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汽車飛馳,紅綠燈閃爍,行人步履匆匆,像潮水一樣,似乎沒有什么力量能讓他們駐足觀望。(事件發(fā)生的地點與場景?!皼]有什么力量能讓他們駐足觀望”一語,是為下文作鋪墊。)
我站在馬路旁,等斑馬線的人行紅綠燈亮起綠光,再穿過馬路,到達“彼岸”。亮了,綠燈亮了,我跨著流星步,快速走過馬路,幾個行人緊跟在后。(場景描寫很有電影鏡頭感,能把讀者的情緒吸引住。)
“?。 币宦晳K叫從我身后傳來。(事出突然。)我猛地轉過頭來,看見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倒在了馬路中間。我心一驚,趕緊隨著幾個過路人跑到了老人身邊。老人臉色蒼白,手腳在抽搐著,樣子真讓人揪心。(描寫老人的情形狀態(tài)很細致,“揪心”二字表達出對老人的擔心。)
很快,老人身邊圍滿了過路人,連在車上的司機也聞聲下車。(關注的人很多。)人們大聲議論著:“這位老人怎么啦·”“他有什么病嗎·”“中風!他一定是中風了!”“啊,不會吧·”……(議論紛紛。)
老人的嘴張了張,說出模糊不清的幾個字:“救……救我……”(老人求救。)人群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我也猶豫了:近段時間,電視上曾報道過的有些好心人救了人,卻被別人冤枉的新聞還真不少。如果這位老人也……周圍死一般的沉寂。(為什么會出現(xiàn)“鴉雀無聲”“死一般的沉寂”這樣令人痛心的場面呢·——曾有的“報道”是原因。)
“啪!”一聲關車門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我抬起頭,看見一個中年男人從一輛奔馳車上下來。(關鍵人物出場。)他頭發(fā)梳得發(fā)亮,手腕戴著金手表,腳上穿著名牌皮鞋,但他看起來完全沒有有錢人的那種架勢。(描寫人物外貌。很有電影鏡頭感覺,若在其他場合,這樣的一個“形象”常常是會令人反感或抵觸的角色。)他朝我們這兒走來,擠進人群,問:“這位老人怎么啦·”“好像是中風了。”一個婦女答道。那個中年人彎下腰,想把老人扶起時,(問清情況,就去扶老人,沒有猶豫。)一個婦女趕緊勸阻:“哎,好心人,難道你不怕把他扶起來后,他反而會陷害你嗎·”“不!”中年人的目光中流露出堅定的信念,毫不猶豫地扶起了老人。(婦女的疑問也正是大家心中的疑問、大家心中的障礙。對話也是兩種思想的矛盾斗爭過程。中年人回答干脆。)這時,我看見老人的眼里浸滿了感激的淚水,雖然他說不出話來。(再來一個特寫鏡頭。不寫圍觀者的反應而寫老人的反應,更真實感人。)
中年人的舉動感動了大家,一個婦女舉著一瓶礦泉水站了出來,說:“給他喝點水,會好點的?!币粋€青年也說:“我去叫救護車吧?!鼻嗄晏统隽耸謾C……(中年人的舉動帶動了大家。其實人人都有一顆愛心,只是我們被太多的利益考慮蒙蔽了。)
“糟了,人行道上的紅燈要亮了,汽車經(jīng)過會撞到老人的!”那個中年人擔心地說,又拍了一下腦門,“有了,我們手拉手,阻止汽車過去,快!”于是,我們迅速組成了一堵人墻,橫在了馬路上。我們手拉著手,心連著心。(中年人儼然成了大家的指揮者。這個場面描寫很感人。)
終于,等來了救護車,老人被抬了上去,我們也長長地松了一口氣。那個中年人笑了,走回自己的汽車,靜靜離去。(故事結束。)
看到這里,我的淚輕輕滑落,心中吟唱著一首贊歌: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
隨時撒種,隨時開花,
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
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上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文章最后以歌詞結束,使全文的情緒更加飽滿,情感得到更充足的抒發(fā)。這可以叫做“鳳尾”,在最后張揚一筆,如同電影的片尾曲。)
從寫作技巧來說,這是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場景描寫、人物描寫都很精彩,很有鏡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