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妹妹身患癌癥,臨終前將2歲的女兒托付給大姐袁清杰;幾年后,弟弟突遭婚變病倒,6歲的侄兒無人照料,袁清杰又把侄兒領回了自己家。
加上自己家的兩個孩子,面對四個年齡接近的孩子,袁清杰和丈夫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十幾年沒添過一件新衣服,十幾年沒舍得亂花一分錢,對孩子們傾盡全部心血,終于把他們全部送進了大學……
釋放全部母愛,撫慰外甥女與侄子的傷痛心靈
1985年6月的一天,大連市金州新區(qū)的袁清杰正在家里忙活,突然聽到妹妹身患癌癥,而且已經(jīng)到了晚期的噩耗。當時,她驚得半天沒說出話來。明白過來后,她放下手中的活兒便往醫(yī)院趕。從此,她天天奔波在從家里到醫(yī)院的路上,陪妹妹治療,為妹妹做可口的飯菜,幫她籌錢,鼓勵她戰(zhàn)勝病魔。然而,1985年年底,死神還是帶走了妹妹。臨終時,妹妹懇求大姐幫自己養(yǎng)育2歲的幼女琳琳,袁清杰義無反顧地答應了。然而,妹妹新逝的幾年里,妹夫不愿琳琳離開自己,后來再婚時,才同意袁清杰接走了琳琳。
不幸的是,幾年后,袁清杰平靜的生活再次被打破。1993年年初,袁清杰弟弟的婚姻亮起了紅燈,弟媳態(tài)度堅決地提出離婚,一個人去了德國。弟弟心受重創(chuàng),一下病倒了,連活兒都干不了了。眼看著弟弟6歲的兒子整天吃了上頓沒下頓,袁清杰二話沒說,將侄子小浩也接到自己家中。
望著這兩個一個母親去世、一個被母親拋棄的苦命孩子,袁清杰的淚水止不住地流。她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讓這兩個苦命的孩子感受到母愛的溫暖、家的溫馨,一定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才。
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琳琳、小浩,再加上袁清杰自己的兩個女兒,袁清杰和丈夫一下子成了四個孩子的家長。四個孩子雖說有親緣關系,但畢竟來自三個家庭,琳琳和小浩剛來到袁清杰家時總有一些生疏感,說話、做事都怯生生的。袁清杰還記得琳琳剛來沒多久時,有一次,琳琳掃完地,將掃把放回原處時沒放好,掃把“啪”的一聲倒了。這原本沒什么,扶起來就是了,可懂事的琳琳邊扶掃把,邊小心地往袁清杰這邊看。正巧袁清杰聽到聲音也往琳琳這邊看,倆人目光相撞的一瞬間,袁清杰從琳琳眼中讀到了她內心的膽怯和自責。這讓袁清杰的心感到了深深的刺痛,她想,一定是自己天天只顧忙碌,忽略了和孩子的溝通才讓她這么謹小慎微的。她明白,要讓孩子在自己家中長期生活下去,就必須讓他們從心理上接受自己,親近自己,把自己當成母親,把這里當成他們的家。于是,她輕輕地走到琳琳身旁,拉著琳琳的手,讓她依偎在自己身旁,微笑著對她說:“琳琳不用怕!以后大姨這里就是你的家?!?/p>
與世上大多數(shù)母親一樣,袁清杰不怕日子過得累過得苦,就怕孩子生病,尤其是怕外甥女琳琳和侄子小浩生病。因為,善良的她擔心萬一遇到什么問題,對不起逝去的妹妹和備受疾病煎熬的弟弟。一天,午夜時分,小浩感冒發(fā)燒引發(fā)了哮喘,小臉燒得通紅,呼吸也極其困難。袁清杰見狀心急如焚,可當天丈夫不巧不在家。袁清杰顧不上天黑,一個人騎上自行車帶著小浩便往醫(yī)院跑。袁清杰家所在的村子要到醫(yī)院必須穿過一條鐵路,由于心急,袁清杰光顧著低頭奮力蹬車,忘了看遠處有沒有火車,結果快到鐵道口的時候,一列火車呼嘯著駛來,袁清杰聽到尖銳的火車鳴笛聲,才忽然剎住車?;疖囎吆?,她發(fā)現(xiàn)自己出了一身的冷汗。經(jīng)過醫(yī)生診治,小浩很快轉危為安。袁清杰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面對生活重擔,自學裁剪理發(fā),背水一戰(zhàn)創(chuàng)業(yè)
