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書店2010年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一冊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社出版的紅色封面精裝《毛澤東選集》以21.28萬元成交,引起了收藏機構、收藏家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睹珴蓶|選集》是建國前我黨編輯出版的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彌足珍貴。
1944年1月,全黨整風運動正在深入進行中。1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對即將召開的晉察冀分局干部擴大會發(fā)出指示,要在干部中特別是在高級干部中“建設正確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以達到統(tǒng)一黨的思想”。根據(jù)這一指示,晉察冀分局決定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并委托晉察冀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鄧拓主持。鄧拓素來敬仰毛澤東,長期熱衷于學習和搜集毛澤東著作。正因為鄧拓悉心地收集了毛澤東著作以及散見于各種報刊上發(fā)表的文章,當他受命編選《毛澤東選集》后,異常激動,深感責任重大,他很快地選出了抗戰(zhàn)以來毛澤東的著作29篇,約50萬字,分成5卷:第一卷5篇,關于國家與革命的論著;第二卷11篇,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論著;第三卷3篇,關于戰(zhàn)爭與軍事的論著;第四卷3篇,關于財政經(jīng)濟的論著;第五卷7篇,關于黨的建設的論著。
鄧拓將其選目經(jīng)晉察冀中央分局審定后報以毛澤東為書記、王稼祥為副書記的中共中央宣傳委員會及中共中央宣傳教育部,并得到了王稼祥的批準。
值得一提的是鄧拓為本書撰寫的編者的話,詳細闡述了編輯這部選集的目的、意義,并使用了“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的概念,滿腔熱情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作用,說明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思想。
排印《毛澤東選集》的報社印刷二廠(印書廠),當時駐扎在太行山麓的河北阜平縣縣城西南30公里處的馬蘭村。這個村只有十幾戶人家,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敵寇又燒殺搶掠,物資、糧食供應都很困難。就在這個小小的山村,卻誕生了影響深遠的《毛澤東選集》。《選集》自開排到全部印刷完畢送到讀者手中,僅用半年時間。
平裝封面印“毛澤東選集”及卷號均為紅字,書名頁題名及下方“晉察冀日報社編”均為黑字。扉頁有毛澤東正面免冠照片一張,肖像下書“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紅緞子、藍緞子布面精裝本《毛澤東選集》,其封面燙著金黃的“毛澤東選集”5個大字,扉頁同樣印著毛澤東黑白肖像,下書“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簡陃的設備,印平裝本的《毛澤東選集》就夠吃力了,要印封面燙金、扉頁有毛澤東像的精裝本,那就更困難了。鄧拓為了印出精裝本,就和《晉察冀畫報》社的沙飛商議,由畫報社制毛澤東像的銅版。毛澤東像這個問題解決了,可是廠里沒有燙金機,封面燙金怎么辦呢?鄧拓發(fā)動印刷二廠的群眾想辦法,用手搬機代替燙金機,在手搬機下生木炭火,把轉盤烤熱,這樣燙出金光閃閃的“毛澤東選集”5個大字的精裝合訂本。為此,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寫信特別嘉獎了報社印刷二廠。
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被聶榮臻稱贊為“全國第一本系統(tǒng)編選毛澤東同志著作的選讀本,為傳播毛澤東思想作出了貢獻”。她是中國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澤東選集》,開創(chuàng)了《毛澤東選集》出版的先河。
(劉國新 王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