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zhàn)陜北時期,被毛澤東稱為艱難的過“山梁”時期,是人民革命力量面臨的典型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轉戰(zhàn)陜北,毛澤東認真地執(zhí)行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時時處處把群眾的疾苦和困難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從而獲得了群眾的信任和鼎力支持。
向群眾耐心講述黨的戰(zhàn)略意圖
1947年春節(jié)前夕,陜北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春節(jié)的早晨,毛澤東仍在伏案起草電報。過了良久,他放下筆,陷入了沉思。這時,中央辦公廳機要室主任葉子龍進來報告說,棗園那邊來電話說,老鄉(xiāng)們要來給中央領導同志拜年,問主席您能不能去,老鄉(xiāng)們都想見到主席。毛澤東說,當然要去,往年過節(jié)我們都是與老鄉(xiāng)們一起過的,現在敵人要對陜甘寧邊區(qū)發(fā)動進攻,時局緊張,我們就更要與鄉(xiāng)親們一塊過年了。說罷,毛澤東在警衛(wèi)秘書龍飛虎、機要室主任葉子龍、衛(wèi)士長閻長林等的陪同下,來到了機關小禮堂。毛澤東激動地說:鄉(xiāng)親們,你們好啊,我們年年一起過春節(jié),可是今年與往年有些不同啊,蔣介石要進攻咱們延安,胡宗南的部隊已經擺到邊區(qū)的大門外了,隨時準備打進來。如果打進來,你們害怕嗎?鄉(xiāng)親們回答說:有黨中央,有毛主席在延安,我們怕個啥。胡宗南真要進攻延安,我們就跟他們拼,有毛主席指揮,我們一定能打勝。
毛澤東說:對,我們是要跟他們拼啊,不過拼要講究個拼法,要用智謀,敵人軍隊多,裝備好,我們呢,部隊少,裝備不足,硬拼是要吃虧的。一個村支部書記說:主席,您說怎么辦呢?毛澤東說:為了保存我們的力量,最后消滅敵人,我們需要采取誘敵深入的辦法,這樣一來,我們可能要暫時撤出延安呀。
一聽要撤出延安,村民們頓時心情沉重起來了。毛澤東說:對于蔣介石的進攻,我們一定能夠打敗他,這是確信無疑的。問題是怎么個打法才能奪取勝利?。科┤缯f,有一個武藝精湛的人,背了很重的包袱,包袱里有不少金銀財寶,他在路上遇到了攔路搶劫的強盜,要搶他的財寶,他該怎么辦呢?如果他舍不得暫時放下包袱,背著包袱與強盜打起來,手腳不靈活,就會打不贏,就可能被強盜打死,人死了,財寶也就丟了,這就造成了人財兩失。反過來呢,他把包袱放下來,輕裝上陣,動作靈活,能使出全身武藝去和強盜拼,就可能把強盜打死,最后金銀財寶都能保住,這就是人財兩得。我們暫時放棄延安,也是這個道理,要把包袱讓敵人背上,我們撤出延安后,靈活了,行動主動了,就可以不斷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到了一定時機,延安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手里。毛澤東的生動比喻,把深刻的道理講得很透徹,一下子打消了群眾的疑慮。
1947年3月18日晚,毛澤東、周恩來和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王震談話后,乘吉普車撤離延安。一路上看到有許多群眾,他們有的背著行李,有的趕著牛羊,有的婦女懷抱著小孩,還有的老人拄著棍子蹣跚前行,中年人挑著行李擔子在撤離。毛澤東對群眾說,現在天氣還冷,要注意防寒,特別是老人、孩子,更要注意點。蔣介石不讓我們過和平的日子,要占領我們的延安,現在延安已經是一座空城,他占領了也撈不到什么好處的,鄉(xiāng)親們啊,用不了多久,我們會收復延安的。聽到毛澤東的話,撤退的群眾信心更足了。
群眾才是革命真正的銅墻鐵壁
1947年4月12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從青陽岔)轉移到靖邊縣的王家灣(今屬安塞縣),三人都住在薛如憲老漢騰出的3間窯洞里。毛澤東經常和薛老漢拉家常,了解到他把3個兒子都送去支前了,毛澤東十分贊賞這位陜北老漢對革命的忠誠和熱情。
在陜北,冬春季節(jié)吃菜很困難。中央機關來到這里后,先是買老鄉(xiāng)的酸菜吃,后來酸菜也供應不上了,毛澤東在村外散步時,發(fā)現附近的山里有很多黃花菜、苦菜等,便動員部隊去挖野菜。老鄉(xiāng)們給他送來做好的苦菜,他每頓再吃一碗黑豆錢錢飯,吃得津津有味,連聲說:“好吃!好吃!”
