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四大猴山之一的廣西龍虎山風景區(qū)里,有一位很有名氣的“猴子媽媽”潘惠芬。潘惠芬是一名壯族村婦,已有兩個孩子,但她卻萌發(fā)了當導游的愿望。為了成為一名正式導游,她苦苦追求了十幾年,終于在天命之年如愿以償……
愛猴如子,
壯族農婦萌發(fā)“導游夢”
1956年,潘惠芬出生在廣西隆安縣那灣村的一個壯族家庭。父母養(yǎng)育了她兄弟姐妹5人,潘惠芬排行老三。家里田少人多,除了種田,父母別無所長,潘家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日子雖然清苦,但潘惠芬性格活潑,愛唱愛跳,在鄉(xiāng)親們的眼中,她就是個快樂精靈。
因為家貧,潘惠芬初中沒畢業(yè)就輟學了。此后,她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力。18歲那年,父母身體不太好,潘惠芬為了搶收稻子,半夜3點就下田勞作,直到中午12點還不肯休息一下。由于天氣炎熱,她吃得又少,干著干著,她眼前一黑,暈倒在稻田里。妹妹把她背到大樹下,村民給她掐人中,灌涼開水,她才醒了過來。然而,潘惠芬僅在家里歇了半天,第二天上午又出現在稻田里。村里人都感嘆她的堅強,稱她是“鐵姑娘”。
由于潘惠芬能干、潑辣,村民們推選她當了民兵營長。她傳達上級指示,帶領民兵們守田護糧,工作非常出色,她的口才和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提高。雖然她文化不高,但她出口成章,對起山歌來,她自編自唱,打敗了很多前來挑戰(zhàn)的高手。一時間,潘惠芬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
1982年春節(jié)前,潘惠芬和現在的丈夫結了婚。此后五年,兒子、女兒相繼來到人世。潘惠芬除了照顧孩子、收拾家務,還要和丈夫下田干活。然而,兒子8歲那年,潘惠芬不幸患上了腦膜炎,在醫(yī)院的病床上昏睡了20多天,院方光病危通知書就下了3次。好在潘惠芬生命力頑強,最后挺過了危險期。這次住院,潘惠芬一家欠下2萬多元的外債。她痊愈后,丈夫為了還債,經人介紹到離家?guī)资锿獾凝埢⑸斤L景區(qū)打工。因為工作忙,丈夫兩三個月也回不了一次家,潘惠芬只好把孩子托付給婆婆,進山去看望丈夫。
龍虎山是中國四大猴山之一,有3000多只獼猴在這里生活。因為離南寧市較近,來這里游玩的海內外游客很多。潘惠芬從沒見過猴子,丈夫就帶著她去看猴子。在一個山谷里,上百只猴子在那里嬉戲打鬧。潘惠芬一下子被這些活潑可愛的猴子迷住了,她從口袋里掏出幾顆花生,剛攤開手,一只機靈的小猴子就敏捷地從她手里奪走了花生,逗得潘惠芬咯咯直笑。就在這時,一個旅游團隊走到潘惠芬身邊,一位身著壯族服飾的女孩舉著喇叭給大家講解著,風趣的談吐、熱情的解說,不時引起游客們的哄笑,猴子們一點也不怕生,和游客們玩鬧著。講解完,那個身著壯族服飾的女孩帶著游客們繼續(xù)往前走。丈夫告訴潘惠芬,那個女孩是風景區(qū)里的導游,平時的工作就是引導游客參觀景區(qū)。潘惠芬第一次聽到“導游”這個名字,覺得這份工作挺有意思,帶著游客說說笑笑,就能掙到一份工資。她羨慕地對丈夫說:“要是我也能當導游那該多好呀!”丈夫笑她說:“別做夢了,人家做導游的都是漂亮的小姑娘,你都是孩兒他媽了!”丈夫說得在理,潘惠芬心里卻不服氣。
1992年春節(jié)后,丈夫給潘惠芬?guī)Щ匾粋€信息:龍虎山風景區(qū)面向社會招聘員工。潘惠芬讓丈夫趕緊為她報了名。沒想到,幾天后,她順利被錄用了。進山后的第一年,潘惠芬做了一名檢票員。只要有空,她就去和猴子們親近,她把那些活潑可愛的猴子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給它們喂食,和它們嬉鬧。慢慢地,猴子們和她有了感情,只要見到她來,就爭先恐后地跑過來和她親近。有一次,潘惠芬和丈夫去看猴子,發(fā)現一只剛成年的猴子捂著手臂“吱吱”地叫。潘惠芬和丈夫上前一檢查,發(fā)現猴子的左臂明顯彎曲,不敢往外伸。潘惠芬判斷它可能是在枝頭跳躍時,沒抓牢樹枝把手臂摔斷了。潘惠芬很憐惜這只猴子,就和丈夫一起把它帶回家醫(yī)治。
