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層面的經(jīng)濟近代化,始于民國;而民國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的決策和實施,始于宋子文。
在1949年后大陸官方歷史書中,宋子文的面目,如投射于哈哈鏡之中,扭曲而鼓脹——“大官僚大買辦資產(chǎn)階級”的代言人,腐朽賣國的“四大家族”成員之一,以及傳聞中以貪腐致富的“地球上最富的人”。
而官方話語體系之外,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借史說今,又指責宋子文背叛了“哈佛的自由主義傳統(tǒng)”,是代表權貴資本主義的“大怪物”。
在被小說、傳記、電影題材反復追逐、渲染的宋氏家族故事里,宋子文的個人形象,常常被他3位杰出姐妹光鮮亮麗的女性風采所遮蔽。
1923年,由二姐宋慶齡引薦,年近而立的宋子文以專業(yè)人士的身份,投身國民革命,從此邁入政壇。他擔任過兩任財長,作為主管財政的高官,他實際掌控國家財政、金融權力的時間則更長。
因為與蔣介石性情相悖,加上政治角色的沖突,宋子文長期游離于中央權力核心的外圍。事實上,他也算不上一名政黨活動家。作為一名接受過西方精英教育的高級技術官僚,他的夢想是把西方的金融、財政和政治制度植入落后的中國。
為推進財政制度的現(xiàn)代化、加強金融和經(jīng)濟基礎,他進行了很多改革,并取得了相當成就。1928到1937年,中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呈現(xiàn)自晚清以降罕見的“黃金十年”,宋子文功不可沒。
他主要籌劃和操刀的“廢兩改元”、“法幣制”,使中國貨幣進入近代化進程,為國內經(jīng)濟流通,以及之后的抗日戰(zhàn)爭,打通了金融的血脈。
他是一個熱誠、實干的民族主義者。在國民黨內部,他是強硬的“主戰(zhàn)派”,主張遏制日本對華侵略,奔波游說于華府上下,為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爭取到所需的國際援助。
他在外交領域的建樹也令世人矚目。談判收回關稅自主權,與美國高層談判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xié)定,與列強會談正式廢除各國在華的治外法權,逐一洗刷晚清以來中國蒙受的外交屈辱。
在任上,宋子文一直忙于籌措軍費,忙于經(jīng)濟恢復和重建,來不及實施他對國家建設的完整構想。更為遺憾的是,這種努力再三地被軍閥混戰(zhàn)、外來侵略、國共內戰(zhàn)所打斷。
1947年,國共內戰(zhàn)炮火之下,他終因無力應對惡性通貨膨脹,以“身敗名裂”的方式黯然下臺。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他的努力和失敗,是那一代接受過西方文明的精英群體推動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的集體命運的寫照。
我們試圖重新審視這位民國財政高官所背負的“罪”與“罰”。在內憂外患的時代,作為體制內的經(jīng)濟高官,他參與構建了與中央集權配套的國家資本主義體系,也是新型官商企業(yè)的始作俑者。
他是這個體制的既得利益者,也無力逃脫“體制”加諸他個人的信用危機與身心傷害。
人是歷史的囚徒,宋子文無力跳開時代的局限,去做另一種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