為了克服糧食困難,毛澤東指示,把他的馬用料減少一半,他說以后出去盡量少騎馬,多步行。了解到村子里1947年入春以來天旱,大部分青壯年又支前去了,春耕生產成了大問題,他便把村干部叫來開會研究,問:“今年不種地,秋后群眾生活怎么辦?”他親自召開機關干部、部隊領導會議,動員全體人員下地幫助老鄉(xiāng)抗旱春播,結果所有機關和部隊人員都去參加老鄉(xiāng)們的搶種了。
第二天晚上,部隊負責同志又召開村民大會,了解到當地燒柴有困難,就動員部隊指戰(zhàn)員自己動手砍柴燒,并給支前擔架隊家屬砍柴、擔水、種地。毛澤東對身邊的同志說:不要覺得現在我們的部隊少,我們就不安全。我們有人民群眾,現在農活忙,你們要多派幾個人去生產,不要都跟著我。毛澤東看這些警衛(wèi)戰(zhàn)士為難,又說,我們要相信群眾,敵人頭上雖然沒有寫著反革命幾個字,可是群眾心里是有底的,一有壞人,老百姓馬上就會發(fā)現,用不著我們動手,老鄉(xiāng)們就會把他們抓起來。只要我們心里裝著群眾,處處想著群眾,群眾就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他們是革命真正的銅墻鐵壁。
從此,警衛(wèi)員們保衛(wèi)毛澤東的方法也發(fā)生了變化,他們抽出更多的人去山上打柴,幫助老鄉(xiāng)種地,把支援群眾發(fā)展生產和對毛澤東的警衛(wèi)工作結合起來做。有一次,敵人突然撲過來了,情況萬分緊急。情況越緊急,毛澤東越是惦記著老百姓,他一再叮囑身邊的警衛(wèi)人員說,敵人從東邊來,我們一定要有計劃地組織老鄉(xiāng)向西撤退,不能讓群眾受損失,要把我們的行動方向告訴村干部,讓他們帶領群眾跟著我們一道轉移。有人擔心這樣會暴露中央機關的行動方向,提議讓老鄉(xiāng)向其他方向轉移。毛澤東嚴肅地批評了這種觀點,強調一定要讓老鄉(xiāng)們跟中央機關一同撤退。他解釋說,這樣既可以減少老鄉(xiāng)們的損失,又可以保證中央機關的安全。已經向東走了的群眾,毛澤東執(zhí)意讓警衛(wèi)人員又給追了回來。國民黨軍劉戡部到了王家灣后,就住在毛澤東住過的窯洞里,村里的群眾守口如瓶,劉勘一點也不知道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行蹤,可是劉戡一走,鄉(xiāng)親們就把他們丟在炕洞里的文件撿來,交給了中共中央機關的工作人員。由于群眾對黨中央的掩護和對敵人的嚴密監(jiān)視,使黨中央和毛澤東對敵人的行動了如指掌。
6月9日,國民黨軍占領了王家灣后,薛老漢經常下山偵查敵情。一次,不幸被國民黨士兵發(fā)現,對他進行嚴刑拷打,要他說出毛澤東的下落,薛老漢堅定地說,毛主席還在陜北,說完閉上雙眼,任憑敵人怎樣毒打,就是死也不吐露一個字。敵人把他打得昏過去好幾次,待他醒來后還是那句話,毛主席還在陜北。
要幫助群眾搞生產,切不可危害群眾的利益
1947年8月18日至20日,沙家店戰(zhàn)役勝利結束,西北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十六師6000余人。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到西北野戰(zhàn)軍指揮部駐地葭縣前東原村和彭德懷等開會,總結沙家店戰(zhàn)役的勝利,研究部署下一戰(zhàn)役。下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轉移到朱官寨。在朱官寨住了1個月,然而這里糧食奇缺,生活艱苦,中央機關和警衛(wèi)部隊只能吃野菜和黑豆充饑。老鄉(xiāng)們看到首長們的生活如此艱苦,便商量著將幾家僅有的一點小米湊在一起提了半袋子送到了九支隊,要給首長做幾頓小米飯,但幾次都被謝絕了。
隨后,葭縣縣委的領導覺得中央首長的生活實在太艱苦,就召開縣委常委會集體討論決定,殺兩只羊,送給九支隊。當縣委派代表將這兩只羊送去時,毛澤東對送羊的同志說:“不要這樣做,由于戰(zhàn)爭,老百姓生活很苦,他們吃什么,我們也吃什么,這叫同甘共苦,這不是很好嘛!”因為羊已經送來了,毛澤東覺得,退回去也不好,就寫了張條子,讓警衛(wèi)員把縣委送來的這兩只羊,送給了傷病員,并囑咐警衛(wèi)人員:要給老鄉(xiāng)付錢。毛澤東又對縣委送羊的同志說:“敵人已經潰退了,你們要盡最大努力,想辦法安排好群眾的生活,組織好群眾的生產?!?/p>