第二天,潘惠芬和丈夫下班回家一看,家里凌亂不堪。無人管束的猴子把她家里的東西翻得一片狼藉,碗摔爛了好幾只,盆子勺子都被扔在地上,連牙膏都被擠出來了。潘惠芬不急也不惱,把東西一一整理好,和猴子談起了心,讓它乖一些。潘惠芬把那只猴子收留了一個月,治好它的手臂后放回到山里。此后,只要潘惠芬和丈夫去看它,它就會跑過來迎接潘惠芬,扯著她的衣襟躥來躥去地和她嬉戲。
勇敢自薦,
五旬農婦斗膽面見董事長
進入景區(qū)后,潘惠芬的導游夢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愈發(fā)強烈。1999年,她被安排在景區(qū)做保潔員,除了干好本職工作外,她又悄悄做起了義務導游。
一天,潘惠芬打掃完自己負責區(qū)段的衛(wèi)生,坐在路邊休息??吹揭晃华毿械哪杏慰驼诙汉镒?,她就走過去熱情地給那位男游客介紹龍虎山猴子的情況。讓游客意外的是,這位戴著草帽身穿工裝的大嫂知道得還挺多,而且語言幽默風趣。最讓游客驚訝的是,這些猴子都乖乖地聽她指揮,并做著滑稽有趣的動作。那位游客不由得對潘惠芬肅然起敬。接著,潘惠芬給那位游客講解了兩個景點,游客非常滿意,非要塞給她小費,被她拒絕了。
晚上,潘惠芬回到家,把白天給游客義務當導游的事情說給丈夫聽,讓丈夫給她提提意見。丈夫始終覺得妻子當導游的夢想不切實際,可看到潘惠芬這么喜歡做導游,就不忍心給她潑冷水,便言不由衷地鼓勵了她幾句。
龍虎山風景區(qū)導游人數不多,有些游客也不請導游,這給了潘惠芬當實習導游的機會。有時,她干完本職工作,或是休息日,看到導游忙不過來,便主動為游客義務做導游。潘惠芬口才好,再加上她善于學習,受到她服務的游客大都很滿意。慢慢地,她不知不覺進入了導游角色。
雖說潘惠芬做導游是義務的,可那些正式導游卻不愿意了。很多人對潘惠芬冷嘲熱諷:“潘阿姨,您都快做奶奶的人了,也想做導游,我們豈不是快沒飯吃了!”有些人當面嘲諷她不說,還背后向景區(qū)領導告狀,說潘惠芬不務正業(yè)。景區(qū)領導了解到潘惠芬的本職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就沒有理會那些告狀的人。
別人的議論和嘲諷,潘惠芬并沒放在心里,反而更堅定了當導游的決心。她多次找到風景區(qū)管委會,提出想當導游的愿望,可每次領導都以她年紀大不適合干導游為由回絕了。失望之余,潘惠芬并沒有放棄,業(yè)余時間仍給游客義務做導游。
正當潘惠芬為自己的導游夢執(zhí)著努力時,2003年,隆安縣政府招商引資,準備找一家有實力的企業(yè)開發(fā)經營龍虎山。2005年,龍虎山風景區(qū)改制成功,由一家中外合資企業(yè)接手經營,潘惠芬面臨轉崗暫時無事可做的局面。當時,潘惠芬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僅靠丈夫一個月500元錢的工資維系,兩個孩子還在上學,她患腦膜炎欠下的2萬多元債還沒有還清。她已經49歲了,難道做了多年的導游夢就這樣破碎了嗎?很多個晚上,潘惠芬都輾轉反側,無法安睡。
潘惠芬天生不服輸,她想,自己得主動出擊,掌握自己的命運??紤]再三,她決定去找風景區(qū)的新任董事長自薦。那天,潘惠芬鼓足勇氣敲開了董事長辦公室的門。年逾五旬的董事長有些詫異,潘惠芬卻不慌不忙地訴說著自己的愿望:“我在龍虎山風景區(qū)干了十幾年了,現在面臨著轉崗,我想當一名導游……”聽到這位看上去有50多歲的農村婦女想當導游,董事長覺得這個農婦不簡單,她能闖到自己的辦公室,就已經證明了她的勇氣。董事長是個思想很活躍的人,他笑著對潘惠芬說:“只要你是這塊料兒,年齡不是問題,人家美國還聘請老太太當空姐呢!”董事長的話讓潘惠芬看到了希望,她把自己這些年的經歷,以及為當導游付出的努力都說了出來。董事長聽后非常感動,難得她這么喜愛猴子,當導游的愿望又這么強烈,這樣的人用好了就是龍虎山的財富??!董事長還想考一考潘惠芬,便饒有興趣地說:“你就當我是你的游客,給我講解一下吧!”潘惠芬知道董事長這是在考查自己,她不怵不懼,在董事長面前又唱又跳,既講猴子的趣事,又講當地的風俗,還自編了迎賓的山歌。董事長聽了很高興,當即滿足了她當導游的愿望。
近天命之年終于圓了導游夢,潘惠芬當著董事長的面興奮得跳了起來,還學著年輕人的樣子,伸出兩個手指,喊了一聲“耶”,把董事長也逗樂了。
執(zhí)著追求,