對于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來說,撫養(yǎng)好兩個孩子已經(jīng)不易,如今撫養(yǎng)四個,吃苦受累不必說,孩子們的衣食等日?;ㄙM就是一大難題??稍褰懿幌胱尯⒆觽冸m然有了家,卻個個面黃肌瘦。她不能讓孩子們在生活上受屈,尤其是琳琳和小浩。
當時袁清杰和丈夫都在鎮(zhèn)上的企業(yè)打工,每月收入加起來僅幾百元,經(jīng)濟壓力可想而知。但袁清杰毫不猶豫地把家里收入的絕大部分用在了孩子們的吃穿上,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吃飽,保證他們身體健康。在吃上花費大了,其他方面自然就拮據(jù)。為了省錢,袁清杰給孩子們買衣服時,總是先給年齡大的外甥女和侄子買,而讓自己的兩個女兒撿外甥女和侄子穿小了的衣服穿。后來她還特地學會了剪裁,凡是孩子們穿的衣服,只要自己能做的,不論內衣外衣,冬裝夏裝,她都自己做。至于自己和丈夫的穿戴,能省則省,倆人從不亂花一分錢。那時袁清杰不到40歲,村里同齡的女人大都打扮得光鮮漂亮,可她卻幾年都沒買過一件新衣服。為了節(jié)省開支,她還到理發(fā)店學會了理發(fā),把孩子們剪頭發(fā)的事全包了下來。
自從琳琳和小浩來到家中,袁清杰就有一個心愿,無論多難也要讓這兩個孩子和自己的兩個女兒多讀書,將來考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有一個美好前途。但她心里也清楚,要供四個孩子從小學讀到大學,得花不少錢,憑家中目前的經(jīng)濟能力根本不可能,因此有一陣子,袁清杰天天為四個孩子日后的學費發(fā)愁。
丈夫知道她的心思后勸袁清杰:“這件事光愁是沒有用的,最難辦的是這四個孩子年齡相近,如果前后考上高中、大學,一段時間內一次性需要的錢可不是小數(shù)目,要想解決就得另外琢磨辦法!”“是啊!是得另想辦法!那有什么辦法呢?”丈夫和袁清杰都絞盡腦汁,走在路上都在不停地想。
一個星期天,袁清杰去趕集,聽著商販們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她突然想到:對??!做生意賺錢快,如果干好了,四個孩子今后的學費不就解決了嗎?回到家袁清杰和丈夫說了自己的想法,丈夫聽了表示贊同,倆人決定背水一戰(zhàn),創(chuàng)業(yè)賺錢。下定決心后,袁清杰開始四處打聽合適的小項目。她的良苦用心得到了一位在水泥廠工作的朋友的敬佩,朋友很快幫她攬到了給水泥廠加工編織袋的活兒。與此同時袁清杰的丈夫也了解到,搞長途貨運挺賺錢。于是1993年年底,夫妻倆雙雙辭去工作,從親朋好友處東拼西湊了12萬元錢,準備創(chuàng)辦廠子。為了穩(wěn)妥起見,倆人經(jīng)過仔細商量決定,由袁清杰籌辦小工廠,以圖日后發(fā)展,丈夫去干風險相對小的運輸,以保證家中基本收入。
辦工廠談何容易,從工廠廠房的選址、建設,各項手續(xù)的辦理,到設備的購買、調試,以及工人招聘,袁清杰事必躬親,整天忙得腳后跟打后腦勺。等到廠子投產(chǎn)了,她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有時水泥廠臨時追加訂單,她連節(jié)假日都撈不著休息,經(jīng)常和工人們一起什么活兒都干。一次,水泥廠一位業(yè)務員到廠里找她辦事,路過倉庫門口時看到幾個人正往車上裝加工好的編織袋,出于職業(yè)本能,他停住腳步想看看這批活的質量,正巧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扛著一捆編織袋從倉庫里出來,他一看竟是袁清杰,不免驚訝地問道:“您怎么也干這種活兒?”袁清杰把編織袋卸到車上,一手扶著腰回答道:“廠子剛辦起來,小本經(jīng)營,沒雇那么多人,有些活兒能自己干就自己干,這樣不是可以節(jié)省點開支嗎?”
正是憑著這樣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袁清杰的小工廠逐漸發(fā)展壯大起來。還清了親戚朋友的外債后,袁清杰看著自己辛苦賺到的錢,終于長舒了一口氣:“照這樣下去,四個孩子上學的錢就不愁了!”