過了幾天,烏龍鋪的農民又派了幾個代表,抬著兩壇米酒,送到朱官寨。警衛(wèi)員們再三解釋不能收,并說:“首長多次講不能收老鄉(xiāng)送來的東西,因為經過一場戰(zhàn)爭,群眾吃糠咽菜,還要支援前線,我們說啥也不能收!”送米酒的代表說服不了警衛(wèi)員,商量要親自去見九支隊首長。他們抬上酒壇子,來到毛澤東住的院子。毛澤東聞聲走出門外,笑著說:“謝謝鄉(xiāng)親們,你們辛苦了!”接著說:“你們那里剛遭受胡宗南的破壞,鄉(xiāng)親們生活很苦,我和同志們收下大家的心意,這米酒不能收,還是帶回去吧!”代表們聽到毛澤東說“米酒不能收”,心里都著急了,想到再抬回去,不好給老鄉(xiāng)們交代,商量著再說幾條理由“希望能把米酒放下”。他們正說著,毛澤東把手一揮說:“老鄉(xiāng)們,沙家店戰(zhàn)役是陜北戰(zhàn)爭的一個轉折點,我們很快就要打到蔣管區(qū)了。大家要做好一切準備,去迎接全國的勝利!”老鄉(xiāng)們聽得心里熱乎乎的,他們表示:一定把首長的指示帶回去,告訴鄉(xiāng)親們,用全力支援人民解放戰(zhàn)爭,迎接全國勝利!老鄉(xiāng)們抬上米酒壇子高高興興地走了。毛澤東把他們送到了山路上,才進窯洞繼續(xù)辦公。
9月21日,毛澤東等率中共中央機關離開朱官寨,23日遷移到葭縣西南15里的神泉堡。在這里住了1個半月。此時,國民黨已經停止了對解放區(qū)的進攻,毛澤東便分出一部分精力在黃河西岸搞農村社會調查。他熱情地與陜北的老鄉(xiāng)嘮家常,經常到田里幫助鄉(xiāng)親們干活,刨山藥蛋,打場推碾子,有時也去場角和娃娃們一起掰玉米。他用10多天時間轉了好幾個村子。老百姓迎來了解放區(qū)土改后的第一個秋收,個個臉上喜氣洋洋,毛澤東也分享了農民分了土地贏得收獲的喜悅心情。
毛澤東住的窯洞外面,有一個碾盤。早晨,幾位中年婦女帶著掃帚,端著簸箕,扛著布袋來這里推碾子。在毛澤東門外的哨兵發(fā)現她們來了,出來阻攔,告訴她們,首長工作了一夜,剛休息,帶著懇求的口吻說,等一會兒再推行嗎?毛澤東聽到說話聲走過來。見老鄉(xiāng)們坐在碾盤上,他趕忙說:大嫂,你們是來推碾子的吧,前幾天推碾子都帶了毛驢,今天怎么沒有帶啊,有個毛驢拉碾,不是省點力氣嗎?
其中的一位中年婦女說,毛驢太吵,我們拉回去了。毛澤東一聽,更明白了,抱歉地說,大嫂,對不起你們了,以后你們啥時來推碾都行,來,咱們一起推吧。隨即,毛澤東便和這幾位中年婦女一起推起碾子。他還一邊推,一邊問,咱們地里上啥肥???其中的一位婦女說,上的是牛糞、豬糞,還有草肥。毛澤東建議說,墻上的黑土,土炕里的多年陳土,都是很好的肥料。這種陳土是一種好肥料,效果比草肥還好,要很好地利用起來呀。
在散步的路上,毛澤東對衛(wèi)士長閻長林說,我們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為群眾興利除弊,我們在這里處處麻煩老百姓,再限制人家干活,就更不應該了,這是一種脫離群眾的現象,今后再不要為了我一個人休息限制群眾了。
隨后,毛澤東和警衛(wèi)戰(zhàn)士來到附近的一個山坡上,看到滿坡是老百姓的葡萄架,葡萄還不成熟,敵人走后,在這里扔得到處是半生不熟的葡萄,有整串的,也有零散的,有的被敵人咬了兩口,有的被敵人用腳踩得稀爛。毛澤東用木棍扒拉著地上的葡萄,越看越生氣,對警衛(wèi)戰(zhàn)士說,我們走到哪里,都要幫助群眾搞生產,切不可危害群眾的利益。
從山坡上下來,毛澤東和警衛(wèi)戰(zhàn)士看到,幾棵棗樹結了豐碩的果實,在樹下,站著幾十名中央機關的干部和戰(zhàn)士,他們正在開會部署工作,樹上的果實秋毫無犯。毛澤東一看,高興地笑了。
1947年11月22日,毛澤東到楊家溝,在這里住了4個月。在轉戰(zhàn)陜北的后期,毛澤東對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的群眾路線進行了準確的界定,這就是:在農村,雇農、貧農是革命的領導力量,要聯(lián)合中農和其他勞動人民一道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而奮斗;在城市,工人階級是革命的中堅力量,要聯(lián)合獨立工商業(yè)者,中產階級,學生、教員、教授和一般知識分子,一般公務人員,自由職業(yè)者和開明紳士等。即是說,只要愿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而貢獻力量的,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疇。我們在制定政策和實際工作中,決不能侵犯他們的利益,必須認真地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1948年3月23日下午,毛澤東等從吳堡縣川口渡口東渡黃河,進入山西臨縣,到晉綏解放區(qū)。至此,毛澤東轉戰(zhàn)陜北的一年崢嶸歲月宣告勝利結束。在這非凡的一年當中,毛澤東堅持唯物史觀,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的這一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既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