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整天狂啃考試資料,廣搜考試信息,四處參加輔導培訓,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一心只為考上國家公務員。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考碗族。在“考碗族”中,又流行著“金碗”“銀碗”“銅碗”“鐵碗”之說,即考上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謂之“金飯碗”,省、直轄市級公務員則是“銀飯碗”,地市、縣級公務員是“銅飯碗”,鄉(xiāng)鎮(zhèn)級是“鐵飯碗”。近幾年,公務員考試越來越熱,報考人數(shù)連年激增。據(jù)媒體報道,2012年報考人數(shù)133萬,競爭1.8萬個職位,競爭最激烈的職位,錄用比例達4124∶1,競爭之慘烈遠遠勝過高考、研考、律考及出國留學考試。為專心“考碗”,不少人不惜放棄一切,所引發(fā)的“考碗”百態(tài)讓人唏噓,如有的最終跳樓,有的因考成瘋,有的屢敗屢考成了“釘子戶”……個中滋味,只有當事人最能體會。那么,考一只“碗”真的如此重要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趨之若鶩?它給個人及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又該如何正確看待這一現(xiàn)象?
“考碗”成賭博
2009年初,一條關于大學畢業(yè)生因“考碗”發(fā)瘋的報道見諸多家新聞媒體,說廣西某地大學畢業(yè)生楊盛敏因考公務員失敗發(fā)了瘋,被父母鎖進了鐵籠。因擔心歇斯底里叫喊的兒子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父母不得不把兒子連同鐵籠搬運到了距離村子一公里遠的山坡上。
關于楊盛敏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然而留意一下我們周圍,類似的“楊盛敏”其實并不少見,25歲的阿琳便是一個。
跟楊盛敏相比,阿琳顯得更加無奈,因為她是被母親逼著“考碗”的。3年前,阿琳大學畢業(yè)時跟一家私企簽訂了勞動合同,做她最喜歡的營銷工作。阿琳活潑好動,熱情大方,愛說愛笑,比較適合搞營銷。試用期內,她就憑著出色的業(yè)績在公司例會上受到領導表揚??蓻]過多久,母親給她打來電話,要求她趕緊回老家參加縣里的公務員考試。她不愿意,母親教訓她一通之后,擅自做主給她報了名,而且以“不回來考試就別認我這個媽”相要挾,逼她就范。阿琳只好一邊工作一邊復習備考。沒想到,筆試她居然通過了。母親十分高興,一邊夸她有能力,一邊憧憬著她考上公務員后的光明前景??砂⒘兆约汉芮宄?,通過筆試帶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她不喜歡做公務員,覺得搞營銷才最適合自己。接下來的面試,阿琳不知什么原因沒能通過,她覺得很正常,心想正好可以回去上班,可母親卻說:“你沒怎么費勁兒就能通過筆試,說明你有能力。要是再加把勁兒,面試肯定沒問題。你把工作辭了吧,專心復習,考上了公務員那可是鐵飯碗!”阿琳一聽十分意外,堅決不從。阿琳的父親去世早,她是母親一手帶大的,母親便抓住這一點,說帶大阿琳如何不易,希望女兒考上公務員回到縣里工作,陪她安度晚年。阿琳無奈,只好答應了母親??山酉聛淼囊淮慰荚嚕恢獮楹伟⒘者B筆試都沒有通過。母親勸她不要灰心,繼續(xù)努力。第三次備考時,阿琳因為思想壓力太大,覺得考不好對不起母親,注意力經常無法集中,看書的效果大打折扣,經常看著看著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別的地方。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她更加焦慮,情緒也一落千丈,發(fā)展到后來,她居然時常莫名其妙地想哭。一天中午,母親叫她吃飯,她突然趴在書桌上大哭起來。母親覺得不對勁,立即帶她去看醫(yī)生。結果讓人十分意外:阿琳竟患上了抑郁癥!醫(yī)生的話讓阿琳的母親更加擔心:“患上這種病,孩子隨時有自殺的可能,一定要小心看管!”如今,母親再也不敢指望阿琳考公務員了,她辦了病退,寸步不離地在家照顧女兒。
電腦工程師陳平的遭遇比阿琳更慘,他因為“考碗”最終跳樓致殘。陳平跟打字員周蕓蕓談戀愛時,周母強烈反對,原因是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的陳平是個打工的,而周蕓蕓卻是公安系統(tǒng)內招的打字員、收發(fā)員,雖然只是干些雜活,工作不起眼,但卻是公務員身份,是“鐵飯碗”。
