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湯問》中,90歲的愚公氣惱阻礙他出行的山丘,意欲合子孫之力以移山開路,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終于感動神明,直接了其心愿。
約莫五十年前,印度也出了個“愚公”,達(dá)拉什·曼奇(Dasrath Manjhi)。他的家位于印度比哈爾邦的大山深處,在向政府申請為家鄉(xiāng)開辟一條出山的公路未果后,他選擇了自力更生。神明并未顯靈,他也沒有無窮盡的子孫幫忙,鑿子、錘子和鐵鏟是他僅有的工具,整整22年后,憑借自己的雙手,他硬是鑿出了一條開闊的穿山馬路。
1934年,曼奇出生于印度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和父輩一樣,他一直生活在小村莊中,和最近的小集市相隔一座大山。人們得步行75公里才能和外面的世界接觸,最近的學(xué)校也在8公里之外。惟一一條出山的近路只有一英尺寬,稍有不慎就會跌落山崖。
人們對閉塞與孤立似乎已經(jīng)麻木,長久以來,他們都要求當(dāng)?shù)卣_鑿穿山公路,但都沒有回音,建議變成例行公事,沒人能夠改變什么。直到1950年代的一天,在山另一邊農(nóng)場工作的曼奇讓在家的妻子送水過來,通過那條小路時,妻子不慎出了意外,傷得很重。也正是因為那糟糕的路,妻子無法被及時送往大山外的醫(yī)院,很快不治身亡。
從那一刻起,曼奇決定開鑿一條更好的路。他說,“幾個世紀(jì)以來,大山帶給過我們太多的痛苦與不幸?!彼u了他的山羊,將掙來的錢換成了錘子和鑿子。村民們說,曼奇像發(fā)瘋了一樣日以繼夜不停歇地鑿山,他將自己的傷痛宣泄在了造路上。
從1960年至1982年的整整22年間,曼奇沒有停歇。為了方便作業(yè),他甚至將家搬到了工地邊上搭建起的簡易小屋里。就像智叟嘲笑愚公一樣,所有人都在奚落他、勸說他,“不可能”是他工作時響起的主要背景音。但他一門心思地堅持著,充耳不聞所有人發(fā)出的嗤笑聲。
終于有一天,在經(jīng)過了漫長的觀望后,人們發(fā)現(xiàn)曼奇不只是在開玩笑,那座巍峨的山已經(jīng)被他鑿了一個大洞。他們開始小心翼翼地加入幫助他的行列,送食物、送工具、送水,甚或偶爾幫幫他的忙。1982年,這條長360英尺(約110米)、高25英尺(約7.6米)、寬30英尺(約9.1米)的穿山公路終于修竣。曼奇也成了全村人心中的英雄。
他的壯舉令村莊與城鎮(zhèn)的距離縮小到了1公里,孩子們也只需步行3公里就可以上學(xué)。自行車、摩托車和小汽車破天荒地開進了村莊,現(xiàn)在,每天都有超過六十個村莊的村民在這條路上通行。
接受采訪時,曼奇說,“對妻子的愛是最初的星星之火,但能夠堅持22年,是因為之后的日日夜夜里,我希望所有的村民都能夠安全通過這座山?!彼墓适驴诙鄠鳎瑯s譽爭相擁來,他卻全部拒絕,他說,“我所做的一切,你們都看到了。上帝與我同在,一切無法阻擋。我不怕政府的任何懲罰,也就不需要他們的任何榮譽。”他仍然住在村莊里,直到2007年因為癌癥去世,他終于無法拒絕政府強加于他的紀(jì)念——印度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
一部講述他生平的電影很快將在印度上映,他并沒有被遺忘,相反,卻成為了印度國家精神的代表人物。一個沒有神靈助力的愚公,令人更加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