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島并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島,而是一座橢圓形的礁盤與珊瑚礁組成一道巨大的鏈條,落潮時,可以看到水底彩色的珊瑚,在夕陽的照耀下十分炫目。在常年捕魚南海的漁民看來,那里盛產金槍魚和梅花參,更是中沙群島上最好的棲身避風港。
但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這些漁民們失去了安全感,他們發(fā)現(xiàn)在曾經勞作的海面上頻繁受到周邊國家相關人員的阻撓。上船執(zhí)法、開槍驅逐算是輕的,更可怕的是對方把中國漁民的漁船撞沉后揚長而去。而且菲律賓人還算溫和,越南人的手段更加兇狠。
中國同南海周邊國家發(fā)生摩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有美國駐軍的菲律賓第一次對南海提出了主權要求,此前兩年,聯(lián)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的一份勘測報告顯示,南海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隨后伴隨著各國、各種機構的數(shù)據(jù)面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相信這里將是“第二個波斯灣”。
周邊國家為何在南海動作頻繁?這個問題不難回答:航運通道、豐富油氣、礦產等非生物資源資源和漁業(yè)等生物資源都讓諸國躍躍欲試,對這里的戰(zhàn)略和資源價值的認知程度越高,摩擦和沖突就不斷升級。在這些國家的主導下,南海一帶正成為國際大型財團和跨國石油巨頭角力的要地。
1982年通過、1994年開始實行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其中的“以陸定?!痹瓌t和“200海里為半徑的專屬經濟區(qū)”規(guī)定,將世界各國對海洋的認知和爭奪提高到新的層面——海洋意味著經濟的未來,縱使海洋主權維護成本極高、需要持續(xù)的大規(guī)模投入。
事實上南沙的多處資源正在被掠奪。黃巖島事件終究會塵埃落定,但對南海領地和資源的爭奪大幕才剛剛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