后來,周蕓蕓所在單位招一名獄警,周蕓蕓鼓勵陳平報考。陳平學的是計算機專業(yè),對考警察沒信心更沒興趣,但為了愛情他硬著頭皮報了名。很快,考試結果出來了,陳平的筆試成績很不理想。周母得知后當面嘲笑他:“沒那個金剛鉆,還想攬瓷器活兒!”陳平一聽很受刺激,說:“別瞧不起人,我還就要考個公務員讓你們看看?!敝苣敢宦?,正中下懷,撂下一句話:“真有志氣,就考上了公務員再來找我女兒!”誰知不久周蕓蕓懷孕了,周母無奈,只好很不情愿地同意了女兒的婚事,但從此經常對陳平冷嘲熱諷。而陳平已經別無選擇,考不上公務員就永遠在岳母面前抬不起頭。可命運似乎偏偏跟他作對,接下來一連考了幾次,陳平次次落榜。巨大的壓力讓他透不過氣來。這天,陳平第六次參加公務員考試,竟然糊里糊涂忘了做一道高分題。陳平的心情糟透了。吃飯時周蕓蕓卻口不擇言,怨他太粗心。一氣之下陳平摔了飯碗,周蕓蕓氣得當場大哭。事也湊巧,偏偏這時岳母來訪,一看女兒哭成了淚人兒,便刻薄地挖苦陳平:“就你那本事,還有臉跟我女兒發(fā)脾氣?屢考屢敗,我要是你可沒臉再活著,早就跳樓了!”發(fā)完脾氣,岳母拉著女兒摔門而去,臨出門時還氣咻咻地說:“不跟他過了,簡直一個窩囊廢!”陳平飯也吃不下了,越想越窩囊,越想越覺得活得累,一時想不開,竟翻過陽臺護欄跳了下去,幸虧三樓的防護網(wǎng)擋了他一下,命算保住了,但他從此失去了一條腿,成了殘疾。
“考碗”除了給一些人帶來心理疾患或生理問題,也讓另一些人變得無比“執(zhí)著”,最終成了“考碗釘子戶”:天天什么都不做,一心一意復習,連年奔波于各個省市不停地“考碗”。據(jù)遼寧衛(wèi)視報道,有些“考碗釘子戶”居然一年參加16次公務員考試。這些人往往抱定一個信念,在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唯一的任務就是“考碗”!他們之中,只有極少數(shù)幸運者最終夢想成真,大多數(shù)人還是以慘敗收場。
滋味難言表
“考碗族”日益壯大,不禁讓人憂慮: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愿為了一只所謂的“碗”而不惜代價、不計后果呢?我們不妨來聽一聽當事人的聲音。
專業(yè)“考碗族”——“考碗”就是“考穩(wěn)”,就是“考保障”、“考前途”。
“端公家飯碗、吃皇糧、走仕途……這些想法可能有些守舊,但在目前的就業(yè)形勢下,我覺得很實際,它起碼能給我穩(wěn)定的生活?!边@是畢業(yè)于某知名大學新聞系的劉麗對“考碗”的真實想法。
劉麗是專業(yè)“考碗族”,為了“考碗”她放棄了考研,不參加任何招聘會,也不給任何單位投簡歷。她說她現(xiàn)在就是一心一意要考公務員?!斑@可能有點破釜沉舟,但我不想分散精力?!眲Ⅺ愓f。對“考碗”有這么堅定的信念,跟劉麗的家庭熏陶有關。她父親是公務員,母親則同時在三家培訓機構代課。在她的印象里,父親每天下班回家上上網(wǎng)看看電視,周末出去打打球釣釣魚,生活悠閑,每月工資照發(fā),逢年過節(jié)都發(fā)過節(jié)費,還有豐厚的福利;而母親天天從早忙到晚,周末也很少休息,不僅沒有啥福利,工資還經常被老板拖欠。父母工作待遇上的巨大差別,堅定了劉麗“考碗”的決心。
像劉麗這樣“考碗”只為了尋求穩(wěn)定工作的,占“考碗族”的大多數(shù)。在金融海嘯引發(fā)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huán)境下,就業(yè)成了年輕人生存的首要問題。一些報考者說,公務員現(xiàn)在已經不是“鐵飯碗”了,它是“金飯碗”。還有人說,考上了公務員,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什么都不用擔心了。
也有一群專業(yè)“考碗族”,圖的是身份和地位。從農村出來的張少杰說:“進入公務員隊伍,如果不出大的差錯,一步步升遷是按部就班的事,遲早會謀個一官半職,回到家鄉(xiāng)能光宗耀祖。再說,考上了公務員,名聲和社會地位擺在那兒,找個理想的媳婦是輕而易舉的事?!爆F(xiàn)如今,由“考碗族”衍生出的“嫁碗族”,就是對公務員身份、地位的最好詮釋。
業(yè)余“考碗族”——茫然無奈中,“考碗”成了求職路上的被動選擇。
“考碗”之路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場景壯觀,競爭異常慘烈,真正能夠圓夢者是極少數(shù),更多的人會失足落“水”,敗下陣來。所以,不少人在報考的過程中流露出迷茫和無奈。調查發(fā)現(xiàn),在報考公務員的人群中,只有30%的人“十分明確考取公務員的目標并認真?zhèn)淇肌保?8%的人抱著“考考看,讓自己多一次選擇的機會”;42%的人則是“看到別人都考,自己也跟著考,對錄取不抱希望”。
