xiàn)場用鋼筆畫畫,畫的是父親的背影。主持人問趙銘:“你的理想是什么?”“近期想在國內開一個畫展,遠期嘛,當然是畫一幅偉大的作品?!壁w銘說完,大聲笑了起來,他笑得怡然自得,笑聲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心。祝愿他取得更好的成績,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