教導孩子:要想做事,得先學會做人
在關心孩子們溫飽的同時,袁清杰更關心他們的精神成長。
袁清杰雖是一個農家女,但很有思想,她覺得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必須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因此經(jīng)常跑到書店買一些《怎樣培養(yǎng)孩子》《育子經(jīng)》等教育孩子的書籍回來研讀,從中汲取營養(yǎng)。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袁清杰不僅關心四個孩子的學習,還特別重視對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她認為:“一個人只有道德品質好,動手能力強,才能為社會、為家庭多做貢獻。要想做事,首先要學會做人,做好人!”四個孩子一半不是親生的,對于一個農村婦女來說,最怕的就是別人說她讓孩子干這干那,質疑她對孩子不親,袁清杰卻不管這些,對每個孩子都一樣,自小就教他們如何洗衣做飯干家務。孩子小的時候都不想做,她就耐心地一遍遍講道理,一次次做示范。她說:“我愛你們,但絕不溺愛你們,那種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考上大學了還不會照顧自己的做法是害你們。”在她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個個都不懶惰,家里活兒拿起一樣是一樣。
同時,為了讓孩子們“做個好人”,她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做人的道理,講先進模范人物的故事,并以身作則地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們做榜樣。袁清杰的父母和公婆身體都不好,她經(jīng)常跑前跑后精心伺候照料,平日兩家老人的吃穿用,家中的洗洗涮涮,以及看病拿藥等,方方面面都替他們想得很周到,是附近十里八鄉(xiāng)有名的孝女和好兒媳。她這種無聲的教育,像雨露一樣潛移默化地潤澤了孩子們的心田。久而久之,幾個孩子自然而然地也像她一樣孝敬長輩,放學回家或周末,不論到自己家還是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都主動收拾家務,干些力所能及的活,這不僅讓他們學會了很多生活技能,還讓他們養(yǎng)成了勤勞持家的好習慣。
正因為有了袁清杰的精心撫育,孩子們茁壯成長,生活得非常愉快。四個孩子雖然三個姓,但相處得非常融洽,一家人其樂融融。琳琳和小浩,既感受到了家的溫馨,更從袁清杰身上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原來他們回袁清杰家時都說回大姨、姑姑家,慢慢地全改成了——回家!
永遠十八歲的生命狀態(tài),激勵四個孩子考上大學
解決了學費的后顧之憂,袁清杰對孩子們的培養(yǎng)更加精心了,無論大事小情都抓得很緊。小浩上小學二年級時,一次在學校大掃除累了,回家沒做完作業(yè)便睡了,結果第二天受到老師的批評。袁清杰知道這件事后沒有再批評他,而是先問小浩:“解放軍叔叔執(zhí)行任務、工人叔叔干活時要是累了,能停下來睡覺嗎?”“不能!”“對呀!如果解放軍叔叔和工人中途停下來,可能就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為了避免損失,他們會咬牙堅持到底,直到完成任務。而你是學生,學習就是你的任務,按時完成作業(yè)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你不完成又怎么可以睡覺呢!”聽到這,小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接下來,袁清杰又給他講了鄰村一個貧困孩子認真學習,被評為全市優(yōu)秀學生的例子。小浩聽后深受觸動,當即對袁清杰說:“我知道今后該怎么做了!”
在孩子們的學習問題上,袁清杰不僅注重他們的學業(yè)成績,更注重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她告訴孩子們,學習上遇到似懂非懂的問題絕不能含糊放過,一定要及時向老師或學習好的同學請教;每天睡覺前要預習一下第二天的課程……她還不止一次地告訴孩子們,人的習慣不同,處事方式就不同,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不注重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旦壞習慣養(yǎng)成,就會變成自然而然的行為,像影子一樣伴隨終生……
時光荏苒,在袁清杰日復一日的教誨中,四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當他們理解了袁清杰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她對自己的期望后,學習更加刻苦。大孩子幫助和影響小孩子,小孩子求教和學習大孩子,你追我趕,力爭上游,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每個人都是班級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最終全部考上大學,分別被遼寧對外經(jīng)貿學院、遼寧科技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大學錄取。
在四個孩子中,外甥女琳琳是第一個考上大學的。接到錄取通知后,袁清杰特地辦了幾桌酒席,請親戚朋友來一起慶賀。席間大家異口同聲盛贊琳琳有出息。這時,琳琳站起身來,面對眾人有些激動地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靠大姨!媽媽去世得早,是大姨用她無私的胸懷把母愛的溫暖一點不少地撒遍我全身。因此在今天這個我人生重要的日子,我真心地對大姨和大姨夫叫一聲——媽媽、爸爸?!闭f完琳琳朝袁清杰夫婦深鞠一躬,發(fā)自肺腑地喊了聲:“媽媽、爸爸!”這一聲喊,讓侄子小浩也忍不住了,他也情不自禁地對著袁清杰夫婦深情地叫起了爸媽。袁清杰淚水漣漣,上前一把抱住了孩子們……
如今,四個孩子不僅個個考上了大學,大的還完成了學業(yè),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回首這二十多年母親的付出,想到她天天不知疲倦的奔波,他們常常忍不住落淚。2011年小浩在遼寧科技大學上學時曾經(jīng)給袁清杰寫了封信,信中他工工整整地寫道:“媽媽,20年來,我每天看到的都是您忙碌的身影、熬得通紅的眼睛、從沒留長過的短發(fā)……您一直以18歲的生命狀態(tài)面對沉重的人生。面對沉重的生命重托,您不僅給了我一個完整的家庭,更給了我健康堅強的心靈。今后無論我身在何方,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都會永遠記得您的教誨?!?/p>
如今袁清杰的故事在當?shù)貍鳛槊勒?,她的特殊家庭被評為“大連市和諧家庭”,她則先后榮獲了“大連市十大杰出母親”、“遼寧省優(yōu)秀母親”光榮稱號。
【編輯:王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