湖北某大學畢業(yè)生張欣的“考碗”心態(tài)有一定代表性。她說:“其實考公務員不是我的唯一選擇,我也沒抱多大希望,只不過是試試看,想多給自己一個機會,考上了當然像中彩一樣幸運,考不上也無所謂,權當為下一次求職積累經驗了。據(jù)說不少大企業(yè)招人,就是參照公務員考試的模式出題。”不過,這些“試試看”讓她花費了大量精力和財力,每天有2/3的時間花在復習備考上,報名費、資料費等高額的花銷也讓她難以招架,而且,因為沒時間約會,男友也離開了她。她看似瀟灑,其實也有幾分無奈和茫然,她說:“不知道這些努力什么時候能有回報。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我走馬燈似的四處‘趕考’,真的好累好累?!?/p>
其實,很多“考碗族”都納悶兒:投入這么大精力,花這么多錢,是否值得?公務員的工作真的適合自己嗎?考公務員就是最好最穩(wěn)妥的出路嗎?這些問題,另一類“考碗族”給出了答案。
理性“考碗族”——“考碗”是一種理想追求,與待遇和地位無關。
學化學環(huán)境專業(yè)的涂峰希望找一份與自己專業(yè)對口的工作,恰逢某省環(huán)保廳招錄公務員,他興致勃勃地去報考。他說:“對我而言,考公務員跟福利待遇無關,它不僅僅是一個飯碗,而是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一個階梯。進環(huán)保部門是我的選擇之一,但不是唯一?!焙髞恚涍^筆試、面試,他以3分之差與環(huán)保廳的公務員職位失之交臂,但他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并鎖定了下一個求職目標。如今,他被一家化工企業(yè)高薪聘請,專門從事環(huán)境測評和科研,工作干得有聲有色。他說,以后遇到合適的機會也許我還會報考公務員,但不是為考公務員而考公務員,而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施展自己的才干。
像涂峰這類理性“考碗族”可能不多,卻代表了一支積極向上的力量。公務員隊伍中某些專業(yè)性強的崗位,需要這類專業(yè)對口的人才。相反,那些專業(yè)性不強的公務員崗位,如果盲目聚集大批理、工科甚至醫(yī)科方面的大學畢業(yè)生,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是人才的一種浪費。
最適合的才是“金飯碗”
在擇業(yè)多元化的今天,行行出狀元,可人們卻對公務員情有獨鐘,視當公務員為人生最高目標,導致“考碗”現(xiàn)象愈演愈烈,這無疑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問題。廣州某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王主任分析說,在經濟不景氣、就業(yè)壓力持續(xù)增加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去考相對穩(wěn)定的“公家飯碗”,而全然不顧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愛好,是出于一種逃避心理。正是這種逃避心理,注定了這種瘋狂“考碗”的危害和風險。
其一,一旦失敗,會給當事人帶來一系列心理、生理問題,傷及自己,危及家庭甚至危害社會。一個職位幾百甚至幾千人競爭,當分母、淪為“炮灰”的概率有多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考碗族”也被網(wǎng)友戲稱為“最悲情”的一群人,畢竟幸運兒寥寥無幾。而為了“考碗”,不惜血本,花大量時間、金錢,甚至辭去現(xiàn)有工作,“考碗”失敗導致的后果更難以承受。已經畢業(yè)的趙韋在一家公司做文秘工作,為了備考,他每天趕最早的公交車,在車上做習題,到公司后用提前準備好的記事本隨時隨地復習。可惜,最終他還是沒能被錄用。雪上加霜的是,落榜的同時另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因為工作完成得不理想他被公司解聘了。熱情開朗的趙韋從此變得沉默寡言。如今他仍然在報考,只是越來越不自信,報考目標也越來越低,最近已將檔次降到了最低級別的鄉(xiāng)鎮(zhèn)級公務員,而且他一想到考試就會緊張,自己都說已經患了懼考癥。另一個屢戰(zhàn)屢敗的“考碗族”楊小蕓雖然不再報考,卻落下了痔瘡、胃痙攣和精神衰弱等毛病,經常整夜整夜睡不著,即使睡著了,做夢也常常在考試,而且總是題不會做或者題沒做完就得交卷。這是典型的考試綜合征,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有或多或少的危害。
