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很重視辯論?,F在的華裔中學生,父母往往鼓動他們參加學校辯論隊,哈佛等以培養(yǎng)各界領導人為宗旨的名校,也很看重辯論賽成績。
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的第一次電視辯論。共和黨羅姆尼全面擊敗現任民主黨總統(tǒng)奧巴馬。10月3日晚間辯論結束后的CNN即時民調,67%的被詢問者認為羅姆尼勝了辯論,覺得奧巴馬贏了的只有25%。國內某通訊社很詫異,在這場“商人與教授的對決中”,本是教授和律師出身的能言善辯的奧巴馬,居然大幅輸蝕。看來,我們的那些駐外記者,仍然不夠了解羅姆尼。
雖然羅姆尼辯論時自稱“商人”,他在哈佛拿的其實是商學院和法學院的雙學位。這個自1969年開始的雙學位,每年只招收十余人,至今只有五百來個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幾乎都成為商界或法界名人。當年報考研究生時,羅姆尼本人想進商學院;他那當過州長的父親卻很有遠見地建議兒子讀法學院。所以羅姆尼兩院同時申請,非常罕見地同獲接納。羅姆尼其實和校友奧巴馬一樣,也受過法學院全套律師辯論訓練。有此訓練,他辯論時詞鋒凌利。羅姆尼當時還結了婚,妻子在他讀研究生期間還生了兩個兒子,有此過人精力,他辯論前做足功課——不管奧巴馬講哪個話題,話音剛落,羅姆尼立即以(未必完全正確的)事實和數字發(fā)起反擊。
第一次辯論只談美國國內政策,我們中國人未必很有興趣。本月16日的第二次辯論,形式為市民會議,兩人輪番回答民間提問,雖以國內政策為主,但也會問到國際問題。22日的第三次辯論,應該是國人最關注的,到時將是面對面交鋒,爭論的全是美國外交政策,中美關系勢必為重頭戲。不過,這第一次辯論也不是沒有看點。至少兩位候選人的風度很值得學習。
美國人很重視辯論。現在的華裔中學生,父母往往鼓動他們參加學校辯論隊,哈佛等以培養(yǎng)各界領導人為宗旨的名校,也很看重辯論賽成績,美國人是工業(yè)民族,他們談辯論。不扯什么“擺事實、講道理”或“真理越辯越明”之類缺乏可操作性細節(jié)的套話,而是周詳地列出一步一步可以按著做的具體程序。各學校辯論教練傳授的程序大同小異,通常都有下列三條。
(1)Acknowledge the question(簡述對方要點)。在發(fā)表看法之前,大致復述一下你要反駁的對方某一觀點。使聽眾知道你接著的看法所針對的具體對象。這聽著簡單,卻能限制討論范圍,并使單方面發(fā)泄主觀感覺的牢騷變?yōu)橐齽与p方的交流。而在國內網絡上,往往連牢騷都不知道是對誰發(fā)的。比如,某篇引人爭議的網文后面有幾十個留言,其中插著不少只有“放屁”、“胡說八道”字樣的評論。這是針對誰呢?是樓頂文章,還是前面的留言?讀者不知道。這現象大概說明網上“宅男”太多,非常缺乏人際關系的經驗。
羅姆尼和奧巴馬的辯論,兩人經常這樣講:州長(羅姆尼當過馬薩諸塞州的州長),按你的定義,這事怎樣怎樣,然后奧巴馬開始反駁;或者,總統(tǒng)說他認為這事如何如何,接著羅姆尼于以批評。
(2)Give the credit(肯定對方長處)。肯定對方觀點中你可以接受的部分。一方面,這是禮貌,盡力創(chuàng)造良陸互動的氣氛;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限制討論范圍,排除那些不必爭論的方面。
羅姆尼和奧巴馬在辯論中都很有禮貌。羅姆尼用了美國當前爭論激烈的醫(yī)保案的俗稱“奧醫(yī)?!保∣bamacare),還向奧巴馬道歉。
(3)Stick to the point(只談對方觀點)。就事論事,只分析對方的話語,不作人身攻擊。具體怎樣stick?羅姆尼做得非常件。他拿過奧巴馬的論據,剖進到下一層的細節(jié),然后從細節(jié)上加以批駁,多次令對手一時語塞,奧巴馬大概以為羅姆尼也是前總統(tǒng)小布什或2008年大選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那類平庸人物,賽前準備不足,未料到這位真是厲害角色。
比如,辯論經濟發(fā)展時,奧巴馬說,在他任內,美國能源產量顯著提高了。羅姆尼同意這一事實,但他指出,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的提升,發(fā)生在私有土地上。國有土地上的勘探和生產執(zhí)照數量,在奧巴馬任內被政府削減一半。羅姆尼還說,煤炭公司現在被奧巴馬的政策擠壓到難以生存——這一細節(jié)奧巴馬根本未提及。奧巴馬回答時,完全略過能源問題,轉而談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