天命之年終成“金牌導游”
2005年11月2日早上8點,作為龍虎山風景區(qū)的導游,潘惠芬正式上班了。早上9點,潘惠芬為來自浙江寧波的一個旅游團做導游,帶游客到達的第一個景點是金龍寨。潘惠芬一出現,猴子們便親熱地圍了上來,潘惠芬為游客講解說:“這是龍虎山的‘空軍部隊’,猴子們習慣在樹上、繩子上倒掛金鉤歡迎大家,所以,我把它們稱做‘空軍部隊’?!迸嘶莘业男蜗蟊扔饕么蠹乙魂嚭逍Α_@時,潘惠芬指著一個健壯威猛的猴子說:“這是大威,是這個猴群的猴王,身后是它的愛妃……”說著,潘惠芬從包里掏出一把花生,撒給猴子們,一眨眼工夫,一把花生就被消滅了,潘惠芬又笑瞇瞇地掏出一把……
隨后,每到一個猴群的領地,潘惠芬都會將猴王介紹給游客。“阿龍、大威、迎迎……”她給每只猴王都起了名字。潘惠芬和猴子們的親密、和諧讓游客大開眼界,而潘惠芬所講的“猴王大戰(zhàn)”更是讓游客聽得入迷。潘慧芬告訴游客,每個猴群都有自己的猴王、副猴王和猴王妃,組織制度健全,等級森嚴。每年秋天,猴群內部都會進行爭王大戰(zhàn),產生新的猴王,進行權力重組。有只叫阿吉的猴子,勇猛無敵,從1990年開始,擔任龍山猴寨的猴王達9年之久。一般來說,猴王連任兩三屆就已經不錯了,阿吉卻連任9屆,在猴群中是史無前例的。1991年秋天,潘惠芬看望在此當飼養(yǎng)員的丈夫,有幸目睹了一場“猴王大戰(zhàn)”。正當壯年的阿吉,為了捍衛(wèi)王位,與挑戰(zhàn)者進行了一場鏖戰(zhàn),從中午1點一直打到下午6點30分,持續(xù)了5個半小時。最后挑戰(zhàn)者被當場咬死,阿吉也傷痕累累,奄奄一息……
潘惠芬?guī)е@個團隊走完全程后,游客們大呼過癮,說沒想到這位奶奶級的導游水平竟然這么高,還說他們回去要把潘惠芬介紹給其他人,讓他們來龍虎山旅游時也找她做導游。第一次帶團就得到了好評,潘惠芬非常開心。那天,她整整帶了4個團,回到家,累得都不想說話了。
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潘惠芬每天都很快樂。她雖然年齡大,但山歌唱得好,對當地的風俗民情了如指掌,和猴子們的親密關系更是那些年輕導游無法相比的。不到兩年,潘惠芬就成了龍虎山的金牌導游。
2009年的一天,一位來自柳州的老年游客聽潘惠芬講完有關猴王的故事后,對她說:“我到過峨眉山等不少猴山,但是能和猴子建立如此深厚感情的導游少之又少,你可以當之無愧地稱為‘猴子媽媽’。”從此,潘惠芬“猴子媽媽”的稱呼就傳開了。很多旅行團過來都點名要“猴子媽媽”做導游。而“猴子媽媽”與猴子的有趣故事也越來越多。 有一次,潘惠芬?guī)е腿擞瓮?,正值午飯時間,游客們在一個石桌上擺出食物吃喝起來,猴子們圍在四周,垂涎三尺,由于潘惠芬在場,猴王不敢造次。等游客吃喝完畢起身離去時,只聽“哐”的一聲響,回頭再看,厚厚的石板桌面,竟被猴王用石頭擊裂??上攵?,如果潘惠芬不在場,那頓豐盛的午餐會引發(fā)怎樣的后果。
潘惠芬的真誠和熱情,讓很多游客對她戀戀不舍。2011年10月的一天,潘惠芬接待了來自廣西老干部局的一個團隊,游客們在她妙趣橫生的講解中游完了全程。一些游客和潘惠芬難分難舍,潘惠芬立刻來了興致,唱起了她自編的歌曲與客人話別:我不想說再見/相見時難別亦難/我不想說再見/最高興的是看到大家的笑臉/我不想說再見/心里還有多少話語沒有說完/我不想說再見/要把美好時光留在龍虎山……潘惠芬深情的歌聲把很多客人的眼淚都唱出來了。這只是她所帶的諸多團隊中的一個普通場景。最多的時候,潘惠芬一天帶過6個團隊,回到家里,她累得躺在床上不愿動彈。丈夫勸她別太拼命,不行就換個工作,潘惠芬卻搖搖頭說:“當導游是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累死也值得!”
在家庭生活中,潘慧芬還把她悟出的人猴相處之道,運用到子女教育中,把一對兒女調教得很有出息。兒子大學畢業(yè)后當了交通警察,女兒也考上了大學,學的是心理學。說起這些時,潘惠芬眼里滿是幸福和自豪。如今,潘惠芬又學起了英語,她要將龍虎山的山山水水介紹給全世界的游客們。
天命之年當上導游,還成了龍虎山風景區(qū)的“金牌導游”,潘惠芬的經歷給了我們,尤其是老年朋友極大的啟示:年齡不是問題,有夢想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
〔編輯:劉波〕