其二,即使成功,也未必會如自己想象的那樣圓滿,各種風險依然存在。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朱法貞認為,考公務員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事實上,也存在著很大風險。不同的工作崗位需要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機關或事業(yè)單位的工作。盯著各種“碗”一哄而上,對其他工作崗位視而不見,結果很可能迷失自己,同時失去找到更合適工作的機會。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的盧志軍從上大三那年就開始考公務員,終于在畢業(yè)兩年后的2008年考上了一個縣政府的秘書崗位。一開始,跟四處打工的同學相比,他的工資福利待遇的確很有優(yōu)勢,但不久他就發(fā)現(xiàn),自己一個學理科的人,整天泡在會議材料中疲于應付,無半點樂趣可言,完全是在耗費生命。而更為殘酷的是,同事們都在不斷進步,他卻因為天生不適合待在機關,工作做得毫無起色,升遷幾乎無望。再看昔日的同學,大都干的是本專業(yè),事業(yè)風生水起,收入直線上升。他想回頭,但專業(yè)丟了多年根本不可能再撿起來,而且計算機這個行業(yè)更新?lián)Q代很快,無論他繼續(xù)從事機關工作還是回頭干自己的專業(yè),都力不從心。
專家告誡,擇業(yè)需理性,應持平和心態(tài),選適合自己的“金飯碗”。廣西大學文學院的吳達慧老師說,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合理的職業(yè)規(guī)劃,沒必要跟風擇業(yè)。考公務員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把考公務員當成唯一的出路而放棄實習和找工作,就不合適了。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公務員。廣州某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王主任認為,其實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甚至大型國企也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內在競爭與壓力,眾多“考碗族”出于眼前考慮而忽略自身特點,一味地去報考這些單位是不可取的。他建議,無論如何,在做決定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追求什么,自己的性格特點、專業(yè)特長適合做什么。他說,只有真正適合自己的,才是“金飯碗”。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博士研究生洪炎的擇業(yè)經歷就是一個活教材。洪炎2007年畢業(yè)后,隨大流報考了公務員,并如愿端上了“鐵飯碗”。剛工作那會兒他很滿足,工作穩(wěn)定,福利待遇好。但一年后剛剛轉正的他卻毅然辭職,應聘到民生銀行工作。經歷兩次擇業(yè)的洪炎認為,公務員是一個好職業(yè),但未必是一個好事業(yè)。他說:“我是學金融的,在機關基本用不上所學的東西,一年下來,我覺得自己白上了大學,專業(yè)都快荒廢了,理想也在一點點破滅。而性格上我又不會左右逢源,因此最終做出了撤離公務員隊伍的決定?!边M入企業(yè)后,洪炎如魚得水,他的很多創(chuàng)意都能付諸實施,工作得心應手,成效非常明顯。對于“穩(wěn)定”的認識,洪炎的見解是: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夠真正掌握別人不會的東西,具有不可替代性,工作才能永遠穩(wěn)定。否則,即使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公務員隊伍,也同樣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